『原子習慣』讓提示顯而易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以前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自律者」,更嚴格來說是一個有「拖延症候群」的人;但這麼多年下來,慢慢地也了解自己是甚麼樣的人,也努力地移除自己的壞習慣,盡可能地增加好習慣。

疫情以來,我建立最好的習慣,就是保持每天有氧運動至少三十分鐘以上,這對我的人生來說絕對有「長遠的益處」,說不定未來的我會非常感謝自己當初的堅持。

至於「執行意向」,這是我一直以來做事的模式,會說出自己的目標,並告訴身邊比較親近的朋友或親人,這樣我會比較有動機去執行它、屢試不爽。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是沒辦法為自己「打造一個更有紀律的環境」,我的工作、讀書跟娛樂都在同一個地方,所以每次坐下來都要思考現在到底要做哪一個。

一個空間、一個用途,說來簡單、做起來難。

幸好我運動的空間是分開的,好處是只要看到或進入運動的空間,就自然而然地會去運動,至少我先完成一項空間切割了。

依照目前的規劃,下一步有機會切割出來的應該是娛樂的空間,我的工作跟讀書有時候是重疊的,因此空間上要切割也不容易。

我最大的困擾其實就是在不同的狀態下,轉換要花上許多時間,沒辦法上一分鐘還在讀書狀態,下一分鐘就能進入工作狀態或娛樂狀態;倒是運動狀態相對容易轉換,因為是身體在運動,腦袋一時間轉不過來沒關係。

這個轉換時間可長可短,有時會空轉一兩個小時,都還無法進入狀態,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因此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需要快速切換思考狀態的工作。

往好處想,就是一旦進入工作或讀書狀態,可以一直沉浸其中,相對有效率;壞處就是不能一直反覆切換。

偏偏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就是會在一天中不斷地切換工作、娛樂、讀書以及運動模式,這也讓我格外覺得沒有效率。

底下這句話是我讀完這章最大的收穫:「想要讓行為變得穩定且可預測,就需要穩定且可預測的環境。」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在能夠有效建立新習慣之前,必須先掌握現有的習慣。這頗有挑戰性,因為習慣一旦在生活中扎根,多半會變得自動化、無意識。
  • 日本的鐵路系統有套「指差確認」的程序,每個行為細節都會被確認、被指著、被大聲喊出來,這套程序是可有效減少錯誤發生的安全系統,指差確認減少了 85% 的錯誤,並避免了 30% 的事故。
  • 指差確認之所以如此有效,就是因為把無意識的習慣拉到有意識的層次,列車司機必須眼耳手口並用,所以比較容易在出錯前察覺問題。
  • 一個行為越是自動化,越不會有意識想到它,當我們太習慣一直以來所做的,就不會停下來質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許多失敗都可以歸咎於「缺乏自我覺察」。對自己實際的作為保持意識,保持覺察,是改變習慣的最大挑戰之一。
  • 列出每日習慣的習慣記分卡,並審視每一個行為,並判斷何者為「有效的習慣」。所有的習慣都以某種方式為你效勞 (壞習慣也是),在記分卡中為習慣歸類時,請考量「長遠的益處」
好習慣帶來最終結果是正面的;壞習慣最終結果是負面的。
  • 例如:抽菸或吃止痛藥或許能減輕當下的壓力或疼痛(它就是這樣為你效勞),但長久來看並非健康的習慣。能夠強化你渴望的身份認同的習慣,通常也會是好習慣。
  • 改變惡習的第一步,就是密切注意它們,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執行「指差確認」,大聲說出你打算做的事,以及可能的結果。
  • 開始一個新習慣的方法,也是用「執行意向」,把打算在何時何地執行甚麼事情說出來;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的人,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而執行意向就是具體的行動計畫。
  • 「習慣堆疊」是執行意向的一種特殊形式,先找出自己目前的每日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讓新習慣與目前的習慣配對,提升堅持新習慣的可能性,讓每個行為成為下一個行為的提示。
  • 行為改變的第一條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並為何時何地採取行動做出清楚的計畫,執行意向與習慣堆疊是非常實用的策略。
  • 習慣改變取決於你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所以要重新設計環境,並讓觸發你想要的習慣的提示更為明顯。這也代表「在新環境中比較容易改變習慣」。
為工作、讀書、運動、娛樂隔出不同的空間,一個空間,一個用途。
  • 盡量避免把一個習慣的情境跟另一個習慣的情境混在一起。若能堅守這項策略,每個情境都會與一個特定的習慣及思考模式連結在一起,習慣會在這種可預測的環境裡蓬勃發展。
  • 當你坐在工作專用的書桌前,專注力會不請自來;當你處於專為娛樂設計的空間,會比較容易放鬆身心;當睡眠是臥室裡唯一會發生的事,你就會很容易入睡。
想要讓行為變得穩定且可預測,就需要穩定且可預測的環境。
  • 所謂的「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換言之,他們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情境。
  •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
  • 堅持、恆毅力與意志力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強化這些特質的方式並非祈求自己成為一個更有紀律的人,而是「打造一個更有紀律的環境」
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於長期。
  • 你也許可以抵抗誘惑一次或兩次,但不太可能每次都讓意志力凌駕欲望。與其在每次想要做正確的事情時都鼓起意志力,不如把能量用來優化所處的環境。
這就是自制力的秘密: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