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比爾蓋茲和電腦科學專家拆解AI宇宙,結果複雜的是人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是法國啟蒙時代學者伏爾泰的經典名言之一。但他可能病逝臨終前都沒想到這句話會這麼適合用來形容21世紀人工智慧(AI)目前發展的窘境。

Soruce: Dall.e 2

Soruce: Dall.e 2


Why AI Is Incredibly Smart and Shockingly Stupid | TED

在今年的Ted Talk上充斥著對於AI的大哉問與不同觀點的派系學者,其中一個演講可以用引人入勝來形容的,莫過於目前就職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系的資深教授,Yejin Choi,在今年年中所帶來的演講,其主題為:「 為何有時或AI智商或於常人、有時卻又笨到靠北 」。

Yejin Choi,圖源:TED

Yejin Choi,圖源:TED

影片例子妙趣橫生的舉出AI拿石頭砸自己腳的例子外(下面會附上),Yejin Choi教授也利用自身超過20年在領域打滾的經驗講述AI近年爆炸性的成長外,列舉中西方的例子、孫子兵法的理論、宇宙觀點等看似哲學離我們很遠,卻用跟生活息息相關的AI實例。


相信AI的做出的創舉與令人俯首叩拜的各種突破已經不用我贅述,那你可能好奇AI的笨可以到多笨,從Yejin Choi教授TedTalk提及的其中一個簡單例子就能明白。

依樣畫葫蘆的我把影片中翻譯成中文版,簡單的國小題目如上,而下面是ChatGPT3.5生成的例子,我問出一個問題,下面的是ChatGPT3.5給出的答案:

raw-image
raw-image

答案其實在我發問的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用6公升的瓶子就能測量出「六公升」。然而我們的ChatGPT似乎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其他例子可以詳看影片知道到底多麼多此一舉。




近期,Microsoft與創立ChatGPT的OpenAI為整個產業中帶來創舉外,更多的是他們所製造出的話題。日前與Microsoft密切合作的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慘遭董事會無預警砍頭、與前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一波三折從原本要跳槽到Microsoft又回到OpenAI,這個比八點檔還翻轉的劇情Microsoft也是聚光燈下的焦點之一。


既然我們都講到Microsoft,那就要提一下我們Microsoft的大元老比爾蓋茲 ( Bill Gates ) 。退休後的她除了做公益外,也開始經營Podcast節目「Unconfuse Me with Bill Gates」。這個節目的第五集正請到我們的Yejin Choi,再次深入談論AI至今的創舉,以及我們開怎麼樣看待AI的健康態度。

Bill Gates(左) & Yejin CHoi(右) / 圖源:Gates Note

Bill Gates(左) & Yejin CHoi(右) / 圖源:Gates Note

Unconfuse Me with Bill Gates

Bill Gates的Podcast節目中對於Yejin Choi教授請教能夠「精準掌握AI」的關鍵因素是甚麼,以及不掌控好會有甚麼影響,Yejin Choi教授這樣回答:

「有些人指令下的不夠好,無法產出自己期望的方向。人最大的恐懼源自於未知,目前人類對AI的掌控與理解就連這些專家也無法說100%的理解,甚至有7成以上的瞭解就已經非常困難。」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新的事物所帶來的轉變是令人害怕且窒息的,因為回到上面對於深層看透AI面紗背後的廬山真面目依然太遙遠、甚至可說是霧裡看花,所以在無法靠著指令完全掌握AI,但又對於他深不可測的能力資訊不對稱時,才會讓一些人對於AI的能力不解而過度造神。」

然而,AI最諷刺的點正是,對於一些高度專業的知識好比醫學、軟體工程coding、甚至可以通過美國律師考試,然而卻對一些人稱「Common Sense」、學齡小孩能夠輕易回答的問題又給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回應。這個,正是苦惱電腦科學專家的一個現象,又稱為Moravec's paradox(莫拉維克悖論)

Bill Gates坦言從ChatGPT3到GPT4的變化讓他嘆為觀止,原本他看著GPT3模型根據指令產出句子像小兒科等級的,甚至打趣地說自己30年前寫出的語言模型沒什麼兩樣。然而GPT4給他的感覺就像是一夕長大的男孩,對於劇烈的進步、甚至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然而AI也有有時也是令人傻到結巴,不過是笨到結巴。Bill Gates提到有時連國小小孩都能輕易破解的數獨遊戲,卻會讓AI模型困擾很久、甚至可以說無法給出解答。


AI演算法VS人腦的運作

Bill Gates 提出問題問Yejin Choi教授潛藏在人腦以及機器學習演算法的背後演化機制是否相同,Yejin Choi提出在人腦的背後機制已經有個大概的模型走向、靠著我們的人腦視覺做出辨別,然而在AI的演算法後面我們仍是如墮煙海。

當談及人們最愛爭吵、炒得沸沸揚揚AI陰謀論時,Bill GatesYejin Choi想法似乎一致且冷靜客觀,真不愧是兩位已經見歷大風大浪的人。

他們描述目前的AI、GPT4模型就像第一代的微軟超級電腦,是最「菜」的;他的確吸引眾多業界與門外漢的關注與咋舌,但她只是個孩子啊!如果過度依賴她做出重要決定,那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Yejin Choi再次提及莫拉維克悖論,說明對於人類相對困難的事情AI似乎能做的更易如反掌。也因此「生成內容」比起「理解內容」來說對於AI更容易,但以人類的角度就得更認知到:「AI不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30分鐘兩位專家的整體結論來想還是趨於保守且客觀的觀察,人類目前距離完全理解AI,就好像漫步在薩哈拉沙漠的旅人遇到海市蜃樓,你越走越遠覺得綠洲越來越近、覺得AI輪廓好像越來越清晰,愈趨發覺自己陷入所謂的「瞭解AI」的幻覺(halluciation)。

我想誠如Yejin Choi教授結尾提到對科技公司的怪狀現象:不管資金充裕的科技巨擘,或是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都在一股腦的內部開發AI、想研發出自己的GPT模型,一起盲目的分食AI這塊大餅。


但大家別忘了,淘金熱只有一群既得利益者,而被埋在冰山底下看不到的,就是撐起整個產業的犧牲者。



ref(參考來源):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5fiXBdLlsZcIUTpRDIiKM

(Podcast- Unconfuse me with Bill Ga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BR0OGT5VI

(Why AI Is Incredibly Smart and Shockingly Stupid | Yejin Choi )


https://technews.tw/2023/11/18/ai-hallucination/

(科技新報 - ChatGPT 有 3% 答案是編造!研究證實:AI 的確有幻覺,真相大出意外)


https://www.playpcesor.com/2023/07/chatgpt-custom-instructions-ai.html

(Custom instructions (客製化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Rood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科技新聞觀眾
JuRoo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04
2024已如清晨的黎明破曉,遙想2023年在科技業的風風雨雨也已是過往雲煙。如果說2023年台灣的代表字是「困」,那不管國內或國外科技業的市場在2023年,或許能用「亂」一字以蔽之。 原本2022年底OpenAI在推出ChatGPT時,大家還未意識到他會對個人、或企業帶來甚是劇烈的影響。202
Thumbnail
2024/01/04
2024已如清晨的黎明破曉,遙想2023年在科技業的風風雨雨也已是過往雲煙。如果說2023年台灣的代表字是「困」,那不管國內或國外科技業的市場在2023年,或許能用「亂」一字以蔽之。 原本2022年底OpenAI在推出ChatGPT時,大家還未意識到他會對個人、或企業帶來甚是劇烈的影響。202
Thumbnail
2023/12/15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2023/12/15
美對中科技競爭再添一筆: 近年來,半導體已成為美國阻止與制裁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焦點。現在,美國華府將目光鎖定另一個中國在其中取得巨大進展、且看似於當紅炸子雞的科技領域:電動車電池(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 去年,根據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才批
Thumbnail
2023/12/10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OpenAI CEO Sam Altman被董事會短暫踹出的事件嗎?當時受影響的AI相關人才被其他大公司瘋狂接洽,就好像大搶人時代似的,正發生在美國的科技市場...
Thumbnail
2023/12/10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OpenAI CEO Sam Altman被董事會短暫踹出的事件嗎?當時受影響的AI相關人才被其他大公司瘋狂接洽,就好像大搶人時代似的,正發生在美國的科技市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因為研究AI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崔藝珍教授認為,AI絕頂聰明,卻也愚蠢到令人瞠目結舌。     許多對AI而言輕而易舉的事,對人類極其困難,但是,反之亦然。比如說,AI很難弄懂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崔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你問GPT-4,騎腳踏車經過一座懸吊的橋,橋下有釘子,螺絲和碎玻
Thumbnail
 因為研究AI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崔藝珍教授認為,AI絕頂聰明,卻也愚蠢到令人瞠目結舌。     許多對AI而言輕而易舉的事,對人類極其困難,但是,反之亦然。比如說,AI很難弄懂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崔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你問GPT-4,騎腳踏車經過一座懸吊的橋,橋下有釘子,螺絲和碎玻
Thumbnail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湧現,有人驚嘆,有人欣賞,有人恐懼,有人忌妒,結合這段日子以來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觀察,總結出新時代必勝心法,贈予有緣人。
Thumbnail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湧現,有人驚嘆,有人欣賞,有人恐懼,有人忌妒,結合這段日子以來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觀察,總結出新時代必勝心法,贈予有緣人。
Thumbnail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是法國啟蒙時代學者伏爾泰的經典名言之一。但他可能病逝臨終前都沒想到這句話會這麼適合用來形容21世紀人工智慧(AI)目前發展的窘境。 Why AI Is Incredibly Smart and Shockingly Stupid
Thumbnail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是法國啟蒙時代學者伏爾泰的經典名言之一。但他可能病逝臨終前都沒想到這句話會這麼適合用來形容21世紀人工智慧(AI)目前發展的窘境。 Why AI Is Incredibly Smart and Shockingly Stupid
Thumbnail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最近世界吹起一股 AI 熱。 其實在職場上我們接觸 AI 的議題已經有好多年,但因為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時間久到我們都覺得可能又是另一個上市公司的利多騙局或是科技笑話。 我也在之前待過的某一家公司老闆言必稱 AI 的不耐煩情緒之下,發過一篇 【四格漫畫】# 64 AI 來嘲諷這種大家一窩蜂追逐的
Thumbnail
最近世界吹起一股 AI 熱。 其實在職場上我們接觸 AI 的議題已經有好多年,但因為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時間久到我們都覺得可能又是另一個上市公司的利多騙局或是科技笑話。 我也在之前待過的某一家公司老闆言必稱 AI 的不耐煩情緒之下,發過一篇 【四格漫畫】# 64 AI 來嘲諷這種大家一窩蜂追逐的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易經》、量子力學、AI深度學習都是在學習一套形式系統─即某種形式語言加上其推理規則或轉換規則的集合。數學就是一種形式語言,學習理工科的關鍵在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的關鍵在加強記憶力,其關鍵又在利用八種關係:同一、空間、時間、數量、性質、對立、因果、價值等,建立記憶索引的編碼過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易經》、量子力學、AI深度學習都是在學習一套形式系統─即某種形式語言加上其推理規則或轉換規則的集合。數學就是一種形式語言,學習理工科的關鍵在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的關鍵在加強記憶力,其關鍵又在利用八種關係:同一、空間、時間、數量、性質、對立、因果、價值等,建立記憶索引的編碼過程。
Thumbnail
2016當AI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了南韓棋王時,世人意識到AI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來,現在已不是驚訝電腦也會分土豆的年代,而是AI竟發展到有辦法擊敗造物主人類。此新聞一出,世人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各自看法,當未來AI逐漸普及後,重複性高的勞力工作將逐漸被取代。
Thumbnail
2016當AI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了南韓棋王時,世人意識到AI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來,現在已不是驚訝電腦也會分土豆的年代,而是AI竟發展到有辦法擊敗造物主人類。此新聞一出,世人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各自看法,當未來AI逐漸普及後,重複性高的勞力工作將逐漸被取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