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中國的笑臉攻勢與美國面臨危機時的反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前美、中兩國利用亞太經合會在美國舉辦的機會,進行了場邊高鋒會,習近平與拜登在兩國關係最低盪時見面,希望減緩目前的緊張關係。拜登此舉當然與接下來要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有關,而習近平則希望挽回正大舉從中國出逃的外資。在雙方都有和談的意願下,這場拜習會雖然沒有達成什麼具體的重大成果,但已顯示美、中關係就算無法回溫,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再惡化下去。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白宮資深官員透露,習近平在雙方會談時表示,中國並沒有在二○二七年或二○三五年入侵台灣的計畫,沒有人跟他談到這件事,雖然他仍提出武力統一的條件,但還是希望最後可以和平統一。

拜習會利用亞太經合會在舊金山舉行的機會,於場邊登場。

拜習會利用亞太經合會在舊金山舉行的機會,於場邊登場。

對於習近平的說法,多數的軍事專家都表示不可信,畢竟習近平過去不斷要求解放軍備戰,在二○二七年建立跨越台灣海峽的作戰能力,這是鐵一般的事實,連中國官方媒體都曾經大幅報導。或許應該這麼說,中國的確不停地在備戰,而且已經長達數十年,只要有機會,都會毫不猶豫地攻打台灣,完成統一,畢竟這是所有中國領導人的聖杯,只是在美國的武力震懾下,解放軍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中國首次獲得了可能成功的窗口。因為美國剛剛從阿富汗灰頭土臉地撤軍,國內在川普執政下,新孤立主義抬頭,再加上之前總統大選的爭議,都讓中國研判美國正處於最不想出兵海外的脆弱時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俄羅斯成功併吞烏克蘭,美國勢必要加強歐洲防務,甚至可能被直接捲入俄烏戰爭中,難以分兵到西太平洋協防台灣。在美國厭戰的國內情緒下,又難以同時應付兩場區域戰爭,歐洲仍是美國最優先的利益,最後可能逼使美國放棄台灣,而讓中國不費吹灰之力,達成佔領台灣的宿願。若最後出現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也只能被迫承認這樣的現實,甚至會不願意積極配合美國所祭出的經濟制裁,損害自己的經濟利益。只是烏克蘭的奮勇抵抗,讓輕敵的俄羅斯陷入泥淖,國力大幅衰退,甚至差一點出現兵變,美國不只沒有因此被困在歐洲,反而團結了北約,穩坐歐洲的領導者,宿敵俄羅斯的威脅更是大減。

 

不過,在俄烏戰爭剛剛爆發之時,情勢的確危急,美國當時開始預想烏克蘭與台海同時開戰的最壞局面,為了遏阻中國,三番兩次重申美國絕對不會派兵到烏克蘭,反而重兵集結在西太平洋,甚至一改過去戰略模糊的態度,由拜登總統多次重申,如果中國武力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更有多名將領、高階官員與智庫學者,接二連三指控中國想要在近期內發動戰爭。這樣的反應其實是一個強權面臨到危機時的典型反應。就像中國之前面臨疫情與經濟下滑的挑戰,習近平又想要打破制度,爭取續任國家主席,當政權處於不穩定時,開始走向戰狼外交一樣,美國的做法,其實也是另一種的戰狼外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習近平抱怨美國栽贓他要發動戰爭,並不是無的放矢。

 

美國曾經有多名專精兩岸關係的學者,投書到重要媒體,批評美國的這種作法可能真的招來戰爭,長期來說對兩岸關係有不利的影響,並建議應該快點走回正軌,才是明智之舉。不過當時美國的激烈反應,擺出極為強硬的姿態,甚至在中國偵察氣球飄入美國領空的事件中,直接指控這是中國的入侵行為,很可能也直接或間接地嚇阻了中國。這種在面臨危機時,以好戰姿態來武裝自己,搶先指控他人的做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甚至在自然界中也很常見,算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只是這的確是充滿風險的一種行動,因為升高情勢很容易,但要逐步降低雙方的敵意,就需要緩慢地建立互信。

 

雖然習近平此次擺出笑臉攻勢,在與美國商界的餐會中,也提出了許多保證與願景,希望緩和外資大舉出走的不利情勢。不過就像多數軍事專家都不相信中國沒有在準備武力犯台一樣,多數的媒體也認為這場高峰會並沒有辦法全面緩和美、中關係,美、中兩國的歧見已經累積的太多又太深,再度出現衝突只是遲早的事。不過許多人也同意,在拜登與習近平各有所需的情況下,雙方可以暫時維持表面上的和平互動,如重新恢復軍事溝通,並在某些特定議題上展開初步合作。而這其實也反映在美國近來對台海問題的態度上,一改過去不斷警告可能在幾年內爆發台海戰爭的看法,反而說目前看不出來中國會在短期內入侵台灣。

 

這樣的轉變,除了中國自知已暫時錯過了攻打台灣的窗口,而把注意力先轉移到解決經濟危機上,另一方面,也是烏克蘭戰爭大勢已定,雖然可能拖成一場漫長的戰事,但俄羅斯暫時不可能全面扭轉情勢,美國面臨兩面作戰的危機已經解除。雖然中東又陷入戰火之中,但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事,應該不會演變成全面戰爭,美國雖然出動航空母艦戰鬥群到當地進行警戒,不過直接大規模介入的可能性很低。當美國開始感到安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危機時,就會比較有餘裕,而收起咄咄逼人的態度。因此可以想見,短時間內美國可能又會微調對台灣的政策。

 

雖然美國的國防部長仍表示,將繼續提供台灣武器系統,以協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但可以猜想,美國之前靠向戰略清晰,藉以嚇阻中國的政策,很有可能會改變,若未來拜登開始退回到戰略模糊,對於要不要協防台灣,又出現模棱兩可的答案時,台灣也不必太過驚訝。甚至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也有一樣的情況時,更在情理之中。這並不是美、台關係的倒退,而是美國從強硬威嚇模式轉為正常外交模式。說不定台灣政府也會鬆了一口氣,因為美、中兩國的強硬過招,夾在中間的台灣,也是左右為難。只是這樣的情況能持續多久,就取決於習近平能裝多久了。他的野心從來沒有變過,不需要多費脣舌討論,他只是暫時鬆手,等待下一個機會罷了。台灣人如果覺得美、中關係已經回春,而放鬆建軍備戰,那就太愚蠢了。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黑海在人類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這片海域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只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航運發達,周邊土地肥沃,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糧倉,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漁業發達,一直是各方勢力想要染指的目標。廣義一點來說,今日的俄烏戰爭,其實也是黑海爭奪史的另一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鍵目標...
那些自稱為反戰人士的團體,常常有一個非常荒謬的論述,說帝國主義所到之處往往引發殘酷的戰爭,特別是美國這個新興帝國,不只向全世界輸出軍火,近年來也四處掀起戰爭。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一半是對的,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帝國主義四處掠奪資源,進行殖民統治,引發許多戰爭,無情鎮壓當地居民......
是說日前媒體報導,台灣多名專精兩岸關係的學者,在前往中國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時,於機場遭到留滯盤查。消息曝光後,台灣的陸委會嚴厲譴責,反而是當事人都低調不回應,甚至直接否認。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隨著中國政府推出反間諜法,鼓勵民間主動檢舉可疑人士,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空間受到壓縮,是必然的事........
是說在經過漫長的磋商後,美國與荷蘭、丹麥兩國終於達成了共識,將會把兩國空軍現有的舊型F-16戰機,移交給烏克蘭,讓在俄烏開戰後幾乎已消耗殆盡的烏克蘭空軍獲得生力軍。目前丹麥皇家空軍擁有41架F-16 AM/BM,荷蘭皇家空軍則有24架F-16A/B MLU在服役中,丹麥已表示將撥交其中19架給烏克蘭
是說之前把自己在用的存股便利貼1.02版分享給網友使用後,獲得了不少的回饋與指正,除了回報一些Bug外,最多的就是希望增加上市、上櫃指數的即時顯示功能。因此周末有空時改寫了一下,推出新的1.03版,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底下的截圖。
黑海在人類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這片海域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只位於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航運發達,周邊土地肥沃,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糧倉,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漁業發達,一直是各方勢力想要染指的目標。廣義一點來說,今日的俄烏戰爭,其實也是黑海爭奪史的另一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鍵目標...
那些自稱為反戰人士的團體,常常有一個非常荒謬的論述,說帝國主義所到之處往往引發殘酷的戰爭,特別是美國這個新興帝國,不只向全世界輸出軍火,近年來也四處掀起戰爭。嚴格說起來,這句話有一半是對的,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帝國主義四處掠奪資源,進行殖民統治,引發許多戰爭,無情鎮壓當地居民......
是說日前媒體報導,台灣多名專精兩岸關係的學者,在前往中國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時,於機場遭到留滯盤查。消息曝光後,台灣的陸委會嚴厲譴責,反而是當事人都低調不回應,甚至直接否認。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隨著中國政府推出反間諜法,鼓勵民間主動檢舉可疑人士,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空間受到壓縮,是必然的事........
是說在經過漫長的磋商後,美國與荷蘭、丹麥兩國終於達成了共識,將會把兩國空軍現有的舊型F-16戰機,移交給烏克蘭,讓在俄烏開戰後幾乎已消耗殆盡的烏克蘭空軍獲得生力軍。目前丹麥皇家空軍擁有41架F-16 AM/BM,荷蘭皇家空軍則有24架F-16A/B MLU在服役中,丹麥已表示將撥交其中19架給烏克蘭
是說之前把自己在用的存股便利貼1.02版分享給網友使用後,獲得了不少的回饋與指正,除了回報一些Bug外,最多的就是希望增加上市、上櫃指數的即時顯示功能。因此周末有空時改寫了一下,推出新的1.03版,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底下的截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