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精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台灣出現部份關於大自然、土地和農業的紀實著作。歷經長年經濟發展至上之後,關心環境的人們,終於有少許機會發表觀點,相關議題逐漸讓社會看見、討論,《女農討山誌》為其中之一。熱愛山林的都會女子阿寶,痛心山林受創至深,決心上梨山種水果,將作物的收益扣除成本,或租或買土地自力造林,未來將還林於山。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實驗,成敗難說,但阿寶留下的紀錄不失為入門者的一點參考。


《女農討山誌》是個現代的精衛填海。精衛填海是神話,阿寶卻是實實在在的血肉之軀,靠雙手邁向理想的堅毅女子。她日常所需遠低於一般人,長年茹素,起初在果園住了一年帳篷(當然,這一年是沒電的),甚至吃了四個月生食,後來利用農餘自力搭蓋了一座小小竹屋,才再度用電。她家沒電視、沒收音機,當年又不會使用電腦,如此清簡的生活,我鐵定熬不過來。來訪親友演奏了不同的音樂,加上閱讀,豐潤了阿寶的心神。由書中的文字、素描可知,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始終讓她驚喜讚嘆,山林生活同樣多采多姿。阿寶的實踐刻苦孤獨,看似不易推廣複製,卻是一則美麗神話。

農事艱辛不在話下。阿寶希望減少人為干擾,不用除草劑的後果,便是得在農忙之餘抽空除草,可是草除了又長,她的果園從未一片清爽。阿寶後來才知道分區除草未始沒有好處,讓生物如青蛙蟾蜍轉移居所,也減緩土石崩塌。熟悉農事之後,她原本打算朝向有機耕作,惟各式病蟲害及水果生長狀況,有時無奈向現實屈服。阿寶幾次遇上颱風的遭遇,讀來怵目驚心,農人的困頓和堅毅讓人不忍。書中談及的有機農業、農產銷售等等,值得關心農業之人深思。

本書是阿寶頭三年的務農點滴。2000年阿寶上山,2004年出書,我閱讀的是2008年初版20刷,以非明星作者、非熱門話題來看,本書相當暢銷。阿寶在網站和大家分享最新消息,最初的果園已有70%廢耕,她買下附近一小片果園廢耕,又租用另一片果園耕作,還開拓果醬、桃李花枝等副產品,更受託租用另一塊水庫附近的果園。阿寶的事業越做越大了,祝福她,也期待大家正視環境問題,多瞭解、多思考一點總是好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62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日前與書友聊天,提及我多年前寫過王宣一《國宴與家宴》閱讀文,於社交媒體閱讀社團貼文,有人留言表示此書看似有趣,已買了書,買書是對閱讀文最好的讚美。誘惑其他人買書,遠比稱讚我寫的好受用多了。 書友表示他亦因而買了《國宴與家宴》,很喜歡,可是後來買了王宣一另一本書,覺得不好看。我只看過《國宴與家宴》,
Thumbnail
2025/05/09
日前與書友聊天,提及我多年前寫過王宣一《國宴與家宴》閱讀文,於社交媒體閱讀社團貼文,有人留言表示此書看似有趣,已買了書,買書是對閱讀文最好的讚美。誘惑其他人買書,遠比稱讚我寫的好受用多了。 書友表示他亦因而買了《國宴與家宴》,很喜歡,可是後來買了王宣一另一本書,覺得不好看。我只看過《國宴與家宴》,
Thumbnail
2025/05/08
中港台與大馬華社都使用華語,但各地口音、用語其實大不相同,稍稍留心即能大致分辨。來馬六甲居住之後,我學了不少俗語,覺得很有意思。 不少文章動輒「不必問阿貴也知道」,雖然對照上下文便瞭解作者的意思是無須請教高明,誰都知道的。然而我仍有點疑惑,忍不住問先生:「為什麼要問阿貴?」先生表示這是香港俗語
Thumbnail
2025/05/08
中港台與大馬華社都使用華語,但各地口音、用語其實大不相同,稍稍留心即能大致分辨。來馬六甲居住之後,我學了不少俗語,覺得很有意思。 不少文章動輒「不必問阿貴也知道」,雖然對照上下文便瞭解作者的意思是無須請教高明,誰都知道的。然而我仍有點疑惑,忍不住問先生:「為什麼要問阿貴?」先生表示這是香港俗語
Thumbnail
2025/05/05
2008年七月,喬治市、馬六甲共同以「馬六甲海峽歷史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馬人同感歡喜榮耀。可惜一年過去,關於馬六甲的中文著作,依然只有之前出版的《古城遺書》。此書是馬六甲人眼中的馬六甲,希望有更多本地人書寫馬六甲,多一點故事傳說,讓馬六甲更有魅力。 作者歐陽珊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介紹青雲亭
Thumbnail
2025/05/05
2008年七月,喬治市、馬六甲共同以「馬六甲海峽歷史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馬人同感歡喜榮耀。可惜一年過去,關於馬六甲的中文著作,依然只有之前出版的《古城遺書》。此書是馬六甲人眼中的馬六甲,希望有更多本地人書寫馬六甲,多一點故事傳說,讓馬六甲更有魅力。 作者歐陽珊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介紹青雲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霉女獲得一株桃金孃;在養她過程中,碰巧培養出耐旱技能的小故事~ 領苗小孩過程:林務局近年3月植樹月,在全台灣各縣市都有贈苗的活動,每個場次發放的苗種類和數量等等有所不同...剛領苗時,原本附贈的盆栽狀態,是非常簡陋、有點青苔和髒亂的臨時性容器;因此霉女替它更換了新盆栽、並放淺盤。...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霉女獲得一株桃金孃;在養她過程中,碰巧培養出耐旱技能的小故事~ 領苗小孩過程:林務局近年3月植樹月,在全台灣各縣市都有贈苗的活動,每個場次發放的苗種類和數量等等有所不同...剛領苗時,原本附贈的盆栽狀態,是非常簡陋、有點青苔和髒亂的臨時性容器;因此霉女替它更換了新盆栽、並放淺盤。...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