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的時刻,人性最核心、本質的部分,愈是沒有辦法隱藏,《疫起》這部作品,給了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較高的角度,去看災難時,人性的多種面向;我們可以敬佩有人,可以為了救人,沒有自己,也可以嘗試著,讓自己有更多溫柔的同理,體諒身而為人共有的脆弱。
對於醫師與護理師,你的期待或想像是什麼?
你想像中的他們,是否身上散發聖光,對病人永遠懷抱愛心與耐心?這是就一個患者的角度,對專業醫護人員的期待,我自己在患者這個角色上,很幸運的一直以來,無論是一般的門診小病,或是住院,我所遇到的都是這樣的醫護人員,尤其是多年前懷孕生產時,受到馬偕醫院吳醫師與婦產科團隊,無微不至的照顧,更讓我感念至今;由於我的家人,以及多位好友是醫師與護理人員,我更明白,從業多年,還能維持照顧病人的熱忱,真的很讓人敬佩。
然而,若從醫護人員家屬的角度,我們對醫師或護理師,就不會帶著那麼高的期待,在我們眼中,他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他們的專業工作;醫師或護理師就只是他們的工作而已,他們跟你我一樣,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作的面向以外,他們還有家人的面向、朋友的面向......這些面向,在他們的生命裡面,跟工作一樣重要。今(2023)年上映的電影《疫起》,就讓我同時看到了,作為醫護人員的多個面向。
《疫起》的劇情,改編自2003年SARS時,台北和平醫院封院時的相關事件,這部電影,喚起了我這個中年人世代,關於SARS的回憶,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只要有呼吸道疾病或是發燒,身邊的人,無論認不認識,都會像驚弓之鳥般恐懼,這樣的社會氛圍,對剛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的我們來說,應該很熟悉。
2003年SARS疫情期間,我的妹妹與妹夫都在醫院前線,他們有時會拿一兩個N95口罩回來給我們防身,媽媽每天都很憂慮,可是也沒辦法,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作為他們的家人,即使擔心,也只能默默祝福。
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疫起》的心得,但在正式進入主題前,想先提醒大家,這是一部醫療劇,裡面有很多寫實的開刀場景,如果你不喜歡,或不敢看血肉淋漓畫面的話,那麼,這部電影是否要觀賞,你就要先考慮一下。
《疫起》的導演是曾經執導過《我們與惡的距離》、《人選之人—造浪者》的林君陽,獲得第60屆金馬獎八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以及與視覺、音效有關的多項技術獎項提名。
我沒有看過這次技術獎項入圍的所有影片,無法比較這些影片之間的差別,但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劇中很多我不敢直視的開刀房醫療場面,以及由音效所勾引出來的焦慮、緊張氛圍,確實讓我感受到,劇組在細節上的用心。
劇情的部分,劇中有幾個充滿聖光的主要角色,那是曾敬驊所飾演的安泰河護理師、項婕如所飾演的李心妍實習醫師,以及因緣際會捲入這場事件,由張永正所飾演的中年計程車司機江先生。
這三人,無疑的,是代表政治正確的一方,江先生會因為在醫院載到的夏正醫師,臨時接到醫院電話,得幫急診病患開刀,中途再返回醫院,而不收夏正的車錢;後來醫院突然被封鎖時,他也被困在醫院裡,但他沒有因此感到恐慌,反而還呼籲大家要冷靜,甚至還幫忙照顧,到醫院來找護理師媽媽的小學生。
以江先生中年人的閱歷,或許真的有可能做到這樣的冷靜,但我覺得實際上,更大的可能是,江先生跟著群眾一起焦慮,一起大罵醫院與政府;要知道,當時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未知疾病,而且這疾病可能高致死,江先生還可以如此淡定,那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心理高度。
至於安泰河與李心妍這對劇中的醫護情侶,更是全身散發聖光,安泰河真的是做到視病如親,就如李心妍所說,他幫病人想的,比幫自己女友想的還多;會幫病人削蘋果,看到病人沒有積極治療,還主動找病人的家屬懇談;他很認真很努力,但有些行為,連非醫療專業的我,也看得出來,他已經逾越了醫病關係的界線,即使家屬明白他的好意,但也已經對患者與患者家屬造成壓力。
安泰河的過度努力,一部分可能是因為年輕;因為年輕,所以充滿熱血,也因為年輕,所以還沒辦法很好的拿捏,他與病人之間的界線;隨著他在職場上的閱歷增加,這些問題,會慢慢隨時間,被挫折,教育得愈來愈成熟。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他對病人的過度付出,尤其是在情感上的過度投入,是不是有可能,只是他自己個人的需要,而不是病人或病人家屬的需要?如果,他對自己的行為,有足夠的覺知,他或許也必須往內在去檢視自己,是否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使得病人,成了他處理自己內在匱乏的出口。
至於他的女友李心妍,她對醫病關係界線的掌握,就比較恰如其分,之後有一個比較大的橋段是,多位護理師們集體待在休息室罷工,正好此時病患在病房內自殺往生,李心妍崩潰的去敲休息室的門,哭喊著醫護人員的天職,讓部分罷工的護理師開始動搖,不確定,是否還要繼續這樣躲在休息室裡。
李心妍充滿正義的呼喊,與罷工的護理師們,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李心妍與罷工護理師們,很容易會被區分為極端的善惡兩方,但其實,李心妍與護理師們,他們各自有其生命脈絡,沒辦法很輕易的就論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當我們把自己的雙腳,套在當時在院內的護理師們的鞋裡,身歷其境的去想像,他們遇到的情境,醫護人員儘管肩負著救人的職責,但突然間被集體隔離,面對的又是看不到的高致死病毒,那是超高強度的心理壓力,在那段時間,醫護人員本身的心理也很脆弱,要自保,還是冒著風險堅守岡位,那是太困難的決定;畢竟,對醫院來說,缺了他們一位,可以再補人,但家裡少了他們,可能就是天崩地裂的大事,尤其是對身兼父職或母職的醫護人員來說,更是如此;但李心妍年輕、單身,從醫的熱情,被現實摧折得還很少,她有龐大的心理空間與能量去做選擇。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急難當頭時,就應該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只是,當我們深入人物的生命脈絡,就很難對特定人物,做出非黑即白的評判;佛洛伊德將「我」分成「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是本能的「我」,「自我」是表意識狀態下的「我」,「超我」是道德的「我」;有時候,人們無法做出,世俗所認知的道德正確行動,不代表他們人不好,只是在特定的狀態下,人們沒有足夠的心理餘裕,去展現「超我」。
或許人走到中年,就會比較現實,安泰河、李心妍以及江先生這三個角色,在我看來,完美到不像真人,但這部戲的男主角,王柏傑所飾演的胸腔科主治醫師夏正,以及薛仕凌所飾演的媒體記者金有中,他們的面向就很立體豐富,更趨真實。
夏正跟金有中在劇中的角色,剛開始都很不政治正確;夏正看起來就是一個失去熱情的醫師,值勤的下班時間還沒到,該繳的報告還沒繳,就匆匆趕著下班,要回家幫女兒慶生;後續當醫院被封鎖後,他也透過關係,想方設法,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第一批撤離的人員。
坐在回家的計程車上,一個急call,夏正不得已,必須中途返回醫院,為一位急診的病人開刀,回到醫院後不久,惶惶不安的氣氛,開始緩緩地在醫院瀰漫,候診區的電視正在報導,夏正所服務的這間醫院,疑似有SARS病患,消息來源是他所治療的患者,金有中。
金有中是一個會為了追新聞與獨家,無所不用其極的記者,這樣的記者,很大程度,非常不討人喜歡,尤其是對被報導的人而言;從夏正看金有中的眼光,很容易就可以察覺到,夏正對金有中的鄙夷。
然而,在大家毫無心理準備下,醫院突然被封鎖,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流竄,夏正竟然主動找上金有中,兩人結合彼此的專業,聯手追查感染源;在這個過程裡,夏正漸漸從一個只想正常下班的醫師,轉變為積極主動,試圖阻擋疫情的擴散,最後甚至還進入第一線,醫治確診SARS的產後大出血孕婦。
是夏正變了嗎?我不這麼覺得,我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他個人的基本特質,這些基本特質,不會輕易的被改變,只是,現實伴隨時間的力量太大,會慢慢,慢慢的,在不知不覺下,讓這些本質性的,卻可能比較「超我」的特質,被推到心裡的底層,愈來愈沒辦法顯現;然而,當關鍵的事件發生,那個最本質的內涵,往往又會突破一切,影響你的行動,彰顯你這個人最重要的價值觀;這不是刻意的,要對去對外展現,你是什麼樣的人,而只是純粹的,對自己的交代。
夏正在這部戲的一開始,所顯現出來的懶散,很大的可能,是日積月累,被現實磨出來的累;他心心念念要幫心愛的女兒慶生,卻迫不得已,在回家的路上,必須半途折返醫院工作;為了病人的突發狀況,臨時取消或改變私人行程,在他的職涯裡,應該已經發生過無數次,而只要他還在這個岡位上,未來,就必定還有無限次,類似這樣的重複;這樣的情節,是戲劇,但也不是戲劇,這是我妹妹,還有幾位醫師娘朋友們的日常,即使我妹妹也是資深醫護人員,她也常對這樣的狀況無奈。
夏正一定也曾經像安泰河、李心妍一樣,充滿從醫的熱情,但再大的熱情,也禁不起日復一日的長久消耗,熱情、意志力、愛心、耐心,都是限量品,只取用,不補充,總有一天會耗盡;為了要好好保護這些珍貴的限量特質,長長久久的走在自己的志業上,無傷大雅的懈怠與懶惰是絕對必要。
於是,我們看到了,不怎麼認真工作的夏正;但疫情造成的緊急封院,使得深藏在夏正心底裡的從醫使命,克制不住的竄出來,讓夏正這位胸腔科醫師,冒著他專業上,清楚明白的危險,主動投身第一線,做他醫者的使命裡,要做的事情。
而這個讓夏正,重新看到從醫初心的關鍵,就在金有中問他的一段話:「戰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的在這裡(報導新聞),你的呢?」;這段話,是這部戲裡,最讓我感動的一個橋段,在關鍵的時刻,你有沒有做好你自己,讓你覺得可以對得起自己?
金有中看起來有點痞,對於他的被報導者,如夏正來說,就像黏人的蒼蠅一般討厭,但封院後,金有中在危險的院內,沒有恐懼與慌張,照常追他的新聞,寫他的報導;金有中告訴夏正,他念書時就立定志向,要做記者,他好嚮往前線記者的工作,而現在,他就在前線,他覺得他好幸運!
你有沒有跟夏正一樣,覺得金有中的頭腦壞了?夏正對金有中說:「我醫好了你的肺,但你的腦子壞了。」,金有中回應夏正:「戰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的在這裡,你的呢?」,兩個看似不合拍的男人,在此時爆出了靈魂的火花,多麼動人!
2019年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續了三年左右,至今算是好不容易落幕,不管你的年紀,對於2003年的SARS有沒有深刻的印象,《疫起》這部電影,應該都能夠喚起你,過去幾年疫情時的回憶;我們當然都希望,未來的世界,能夠無病無災,但現實是,我們都不知道,在氣候變遷下,未來的地球,還會不會有什麼突發的疾病或危險;在危機的時刻,人性最核心、本質的部分,愈是沒有辦法隱藏,《疫起》這部作品,給了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較高的角度,去看災難時,人性的多種面向,我們可以敬佩有人,可以為了救人,忘了自己,也可以嘗試著,讓自己有更多溫柔的同理,體諒身而為人共有的脆弱。
《疫起》還有一個番外篇,是在閻奕格的歌曲〈不再可以〉的MV,MV導演也是林君陽,延續《疫起》的故事,給了安泰河與李心妍這對情侶,一個清楚的結局,看過《疫起》這部電影的網友,一定也要看這部MV。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