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生活的碎片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意外

距離我牽新的機車,被右轉車撞之後,已經過了 20天左右了。

但這篇復健,不是身體,畢竟我只是一些小擦傷。雖然傷口因為每天換藥時黏在紗布上,反覆的被撕破皮,一直到現在才差不多結痂要掉了。

而是精神層面,狹義來說,是指我的寫作能力

真正的意外,是一直不滿意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和腦袋中的落差。

更甚至是這好幾年暗潮洶湧的低潮感,才是那人生旅程的意外

週日去醫院拿診斷證明,覺得午後的光線很美,騎到一半,就直接停在路邊拍起照來。

明明只是尋常的田間小路,再熟悉不過了。

創作

有幸今年在方格子寫了沒多少文章(大部分都是重發我 4、5年前的閱讀心得),竟然就被邀稿,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轉換成價值,肯定是求之不得的經驗,目前好不容易擠出了兩篇,目前正在寫第三篇,不過一次要 5000字的要求還真的是難倒我了。

看看之前的文章大概都 1000~2000字,加上我一直不太喜歡把閱讀心得寫得像是 閱讀筆記,如果要看筆記的話,還不如要讀者們自己去好好看書本的原文,你沒體驗 過作者的文筆、結構編排、各種故事、案例,縱然知道了答案,你還是無法理解答案如何得出的!

不論是何種形式,產出什麼樣的內容,當意識到自己是創作者後,就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產出,偏偏我又有些藝術家性格。

任性又韌性。時機、感受未到,一直拖延,無法提筆

但我仍然有在思索方向,如何兼顧書籍的內容本質,與我個人的觀點想法的結合。

也許就像被我用咖啡渣餵養快1年的這盆多肉,右側有一根分支已經枯死了,我一度以為這整株多肉都要凋零了。

現在活脫脫的像隻雙頭恐龍一樣,對著我大吼(但實際上,它叫做蝴蝶之舞,跟什麼龍的形象天差地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切の人生雜學
116會員
120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切の人生雜學的其他內容
2025/01/20
回顧2024年,充滿愛情課題、自我覺察與寫作成長的旅程。認識新朋友,開啟感性,並在寫作方面持續精進,期待2025年更多發展。
Thumbnail
2025/01/20
回顧2024年,充滿愛情課題、自我覺察與寫作成長的旅程。認識新朋友,開啟感性,並在寫作方面持續精進,期待2025年更多發展。
Thumbnail
2024/10/18
這篇文章靈感來源於一段引人思考的對話,探討了討好型人格對自我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她與 podcaster 姥姥之間的交流,反思情感中的失落和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文章鼓勵讀者學會在拒絕和失去中找到安慰,並重視自我的需求與慾望。走出過度分析的循環,勇敢追求想要的東西,成為更真實的自己,是本文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2024/10/18
這篇文章靈感來源於一段引人思考的對話,探討了討好型人格對自我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她與 podcaster 姥姥之間的交流,反思情感中的失落和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文章鼓勵讀者學會在拒絕和失去中找到安慰,並重視自我的需求與慾望。走出過度分析的循環,勇敢追求想要的東西,成為更真實的自己,是本文的核心主題。
Thumbnail
2024/08/17
遭遇拖延症的我,原本期待準時搭乘普悠瑪前往花蓮,卻意外錯過班次,轉而搭乘慢悠悠的莒光號。這段旅程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節奏與情緒,意外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愉悅。透過這次經驗,探索潛意識中的不同人格也成為我反思的主題。拖延或許是一種成癮,而真正的自我卻在慢慢遊回來。
Thumbnail
2024/08/17
遭遇拖延症的我,原本期待準時搭乘普悠瑪前往花蓮,卻意外錯過班次,轉而搭乘慢悠悠的莒光號。這段旅程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節奏與情緒,意外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愉悅。透過這次經驗,探索潛意識中的不同人格也成為我反思的主題。拖延或許是一種成癮,而真正的自我卻在慢慢遊回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意外 距離我牽新的機車,被右轉車撞之後,已經過了 20天左右了。 但這篇復健,不是身體,畢竟我只是一些小擦傷。雖然傷口因為每天換藥時黏在紗布上,反覆的被撕破皮,一直到現在才差不多結痂要掉了。 而是精神層面,狹義來說,是指我的寫作能力 真正的意外,是一直不滿意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和腦袋中的落差。
Thumbnail
意外 距離我牽新的機車,被右轉車撞之後,已經過了 20天左右了。 但這篇復健,不是身體,畢竟我只是一些小擦傷。雖然傷口因為每天換藥時黏在紗布上,反覆的被撕破皮,一直到現在才差不多結痂要掉了。 而是精神層面,狹義來說,是指我的寫作能力 真正的意外,是一直不滿意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和腦袋中的落差。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一個意外都是一場獨特的學習經驗。就在2023年的11月3日午後下診途中,我遭遇了一場出人意料的車禍。 那一刻,人生突然間變得不再是理所當然,而是充滿了未知與反思的契機。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違規的路人A闖越雙黃線而烙跑,接著是機車騎士B的猶豫不決和突然煞車,最終導致我在早診疲勞過後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一個意外都是一場獨特的學習經驗。就在2023年的11月3日午後下診途中,我遭遇了一場出人意料的車禍。 那一刻,人生突然間變得不再是理所當然,而是充滿了未知與反思的契機。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違規的路人A闖越雙黃線而烙跑,接著是機車騎士B的猶豫不決和突然煞車,最終導致我在早診疲勞過後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今天一下子太多訊息進入我的腦袋,一時半刻還沒消化,差點噎死。 不過現在能坐下來安靜的打字,真的是不容易,對我而言。 在開始一連串的文字攻擊前,請允許我先喘一口氣。 其實只是希望每天的生活簡單就好,偶爾來點不一樣也行,可是今天真的過於疲累,尤其是在溝通與心靈上。
Thumbnail
今天一下子太多訊息進入我的腦袋,一時半刻還沒消化,差點噎死。 不過現在能坐下來安靜的打字,真的是不容易,對我而言。 在開始一連串的文字攻擊前,請允許我先喘一口氣。 其實只是希望每天的生活簡單就好,偶爾來點不一樣也行,可是今天真的過於疲累,尤其是在溝通與心靈上。
Thumbnail
週末早晨,我趁著陽光正好,坐在客廳門邊打開《故事如何說再見》的其中一篇「往心底深處去」,讀著讀著,其中一段寫到作者去醫院做一項對當時來說還沒有很普遍的檢查。 粗心的醫生沒跟他說MRI需要照半小時,他猝然被推進像棺材般的密閉空間,恐慌下只靠著他最愛的一首葉慈的詩,反覆在腦中朗讀,才讓他身心感到安定,度
Thumbnail
週末早晨,我趁著陽光正好,坐在客廳門邊打開《故事如何說再見》的其中一篇「往心底深處去」,讀著讀著,其中一段寫到作者去醫院做一項對當時來說還沒有很普遍的檢查。 粗心的醫生沒跟他說MRI需要照半小時,他猝然被推進像棺材般的密閉空間,恐慌下只靠著他最愛的一首葉慈的詩,反覆在腦中朗讀,才讓他身心感到安定,度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Thumbnail
前情提要 當你看到這些文字,表示我已經復健有成,進步到可以寫字、可以敲鍵盤的階段。對,沒錯,在我受傷之後,我曾經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現在我仍然保持復健的治療,只是次數減少,多數時間改為在家自行練功舒緩。以下寫的是我對這些年走過復健歷程的紀錄,每篇文章皆各自獨立,不會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發表。請允許我
Thumbnail
​隔了沒多久,我的手機傳來嗶嗶聲,有簡訊傳來,我想應該是妳,果然沒錯,我打開簡訊,手機內簡單的幾行字, 卻讓我心頭的酸再也無法壓抑,我眼睛的水再也無法控制流了下來。   PS.:我討厭車站,我討厭分離,我討厭分離的思念...
Thumbnail
​隔了沒多久,我的手機傳來嗶嗶聲,有簡訊傳來,我想應該是妳,果然沒錯,我打開簡訊,手機內簡單的幾行字, 卻讓我心頭的酸再也無法壓抑,我眼睛的水再也無法控制流了下來。   PS.:我討厭車站,我討厭分離,我討厭分離的思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