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會承載著屬於人們自己的私密心事
-
圖中是我用第一份打工的薪水,第一次為自己買的包包,因為年底的斷捨離活動,今天正式的跟它道別啦👋🏻
巧的是昨天在無菜單戲劇課的情境創作,我調動的正是第一份打工的面試記憶(很好玩,演員需要操作與理解如何重現過去的回憶、並將觀眾一起帶進去)
好順流的發生啊!提取完記憶的隔天,就在整理舊物的過程中,重新拾起相關的物件,然後和它說聲謝謝、做了告別,彷彿也輕輕闔上生命裡某一段,好好歸檔
相比起因為時間的推進而必須向前走,這種回頭重新收拾反而有種小小清爽感
我認為對於演員而言,其實這樣的整理也正好能夠讓一段經歷更好的被轉化且運用
(妙的是在這幾天也才和一位朋友聊起關於表演者/創作者如何去回頭自我整理!)
-
人們有寄情於物的習慣
物件,會承載著屬於人們自己的私密心事
並能夠以屬於個人的方式去開啟那些心事
就像特定道具可以幫助演員進入角色/進入情境一樣
-
我明白了為什麼很多時候,一個物件對人而言如此重要,甚至難以割捨
一句「物是人非」,說明得再清楚不過
寄情於物,即便物件會舊會壞,但寄予的情懷不衰
-
記得不久前我問過一位老師:「為什麼很多緣分到最後會變?」
那位老師給我的回答是:「變的不是緣分,變的是人的心」
噢,是啊!原來只是心之所向不再那麼相同罷了
同樣的,最近在表演和現實的碰撞上,心裡屢屢產生隱約的失望感
和一位接案比我資深的朋友聊起,我說:「最近對表演有些失望」
但他說:「不,讓妳失望的不是表演,是人性」
噢,是呢
昨天在和一位朋友聊完後,他告訴我:「別對表演失望啊!」
-
心中的藝術長什麼樣子呢?會有我自己的成長與經歷所總結的賦予,也會有種種外界條件的影響,而產生、鏡射的各種樣貌
然而假如我願意再更深入、容納更多不同的話,或許就能剝掉層層表象
始終專注的注視著最「本質」的東西
2022.12.9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