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問答 # 08:不減物也不影響生活,那還要丟嗎?
方格精選

極簡生活問答 # 08:不減物也不影響生活,那還要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節目內容

  1. 衣服好好的、也會穿、穿起來也舒服,空間也夠放,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那為何要考慮斷捨離?
  2. 你會覺得他人的衣物太多嗎?
  3. 為什麼會覺得他人的衣物太多呢?
  4. 其實你內心渴望更好版本的生活?
  5. 把狀態好的衣物捨棄,會感到「可惜」的原因是什麼?
  6. 信念1:環保更重要?
  7. 信念2:感情更重要?
  8. 信念3:錢很難賺?自己不太會賺?

馬上聽!(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聆聽)

YouTube版
Podcast版


看文字版

極簡生活問答 #08:不減物也不影響生活,那還要丟嗎?

來自聽眾的提問

「發現自己能夠不買東西,原來本身也沒有太大的購物欲(我是女生),沒在用的、狀態良好的、還能送人、捐人的衣服或物品,只要我找到合適的管道,我都能夠放手。

但是也有很多還沒壞、但是狀態也不太好的物品,似乎就只能夠丟掉了,但是會感覺可惜,例如我的舊T恤,它可能是有點污漬,或是看起來舊舊的,但還能穿,穿起來也算舒服,所以就會想留著當居家服穿,我也是真的會拿來穿。

就在我發現它已經不能穿出門了之後,我會把它歸類居家服的一區,然後輪著穿 會把剛洗好的放在底下,所以都能穿到,但是心裡總感覺好像有點太多居家服了,雖然沒有到爆滿的情況,但看到自己有那麽多衣服(大概120件衣服褲子裡有24件居家的衣服),總是會糾結該不該丟,但又不捨得真的丟,因為它們也還沒有到不能穿的地步。

其他物品也是會這樣,書本、小說其實也不太捨得捐掉,不知道為什麽,每次要斷捨離,開了書櫥,也都挑不出來,全都是小學時期愛看小說的時候買回來的。

你們覺得我應該狠下心斷舍離,還是留下來呢? 因為其實它們也都沒有影響到我的生活,因為數量都不會到很多,書櫥也是還有空間的狀態,只是純粹覺得都沒在看了,但是也捨不得,或者是覺得麻煩要去挑選出來吧?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哈哈!」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自問自答」來釐清自己的想法!

第1個問題:

衣服好好的、也會穿、穿起來也舒服,空間也夠放,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那為何要考慮斷捨離?
  • 心裡總感覺好像有點太多居家服了 ?
  • 居家服太多?太多是跟什麼標準比較?跟朋友比?跟網友比?跟YouTuber比?跟極簡社團的人比?
  • 為什麼要比較多或少?目的是什麼?居家服有24件會有什麼問題嗎?

當我們可以回答這問題的時候,內心的掙扎就會消失了!

你會覺得他人的衣物太多嗎?

假設我們發現,之所以會總覺得居家服太多,是因為常常在極簡社團上面看到很多人的居家服都很少,覺得自己不夠好,那也許可以這麼是想看看,如果你發現極簡社團有另一個人他擁有30件居家服,你會覺得他居家服太多不好嗎?

如果你不會,你覺得只要他生活過得很開心,幾件居家服都沒關係的話,那你擁有24件也完全沒有問題啊!

為什麼會覺得他人的衣物太多呢?

但如果你覺得,他的居家服也太多了吧,那也許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覺得別人衣服太多?覺得他花錢很浪費?覺得他異於常人?每個人的衣服都應該在30件以下?

去思考和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其實你內心渴望更好版本的生活?

假設你覺得每個人想擁有幾件居家服都是每個人的決定,沒有好壞,但還是覺得自己的數量有點多,那你可以試問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一個比現在生活更好的生活?」、「是不是不滿足於現有的生活?」

然後,你猜測,也許減少數量會是一種作法。

也許你是因為看到他人可以一卡皮箱去旅行、很輕鬆自在的樣子,猜想如果自己攜帶24件居家服在身上可能會不太方便,雖然現有的住家收納空間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內心其實有個渴望,所以才會一直總斷有捨離的想法,或是雖然衣櫃和書櫃都沒有爆滿,但衣櫃和書櫃其實很大、很佔空間?

我們以前也經歷過,覺得自己東西也不多,收納空間也都夠,但總是覺得還是有啊雜感,最後發現是,房子太大了!於是開始游牧生活,才更確定這個想法!

我們認為,除非你真的換了一個住宿環境,也許是更小的地方,也許是開始旅行生活,開始去實現那個自己嚮往的、更好的生活方式,才會知道自己的數量有沒有需要調整,否則現況就是好好的、沒什麼問題,當然不會有斷捨離的需求!

第2個問題:

把狀態好的衣物捨棄會感到「可惜」的原因是什麼?

會感到可惜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這個「可惜」的感覺自己不是很喜歡,想要移除這個感覺,那我們可以來釐清一下會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假設你覺得一卡皮箱真的是自己更理想的生活樣貌,想要透過「減少物品」的行動來測試看看生活品質會不會提升,但又卡在覺得「可惜」的感覺上,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來分析。

信念1:環保更重要?

會感到可惜是因為,覺得「環保、愛地球」很重要嗎?比起自己的理想生活,地球是更重要的?雖然減少物品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清爽,但是地球更重要?

如果信念可以釐清到這裡,那麼這24件居家服代表的就是愛護地球的決心,也許沒有斷捨離的必要?即使生活不夠清爽也是很值得的?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保持一致,這是一件很棒的事!

同時兼顧清爽生活和環保的方法?

也可以思考看看,如果T恤有污漬、變舊、有破洞,我們還是願意繼續在家穿,只要不要穿給別人看就好,那其實這些居家服可以穿一輩子,只要有可以換洗的數量,其實就足夠了?一個禮拜洗一次的話就是7件?

如果拿去舊衣回收箱,廠商重新製作成商品再賣出去,也許也可以延長這件T恤的壽命,或是改變它的使用方式,例如變成毛巾或是擦拭居家環境的布巾,毛巾和布巾可能會需要不定期汰換,也許可以先不買新的,而是先選擇比較舊的或是污漬比較多的T恤來使用,或是有什麼其他的環保方式,同時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爽?

如果不想要思考這些問題,覺得很麻煩的話,其實繼續保留這些衣物也沒有任何問題,只要自己高興就好!就像這位聽眾說的,其實也不會影響自己目前的生活,也不想要那麼累地去思考讓自己提高生活品質的方法,那麼維持原樣也是一種生活選擇,輪流穿24件的居家服也沒什麼問題啊!

只是如果換做是我們,有機會換取更好的生活,即使不一定100%會實現,我們還是會想嘗試各種可能性,如果斷捨離可以有機會讓自己愈來愈好,我們會去做,我們不會像要維持一樣的生活一輩子!

信念2:感情更重要?

還是說,覺得可惜是因為,跟這些物品已經培養出了感情,看到它們就覺得心情很好,想要好好珍惜它們,想要長久維持跟物品的良好關係?

有感情的話就不需要斷捨離啊!明明是關係很好的朋友,為什麼要斷開聯繫呢?覺得物品很有價值,也會使用到,也會珍惜它們,那就繼續珍惜下去,為什麼會想到要斷捨離呢?

信念3:錢很難賺?自己不太會賺?

當初花錢很心痛?覺得錢很難賺?未來要再買一件衣服回來會很吃力?不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可能賺到更好的選擇?也不想很累地學習進修、培養自己的賺錢能力?

當初花錢很痛的話,現在不論是丟或是留,那筆錢也都已經花出去了,而目前的生活居家服也是夠穿,也沒什麼購物欲想要買新的,基本上丟不丟可能也沒差。

總之,重點不在於「行為上」是要丟或要留,我們要先做的就是了解這些行為和情緒背後的可能理由或個人信念!

整理很麻煩、處理二手物很麻煩、檢視自己的內心想法更麻煩,但是理想的生活如果很輕鬆就唾手可得,那也不會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吧?

如果有看第7集的內容,內心髒污是會累積的,該面對的債務累積到一定的時間,還是會以某種型式出現,內心出現一點不舒服的感覺都是我們可以檢視自己想法的機會,如果可以把握時機整理自己的想法,是我們最推薦的行動了!

如果以上的理由都不是,單純就是不想丟,那就跟隨自己的內心走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歡迎大家擷取內心需要的部分,需要文字檔的朋友可以方格子搜尋布蘭達&維尼,聽眾提問箱在資訊欄,那我們就下次見囉!

極簡生活問答 | 聽眾提問箱 👉

https://forms.gle/uJPbU4CfY3ifn5RG6


avatar-img
極簡人的家
38.6K會員
685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足夠的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節目內容 是聽從內心?還是懶惰? 檢視內心是否有髒汙干擾 內心是不會讓我們太輕鬆的,這樣生活比較有趣? 如何判斷當下感覺是真的? 生活工作上的事好像也很難100%跟著感覺去作選擇? 透過靜坐練習與念頭相處
節目內容 46歲是中高齡?年紀很大了? 就是不想上班了,但擔心以後可能後悔? 有存款、有股息支應生活,每天也過著低欲望的簡單生活,但還是焦慮? 和恐懼、焦慮相處的3個步驟 B&W對勞健保的看法 因此,我們要如何界定「後悔」?
節目內容 1. 「沒時間」實現夢想? 2. 「沒能力」實現夢想? 3. 「家人不支持」實現夢想? 4. 沒有完成夢想,就會對自己失望? 5. 丟掉物品,就是丟掉「未完成的夢想」? 6. 沒人會在乎你丟不丟東西、有沒有完成夢想?
節目內容 1. 人生無常,要「買保險」?還是「活在當下」? 2. 想規劃退休?為何只規劃保險和存款? 3. 每天起床後還活著,就值得感謝! 4. 規劃未來真的實際嗎? 5. 因為擔憂而規劃,規劃好了就不擔憂了嗎? 6. 年紀大了、體力和健康就會變差? 7. 生病不是壞事,只是告訴我們生活該調整了?
節目內容 1. 焦慮自己不夠好,總是習慣對自己苛刻? 2. 三分鐘熱度有什麼不好嗎? 3. 三分鐘熱度的事情還累積得不夠多? 4. 變化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5. 選擇什麼都不做,也是一個行動! 馬上聽!(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聆聽)
節目內容 1. 極簡生活觀點:用不到的就該丟?不餓就不能吃? 2. 放下了一個標準,又被一個新的標準綁架? 3. 「需求」和「欲望」也是一種分類標準 4. 對飲食的「欲望」會造成「不健康」? 5. 感覺不開心時,就換一個新的標準來測試生活!
節目內容 是聽從內心?還是懶惰? 檢視內心是否有髒汙干擾 內心是不會讓我們太輕鬆的,這樣生活比較有趣? 如何判斷當下感覺是真的? 生活工作上的事好像也很難100%跟著感覺去作選擇? 透過靜坐練習與念頭相處
節目內容 46歲是中高齡?年紀很大了? 就是不想上班了,但擔心以後可能後悔? 有存款、有股息支應生活,每天也過著低欲望的簡單生活,但還是焦慮? 和恐懼、焦慮相處的3個步驟 B&W對勞健保的看法 因此,我們要如何界定「後悔」?
節目內容 1. 「沒時間」實現夢想? 2. 「沒能力」實現夢想? 3. 「家人不支持」實現夢想? 4. 沒有完成夢想,就會對自己失望? 5. 丟掉物品,就是丟掉「未完成的夢想」? 6. 沒人會在乎你丟不丟東西、有沒有完成夢想?
節目內容 1. 人生無常,要「買保險」?還是「活在當下」? 2. 想規劃退休?為何只規劃保險和存款? 3. 每天起床後還活著,就值得感謝! 4. 規劃未來真的實際嗎? 5. 因為擔憂而規劃,規劃好了就不擔憂了嗎? 6. 年紀大了、體力和健康就會變差? 7. 生病不是壞事,只是告訴我們生活該調整了?
節目內容 1. 焦慮自己不夠好,總是習慣對自己苛刻? 2. 三分鐘熱度有什麼不好嗎? 3. 三分鐘熱度的事情還累積得不夠多? 4. 變化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5. 選擇什麼都不做,也是一個行動! 馬上聽!(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聆聽)
節目內容 1. 極簡生活觀點:用不到的就該丟?不餓就不能吃? 2. 放下了一個標準,又被一個新的標準綁架? 3. 「需求」和「欲望」也是一種分類標準 4. 對飲食的「欲望」會造成「不健康」? 5. 感覺不開心時,就換一個新的標準來測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