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濱海茅屋札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濱海茅屋札記


📝閱讀心得

會知道老孟是因為《與神對話》系列,第一集由新時代教母王季慶翻譯,之後則是孟祥森譯的,後來接觸存在主義,其中《齊克果日記》、《地下室手記》等都是老孟翻的,甚至《愛的藝術》、《湖濱散記》也都是他翻譯的。他因嚮往《湖濱散記》描寫的生活方式而遷往花蓮縣鹽寮村,比區紀復還早。

有人或許會說我崇尙自然,這我大致是可以承認的,但若有人說我是自然主義者,我就覺得複雜糾纏。因爲任何一種經驗、想法或態度一旦變成了「主義」,就變成了圈套、束縛與陷阱,多少人會在裡面動彈不得,多少人會妄念滋生,多少人會以它的名義爲非作歹,遺禍無窮。

老孟是崇尙自然的,書中有一些議題也是我思考的,在不同的時間線上交會令人開心自己並不孤單。我最有感的是〈甘於無知〉:

我覺得知生知死知宇宙是一件太累人的事,也是天地造人本不欲人知的事,而今,人非要去知不行,是以搞得民不聊生。

這也是我最近在想的,或許膚淺無知才是幸福的,我真的要把《中觀》甚至《現觀》搞懂嗎?我也曾想過〈死與禪悟〉:

所謂禪悟是什麼?豈不就是這腦漿尙未塗地時的某種神經通路狀態?所謂那種大光明、大喜悅、那種地動山搖的變化,豈不就是內在神經通路的某種變化?苦惱、與疑問是含在這腦漿裡,開悟與解答也含在這腦漿裡,而當沒有這腦漿時,寧有這一切?

而其餘書中則是記錄了老孟在鹽寮的生活瑣事,其實以前看到老孟翻譯眾多艱深的外文鉅作,當讀到《孟祥森/孟東籬作品精選集》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裡面盡是些瑣事,沒太多深刻的思想,而且在學生時期,認為像老孟、區紀復等的簡樸生活無異於混吃等死,沒想到數年後,我也來到了嚮往他們混吃等死的時期,只是沒他們踏破紅塵的灑脫。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清貧,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貧窮,而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造就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結論)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五、六章)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三、四章)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一、二章)
清貧,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貧窮,而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造就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結論)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五、六章)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三、四章)
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第一、二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高慾望的[月光族]并沒有問題,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高慾望的[月光族]認為人生除了工作,還需要享樂. 儘管人工不多,都應該把剩下的金錢去慰勞一下這麼辛苦工作的自己。「工作太苦, 所以我每天要喝至少一杯珍珠奶茶。」,「工作太苦,所以我放假的時候要去吃至
Thumbnail
文明教導人要文雅的「找尋自己想要的(自我探索)-排隊分食(權力規則爭奪)- 付錢(權力分配歸屬)-自我享受(權力的快感)」何需叢林守則,僅需文明規則。K坐在自己的方寸之地,非常渺小的自處一地;老莊的哲思悟不透...尼采的哲學「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也無法精闢參照
Thumbnail
在通膨與唱衰的氛圍中,我收斂節儉的本性,願意促進經濟繁榮,從借書改為買書;不吃大餐改為嚐鮮體驗⋯⋯。我只是看不慣一條街道馬不停蹄再換人經營,是有那麼點拒絕蕭條。當一個城市經營不了書局,不是經營者的事,是多數人小鼻子小眼睛! 然而在意識形態驅使,我刻意每每假日都去嚐鮮,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唯一讓我詫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高慾望的[月光族]并沒有問題,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高慾望的[月光族]認為人生除了工作,還需要享樂. 儘管人工不多,都應該把剩下的金錢去慰勞一下這麼辛苦工作的自己。「工作太苦, 所以我每天要喝至少一杯珍珠奶茶。」,「工作太苦,所以我放假的時候要去吃至
Thumbnail
文明教導人要文雅的「找尋自己想要的(自我探索)-排隊分食(權力規則爭奪)- 付錢(權力分配歸屬)-自我享受(權力的快感)」何需叢林守則,僅需文明規則。K坐在自己的方寸之地,非常渺小的自處一地;老莊的哲思悟不透...尼采的哲學「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也無法精闢參照
Thumbnail
在通膨與唱衰的氛圍中,我收斂節儉的本性,願意促進經濟繁榮,從借書改為買書;不吃大餐改為嚐鮮體驗⋯⋯。我只是看不慣一條街道馬不停蹄再換人經營,是有那麼點拒絕蕭條。當一個城市經營不了書局,不是經營者的事,是多數人小鼻子小眼睛! 然而在意識形態驅使,我刻意每每假日都去嚐鮮,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唯一讓我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