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濱海茅屋札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濱海茅屋札記


📝閱讀心得

會知道老孟是因為《與神對話》系列,第一集由新時代教母王季慶翻譯,之後則是孟祥森譯的,後來接觸存在主義,其中《齊克果日記》、《地下室手記》等都是老孟翻的,甚至《愛的藝術》、《湖濱散記》也都是他翻譯的。他因嚮往《湖濱散記》描寫的生活方式而遷往花蓮縣鹽寮村,比區紀復還早。

有人或許會說我崇尙自然,這我大致是可以承認的,但若有人說我是自然主義者,我就覺得複雜糾纏。因爲任何一種經驗、想法或態度一旦變成了「主義」,就變成了圈套、束縛與陷阱,多少人會在裡面動彈不得,多少人會妄念滋生,多少人會以它的名義爲非作歹,遺禍無窮。

老孟是崇尙自然的,書中有一些議題也是我思考的,在不同的時間線上交會令人開心自己並不孤單。我最有感的是〈甘於無知〉:

我覺得知生知死知宇宙是一件太累人的事,也是天地造人本不欲人知的事,而今,人非要去知不行,是以搞得民不聊生。

這也是我最近在想的,或許膚淺無知才是幸福的,我真的要把《中觀》甚至《現觀》搞懂嗎?我也曾想過〈死與禪悟〉:

所謂禪悟是什麼?豈不就是這腦漿尙未塗地時的某種神經通路狀態?所謂那種大光明、大喜悅、那種地動山搖的變化,豈不就是內在神經通路的某種變化?苦惱、與疑問是含在這腦漿裡,開悟與解答也含在這腦漿裡,而當沒有這腦漿時,寧有這一切?

而其餘書中則是記錄了老孟在鹽寮的生活瑣事,其實以前看到老孟翻譯眾多艱深的外文鉅作,當讀到《孟祥森/孟東籬作品精選集》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裡面盡是些瑣事,沒太多深刻的思想,而且在學生時期,認為像老孟、區紀復等的簡樸生活無異於混吃等死,沒想到數年後,我也來到了嚮往他們混吃等死的時期,只是沒他們踏破紅塵的灑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50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7
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這不是任性,也不是逃避,而是每一天都在學習,如何用少少的錢,活出豐足的人生。
Thumbnail
2024/11/27
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這不是任性,也不是逃避,而是每一天都在學習,如何用少少的錢,活出豐足的人生。
Thumbnail
2024/10/18
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4/10/18
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4/07/18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2024/07/18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Thumbnail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Thumbnail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Thumbnail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Thumbnail
「你要先表示善意,對方才不會關門。」——吳明益《海風酒店》 我總是好喜歡這些看起來普通得要死或像是童言但千真萬確的語言,吳明益總是如此,而且這些事情真的就是理所當然,就是這麼簡單,從來不需要曲折成其他模樣。 我喜歡這樣子被告知這就是活著,呼吸,心臟跳動。
Thumbnail
「你要先表示善意,對方才不會關門。」——吳明益《海風酒店》 我總是好喜歡這些看起來普通得要死或像是童言但千真萬確的語言,吳明益總是如此,而且這些事情真的就是理所當然,就是這麼簡單,從來不需要曲折成其他模樣。 我喜歡這樣子被告知這就是活著,呼吸,心臟跳動。
Thumbnail
清晨六點帶著畫具走上民宿制高點看海,民宿昨晚只有我們一組客人,格外寧靜。往市內走走,書架上的書充滿靈性的召喚,想也是民宿主人對旅人的一種隱性的提醒。
Thumbnail
清晨六點帶著畫具走上民宿制高點看海,民宿昨晚只有我們一組客人,格外寧靜。往市內走走,書架上的書充滿靈性的召喚,想也是民宿主人對旅人的一種隱性的提醒。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https://photos.app.goo.gl/zdWF3oz4jjZN4Sdu9 最後分享“湖濱散記”書本中我喜歡的一句話: 「一個人若是跟不上同伴的步伐,或許是因為他聽到不一樣的鼓聲,就讓他跟著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前進吧!」
Thumbnail
https://photos.app.goo.gl/zdWF3oz4jjZN4Sdu9 最後分享“湖濱散記”書本中我喜歡的一句話: 「一個人若是跟不上同伴的步伐,或許是因為他聽到不一樣的鼓聲,就讓他跟著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前進吧!」
Thumbnail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蔣勳記錄自己前去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等地的多次旅行經歷,不論是踏足歷史遺跡,欣賞一個展覽,閱讀蘇東坡的詞,他都會將《金剛經》引入其中做一番闡述。
Thumbnail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蔣勳記錄自己前去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等地的多次旅行經歷,不論是踏足歷史遺跡,欣賞一個展覽,閱讀蘇東坡的詞,他都會將《金剛經》引入其中做一番闡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