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這不是任性,也不是逃避,而是每一天都在學習,如何用少少的錢,活出豐足的人生。


📖文獻筆記

序章 因為這樣,我邁向簡單的人生

活出自我的三大要素:

  1. 磨練生活自給的技能
  2. 不靠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賺錢
  3. 存錢

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努力以最少的錢過得開心自在。


第1章 只要一點錢就能生活,並且活出自我

■ 錢愈用愈苦

「為了生活,只能繼續做不想做的工作。」——自陷於「沒有選項」的狀態。這正是讓人生痛苦不堪的幕後推手,也是讓人無法活出自我的根本原因。


■ 人為何對金錢感到不安?

即使察覺目前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或根本是自己不想做的事,許多人還是不敢辭職。

「對金錢感到不安」,是不敢辭職的原因之一。

讓我安心的具體事證,就是「以最少的錢過著快樂的生活」。


■ 與其在意賺多少錢,不如了解只要多少錢就能生活

當你花愈多時間在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上時,只會浪費掉更多錢。

將時間花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會感到很痛苦,而為了紓解痛苦,必須花錢購買可以輕易得到的快樂,這就是浪費。如此一來,維持生命成本隨之變高,對金錢的不安全感則如影隨形地跟著你。

如果你正在從事你不想做的工作,就該盡力減少正職工作的時間,同時努力開拓其他的工作機會,靠其他工作賺錢。這是打造快樂簡單生活的一大關鍵。


■ 加上必需品有八十分就好

八十分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生?我認為是放棄花錢買快樂的人生。花錢買快樂的人生就占了二十分。

相反的,光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人生就超過六十分了;接下來只要擁有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加起來就有八十分。

各位可能覺得平淡無趣,但這樣就夠了。


第2章 磨練生活自給技能,人生更豐足

■ 不要以瞬間最大風速思考奢侈這件事

與其享受瞬間最大風速的極致奢侈,不如充分體驗微小而踏實的幸福。當兩者付出同樣的金錢,後者在生活中所累積的幸福總量比前者還多。

我們將這個想法稱為「從總量思考幸福度」。

簡單來說,平時生活不花多餘的錢,只要多一點幸福便是奢侈。如此一來,不僅能過著不花錢的幸福日子,若想調整生活水準,也不會感到太痛苦。


第3章 辭掉不想做的工作,讓生活更快樂

■ 比靠副業賺錢更重要的事

我在當上班族的時候,沒辦法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意義,始終覺得很不踏實。要是能理性地將工作單純視為賺錢工具那還算好,但我每天要花超過八小時在無意義的事情上,這一點對我來說只有痛苦。

簡單來說,若是為了擺脫對於金錢的不安全感,而將賺錢視為第一考量選擇副業,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在這份工作中找到意義」。

只要找出工作意義,就能擁有八十分的人生。


■ 賺來的錢能維持基本生活就好

常看到有人說:「上班族若想辭職,至少要能賺到比目前薪水高出兩倍的收入。」

但這種說法完全錯了。

能賺到這麼多薪水當然很好。可是,要額外賺這麼多錢,準備期間勢必會拉長,可能得再花好幾年繼續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從這一點來看並不理想。因為你這幾年還是會出於工作上的痛苦不斷揮霍金錢,以緩解內心苦悶。

賺錢時要考量的重點,就是讓自己處在「收入大於支出」的狀態。這樣就好。

要是能將最低生活費降低,你的工作選項就會變多。如此一來,便不再需要藉由揮霍金錢來排解工作上的痛苦,讓人生走入正向循環。

與此同時,即便你目前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十五萬日圓,只要體驗過五萬日圓過一個月的日子,就不會再產生對於金錢的不安全感。


■ 自然而然找到擅長的事

習慣上班族通勤型態的人,每個月同一天帳戶都會匯入同一筆錢,這很正常。說好聽一點是穩定;說難聽一點,就是無盡勞動的詛咒。


結語 無需成為大人物也能過得幸福

我想透過本書告訴各位一件事:「努力以少許金錢快樂生活。」這是我唯一想說的話。

痛苦生活指的是「只能做討厭的工作」,沒有選擇的狀態。不僅如此,當你內心老是沒來由感到恐懼,害怕辭職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就會被困在不想做的工作裡。

只要沒看穿「對金錢的不安全感」的真面目,就很難活出自我。正因如此,我們只能努力以少許錢快樂生活。

如此一來,正常生活的門檻會降低,就能擺脫對金錢的不安全感。由於必須賺到的最低收入變少了,可以選擇的工作也會變多。與此同時,還能存下讓我們擁有選擇權的金錢,實現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我要說的不是「不花錢就好」,而是「努力」在不花錢的狀態下快樂生活。

要是沒有這份努力,世俗觀念與內心的常識會慢慢形成心理障礙,讓你無法如願降低生活成本。如此既無法消弭生活中的痛苦,壓抑著不花錢也會衍生出「犧牲眼前生活的剝奪感」。

我今年三十一歲,不清楚未來的人生是否能像現在這個瞬間一樣安穩度日,若說絲毫沒有不安全感,那是騙人的。

即使如此,我仍堅信一件事。

那就是「親手做自己想要的東西,無需賺很多錢,但要做具使命感的工作,人生總有路可走」。


📝閱讀心得

這本書的核心,就如我在《請叫我「遊民小姐」!》一文中整理,「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是這些作者們的共同理念。此書寫到:

我想透過本書告訴各位一件事:「努力以少許金錢快樂生活。」這是我唯一想說的話。

這邊借鑑最近發生的勞動部公務員霸凌輕生案,書中寫道:

「為了生活,只能繼續做不想做的工作。」——自陷於「沒有選項」的狀態。這正是讓人生痛苦不堪的幕後推手,也是讓人無法活出自我的根本原因。

作者指出「對金錢感到不安」,是不敢辭去不想做的工作原因之一。而解決之道在於:「以最少的錢過著快樂的生活」:

即便你目前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十五萬日圓,只要體驗過五萬日圓過一個月的日子,就不會再產生對於金錢的不安全感。

這個觀點與斯多葛和伊比鳩魯主義的「體驗貧窮」相似:

我們不應該只想像失去財富會是什麼樣子,而應該定期「體驗貧窮」。也就是說,讓自己滿足於「最微薄廉價的食物」,以及「簡陋和粗糙的衣物」。根據塞內加的說法,斯多噶主義者的哲學對手伊比鳩魯,也體驗貧窮。然而他這樣做的目的,似乎與塞內加大相逕庭。塞內加是為了珍視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伊比鳩魯是要檢驗他認為自己需要的東西,以決定哪些東西實際上是生活中沒有也可以的。—《善用悲觀的力量》

儘管透過降低生活的標準來克服金錢焦慮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也常被質疑未來是否能應付不足的情況。對此,我曾提出:「賺多少才夠?」是一道無解的命題。不如反過來從「活多久才夠?」來思考。畢竟,只有活著,金錢才有意義。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那麼在這一天內實現財富自由是完全可行的。


當你花愈多時間在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上時,只會浪費掉更多錢。將時間花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會感到很痛苦,而為了紓解痛苦,必須花錢購買可以輕易得到的快樂,這就是浪費。如此一來,維持生命成本隨之變高,對金錢的不安全感則如影隨形地跟著你。

這點在《今天也不想上班》也提到:

很多人會擔心離職後到換下一份工作前的經濟狀況,但事實上,一直待在讓你充滿壓力的公司裡,錢才會變少。為了緩解壓力而暴飲暴食、買東買西,會比精神穩定時花更多的錢。若從人生整體的支出來看,我想這段期間為了舒緩壓力所花的錢一定很可觀。—《今天也不想上班》

有些研究指出,「薪水越高可能道德越低」或「薪水越高可能意義感越低」。這邊先不去細究內容,從結果論來看,確實在不喜歡的工作環境下,人們更有可能因為內心的補償需求而花費更多金錢。這也會導致自陷於「沒有選項」的狀態。


我在當上班族的時候,沒辦法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意義,始終覺得很不踏實。要是能理性地將工作單純視為賺錢工具那還算好,但我每天要花超過八小時在無意義的事情上,這一點對我來說只有痛苦。簡單來說,若是為了擺脫對於金錢的不安全感,而將賺錢視為第一考量選擇副業,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在這份工作中找到意義」。

這點在《如果人生重啟》也提到:

專家們一致同意,少領點薪水而喜歡你做的事,大大強過為了周末和一年三星期的假期(如果你有那麼多的話)而活。就算做你喜愛的事情會讓你手頭沒那麼寬裕,專家們也認為那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如果人生重啟》

對於職業倦怠與中年焦慮的解方,經過這段時間的閱讀,可以理出三個關鍵方向:

  1. 內在的「心理韌性」
  2. 外在的「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3. 決策的「後悔的力量」

「心理韌性」聚焦於心理諮商的技巧與方法,幫助個體建立面對壓力的內在資源;「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則提倡以簡樸生活方式降低對物質的依賴,從而減少焦慮;而「後悔的力量」則從長者與臨終者的智慧中汲取經驗,幫助我們在人生重大決策中減少可能的遺憾。

關於「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儘管每個人實踐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偏好手作生活、有些人追求效率或性價比,但他們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減少焦慮,找到內心的安定

然而,對於選擇這條道路的人,我們或許會心生一種擔憂,擔心他們到了晚年是否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此時「後悔的力量」補足了這一拼圖。此書寫到:

我今年三十一歲,不清楚未來的人生是否能像現在這個瞬間一樣安穩度日,若說絲毫沒有不安全感,那是騙人的。即使如此,我仍堅信一件事。那就是「親手做自己想要的東西,無需賺很多錢,但要做具使命感的工作,人生總有路可走」。

這種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從長者的智慧中可以得知,專注於意義感與使命感的人生,大概率是一條不會讓人在未來後悔的道路。這樣的生命經驗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了方向,對於我們這些已經瞭解到這條路徑的人而言,最後的臨門一腳,便是鼓起勇氣跨出改變的一步吧!

avatar-img
102會員
46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比「斷捨離」更極簡、永續的究極之道
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
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
培養逆境抵抗力,放大簡單的快樂,打破不滿足的慣性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65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再進化!
比「斷捨離」更極簡、永續的究極之道
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生活, 用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璀璨美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看過許多關於極簡的書籍,很少如此直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成為不了大人物」所以我們來過簡單生活吧!但就是如此簡單明瞭的書名吸引了我,我想沒有人從小就許願將來不要成為大人物,而是在社會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明白,原來人都有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有不適合自己的風格,原來也有人可以不成為大人物也沒關係!
做人,別傷人、別騙人、別負人,人心傷了難轉身,信任毀了難建立,真情沒了,難找回。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
Thumbnail
#因為苦過您的苦#因為迷過您的路#我知道怎麼帶大家走出去 #政黨票選舉是手段#改英文課綱是目標 #幫助耶穌最鍾愛的眾生是恆動的願力
討厭一個人不用翻臉 喜歡一個人不用跪舔 錯過一個人不用懷念 看穿一個人不用揭穿 敬畏一個人不用維諾 感恩一個人不用卑躬屈膝 弱是一種強勢 悟捨得 失去不盡然是禍事 得到不盡然是好事 欲相取之 必須捨之 悟示弱 示弱是更堅強的站立 反省自己 認識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生活, 用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璀璨美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看過許多關於極簡的書籍,很少如此直白的告訴我們「我們成為不了大人物」所以我們來過簡單生活吧!但就是如此簡單明瞭的書名吸引了我,我想沒有人從小就許願將來不要成為大人物,而是在社會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明白,原來人都有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有不適合自己的風格,原來也有人可以不成為大人物也沒關係!
做人,別傷人、別騙人、別負人,人心傷了難轉身,信任毀了難建立,真情沒了,難找回。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
Thumbnail
#因為苦過您的苦#因為迷過您的路#我知道怎麼帶大家走出去 #政黨票選舉是手段#改英文課綱是目標 #幫助耶穌最鍾愛的眾生是恆動的願力
討厭一個人不用翻臉 喜歡一個人不用跪舔 錯過一個人不用懷念 看穿一個人不用揭穿 敬畏一個人不用維諾 感恩一個人不用卑躬屈膝 弱是一種強勢 悟捨得 失去不盡然是禍事 得到不盡然是好事 欲相取之 必須捨之 悟示弱 示弱是更堅強的站立 反省自己 認識自己 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