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來自貝多芬的祝福

沈菲比-avatar-img
發佈於菲比在工作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在景美兵舍六內的觀展終曲是林靖偉創作的〈HIP練習室〉。這是一處全藍的密閉空間,除了譜架、木椅、吊燈之外,直笛亦吊掛其中。樂譜上有曹開詩句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自由頌》簡譜。

raw-image

從《歡樂頌》到《自由頌》

《自由頌》原名《歡樂頌》。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同年12月25日,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指揮以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合唱團為基礎,聯合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列寧格勒基洛夫劇院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紐約愛樂、巴黎管弦樂團、柏林廣播合唱團、德勒斯登愛樂兒童合唱團團員在柏林音樂廳演出貝多芬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這首交響曲影響後世深遠,不僅首開交響曲加入人聲合唱的先例,龐大的編制與音樂深度更是遠超過同期作品。作品中貝多芬將德國詩人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歡樂頌》(An die Freude)譜曲,以人聲傳達四海一家之餘,更為樂曲新添氣勢。

在1989年這場別具歷史意義的演出中,伯恩斯坦將詩句中的「歡樂」(Freude)改為「自由」(Freiheit)。他認為在一個歷史時刻,若需以人文的方式表現人類的歡樂,那麼就只有貝多芬這部作品能夠勝任

伯恩斯坦如此說道:「我很肯定,我們有來自貝多芬的祝福」。

HIP練習室

乍看作品名稱中的HIP,可能您會感到時髦,也或許讓您想起為演藝事業奮力訓練的練習生?但〈HIP練習室〉乃是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 Practice Room(歷史性已知的表演練習室)的縮寫。靖偉所鍛接的歷史事件,首先是上個世紀初期,當時在德國興起一股「青年復興運動」,期望透過音樂帶領年輕人逃離城市腐敗,重新建立他們的價值觀與身份認同,而直笛便成了這場運動的重要角色。此後希特勒勢力崛起,順勢接收這股青年團的力量,直笛也因此成為推廣納粹思想的全民樂器。視線拉回我們所在的這塊土地。199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將直笛作為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入門樂器。

列維納斯

列維納斯在《時間與他者》中的關鍵句「通過我的存在,而不是通過同情,我是我的兒子」是林靖偉這件作品的核心思想。解嚴之後雖已打開台灣近代歷史之門,但我們能否了解個體無能代表他者,哪怕是自己的下一代。如同列維納斯文中的父性,不論是父親、兒子,還是我自己,都是獨立的個體。生育、血緣不能代換成了解、理解的權柄。不能說你是我的兒子,我就能與你直接共情。兒子的「他者」屬性,不是另一個「我的他者」。因此,父親的屬性不是一種同情;不能說我是父親,我就自然有了共情,而把自己所想所畫轉投到兒子身上,以此去對待「我的兒子」。我不擁有我的孩子,我只能擁有我自己。所以某種程度上,我才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是因為我這個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不是由於誰的同情來讓我存在你眼前。換句話說「我」的誕生,不是透過生育。而唯有我體認到存在的孤獨性(啊,我是如此的一個我),那麼我才能去理解他者就是一個個如我這般獨立存在的他者。我們互不隸屬、個別存在。這樣才有可能談論到「平等」、「互相尊重」或溝通。

雖然直笛曾作為推廣納粹思想工具,但在台灣解嚴後近半世紀以來成為音樂教育中您我的共通記憶,在此藝術家使其化為中性媒介。在知曉歷史脈絡之後的我們,這場HIP練習室立意請每一位到訪的他者拿起刻劃著曹開詩句的直笛來演奏,笛聲響起,面對歷史的印記,我們將如何選擇?在這充滿社群娛樂的社會我們的選擇是否讓他者消逝?自身存有,一念之間。過去異議者慘烈消逝於極權父權,那麼當代他者的消逝是否卻是殞身於一場喧囂又無聲令人甘願臣服的集體娛樂質地?

在這趟開門之旅中音樂學養出身的林靖偉重新思考符號、轉譯。以兩種樂器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時代──鋼琴代表白恐前輩;直笛代表年輕世代。〈接待室〉中的鋼琴是承載受難的樂器,無論您是否開槍,您都可以親眼看到在那裡發生了一些奇怪、難以理解的事(為何有人要槍擊無辜的鋼琴?)。〈HIP練習室〉中的直笛則是代表新的世代。新世代的直笛上刻著曹開的詩,您在此或吹奏,或演唱,或講出了一個帶著使命走向未來的超新星。

遠端聽展+現場語音導覽

若您對「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感到興趣,或您正好要來看展。歡迎加入「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官方LINE(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透過每件作品的語音導覽將讓您方便認識作品,並且此平台將公布展覽最新消息

𝙏𝙞𝙥 ① 於LINE加入好友,搜尋@884kwahf (務必記得加@喔!)

𝙏𝙞𝙥 ② 至「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場掃描QR Code加入LINE好友​

完成以上任一步驟,即可戴上耳機,點選LINE對話框選單「語音導覽線上聽」,或輸入「語音導覽」或「線上導覽」,開始導聆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 Keep Opening Doors

展覽日期|2023.09.05 – 2024.01.14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兵舍六)

展覽網站| https://keepdoorsopening.wixsite.com/keepopeningdoors

引路人|曹開、歐陽劍華
叩門人|王安琪、王淑燕、沈君儀、林靖偉、吳淑麟、鄧博仁
策展人|沈菲比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承辦單位|電男藝術工作室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除了吳淑麟的「心.臟」系列是既有作品借展之外,其餘作品都是全新創作。此次展出的「心.臟」系列是淑麟從2011年開始到2023年的階段呈現,所以也並不完全是單純的「舊作」借展,而是以一個「現在完成式」(始於過去至今仍持續)的狀態有機前進著。
Art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most people. Everyone is invited But not everyone comes and that’s also good Wolfgang Laib 透過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 這些年菲比不斷朝著「透過藝
攝影記者是坐在戲院第一排看戲的人 擔任攝影記者二十餘年的鄧博仁,因其職務通常站在第一現場,取得第一手資料,鍛鍊其知覺敏銳,而在他將這項特質轉至個人創作時,便可以看見他從客觀立場起身,走向自我生命陳述的私我主場,從而創作出與個人調性相當,自帶文學性與音樂性的畫面。 一滴墨水 像小數點 掉落到稿上
在「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覽中,王淑燕以兩件陶作〈635〉與〈腦袋開花〉向前輩致敬。創作媒材的選擇,便是來自曹開詩作的啟發。 曹開詩集《小數點之歌》別具一格地以數學詩探索了「劫數」的生存方程式。這是孤獨之悲劇的一扇天窗,詩性與純粹數學語言的交會,年輕的受難者曹開為自己尋得精神自我解放的出口。
近年,台灣推動「轉型正義」使威權時代被掩沒的傷害得以被看見,但是聽過這個名詞,並不等於體認它的意義,以及對您我生命的價值與影響。「知識/訊息」僅是一個既成的結果或答案,人們可能會反覆記誦它,卻鮮少進一步思想到在答案之外,蘊含著某些複雜性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除了吳淑麟的「心.臟」系列是既有作品借展之外,其餘作品都是全新創作。此次展出的「心.臟」系列是淑麟從2011年開始到2023年的階段呈現,所以也並不完全是單純的「舊作」借展,而是以一個「現在完成式」(始於過去至今仍持續)的狀態有機前進著。
Art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most people. Everyone is invited But not everyone comes and that’s also good Wolfgang Laib 透過藝術打開對話可能性 這些年菲比不斷朝著「透過藝
攝影記者是坐在戲院第一排看戲的人 擔任攝影記者二十餘年的鄧博仁,因其職務通常站在第一現場,取得第一手資料,鍛鍊其知覺敏銳,而在他將這項特質轉至個人創作時,便可以看見他從客觀立場起身,走向自我生命陳述的私我主場,從而創作出與個人調性相當,自帶文學性與音樂性的畫面。 一滴墨水 像小數點 掉落到稿上
在「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展覽中,王淑燕以兩件陶作〈635〉與〈腦袋開花〉向前輩致敬。創作媒材的選擇,便是來自曹開詩作的啟發。 曹開詩集《小數點之歌》別具一格地以數學詩探索了「劫數」的生存方程式。這是孤獨之悲劇的一扇天窗,詩性與純粹數學語言的交會,年輕的受難者曹開為自己尋得精神自我解放的出口。
近年,台灣推動「轉型正義」使威權時代被掩沒的傷害得以被看見,但是聽過這個名詞,並不等於體認它的意義,以及對您我生命的價值與影響。「知識/訊息」僅是一個既成的結果或答案,人們可能會反覆記誦它,卻鮮少進一步思想到在答案之外,蘊含著某些複雜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愛與恐懼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透過Alex的故事,我們看到恐懼如何讓我們遠離真實,並使他人變成自身焦慮的投射。相反地,愛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聯結和同理心。在當今社會,選擇愛而非恐懼是重拾真實自我的關鍵。
2024/05/11 我們都有自由意志與權利拒絕不請自來的忠告、建議 無法分辨來者是否真的有智慧 以自己的直覺為準 沒有「我是為你好」這種東西叫做智慧 帶著濃重的「我」強襲而來 通常是打算完成他們對「我」(他們自己)的滋養路徑 所以他們的對象等於食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讀者朋友們,不管您正在戀愛中、單身快樂或經歷分手低潮,每一次都忍不住崩潰,那就隨波逐流吧,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次的體驗。當你覺得自己正處於低谷時,記住這感受,將來你將再次的華麗登場,山頂的風景即將到來。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在景美兵舍六內的觀展終曲是林靖偉創作的〈HIP練習室〉。這是一處全藍的密閉空間,除了譜架、木椅、吊燈之外,直笛亦吊掛其中。樂譜上有曹開詩句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自由頌》簡譜。 從《歡樂頌》到《自由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愛與恐懼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透過Alex的故事,我們看到恐懼如何讓我們遠離真實,並使他人變成自身焦慮的投射。相反地,愛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聯結和同理心。在當今社會,選擇愛而非恐懼是重拾真實自我的關鍵。
2024/05/11 我們都有自由意志與權利拒絕不請自來的忠告、建議 無法分辨來者是否真的有智慧 以自己的直覺為準 沒有「我是為你好」這種東西叫做智慧 帶著濃重的「我」強襲而來 通常是打算完成他們對「我」(他們自己)的滋養路徑 所以他們的對象等於食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讀者朋友們,不管您正在戀愛中、單身快樂或經歷分手低潮,每一次都忍不住崩潰,那就隨波逐流吧,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次的體驗。當你覺得自己正處於低谷時,記住這感受,將來你將再次的華麗登場,山頂的風景即將到來。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當命運選擇了你 你以無畏的眼神回應著 在偌大的世宇 舞動你生命的指揮棒 一任狂狷的髮 滴落你那盡情的汗水 當命運選擇給你一個寂靜深沉的世界 你雖隔離你所厭倦世間紛擾的雜音 卻也隔離你所熱愛天籟動人的樂音 在音樂聖殿中 你放下指揮棒 等待著滿堂賀采際 卻連一絲聲音都不曾 你感到世間的遺棄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在景美兵舍六內的觀展終曲是林靖偉創作的〈HIP練習室〉。這是一處全藍的密閉空間,除了譜架、木椅、吊燈之外,直笛亦吊掛其中。樂譜上有曹開詩句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自由頌》簡譜。 從《歡樂頌》到《自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