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棲身之所

她的棲身之所

沈菲比-avatar-img
發佈於On the other hand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聚集於臺南市北區,321巷藝術聚落的木造房屋。是日本時期的軍官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轉為成功大學教授宿舍。這些屋舍是一個個家庭居所,但(在顯而易見的)記錄中我們可見的常是屋舍男主人的形象。然而,支撐家戶運轉的往往是那些日夜勞動的無聲女性,她們辛勤工作的身影,被房舍建築深掩,隱蔽而幽暗。

raw-image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從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出發。透過創作的形式重新思考女性勞動所帶來的價值、認同和故事,從女性生活的場域中翻轉和揭示出來。

Hul Kanha

柬埔寨藝術家,Hul Kanha帶來兩組系列創作:「百手 」( One Hundred Hands )、「價值 」( Values )。前者以Kanha家鄉社區婦女淘汰的傳統沙龍裙,作為個人認同象徵物,結合攝影與多媒材拼貼,述說出一位位女子故事。

Hul Kanha "Like a Dream, 2021",copy image by Hul Kanha

Hul Kanha "Like a Dream, 2021",copy image by Hul Kanha

Courtesy of Hul Kanha

Courtesy of Hul Kanha

「價值 」則探訪柬國暹粒省,與東北部蒙多基里省(Mondulkiri)布沙拉鄉的「普農族」(Bunong),透過互動看見女性與其手藝價值。

Hul Kanha "280 day, 2022", copy image by Hul Kanha

Hul Kanha "280 day, 2022", copy image by Hul Kanha


This work presents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ing Indigenous mothers in building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This may include the in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healers, elders, or community members in the birthing process, as well as incorporating cultural ceremonies or rituals to honor the new life being brought into the world. Today, the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of indigenous women have changed. For a new way of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that reflects the strength and resilience of their communities.

( 透過「280天」這件作品,我們可以看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支持原住民母親給予孩子健康環境的重要性。其中可能包含:民間傳統治療師、部落耆老,或其分娩過程、過程中的透過文化儀式來歡迎、紀念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如今,原住民婦女的懷孕與分娩已然不同。她們正尋求一種照護孩童的新方法,而這同時也反映了部落的力量與韌性。)

沈菲比

台灣藝術家沈菲比 ( 沈君儀 ) 則蒐集他人家中多餘的毛線材,以「你的不需要正是我的需要」( What You Don't Need Is Exactly What I Need )為題,編織出一個個充滿新生命的器物,乘載毛線擁有者的個人故事,以及藝術家本人的生命經驗。

沈菲比,帛琉來的蘋果汁,募集毛線、麻線,9 x 8.5 x 9.5 cm,2022。攝影:陳若軒

沈菲比,帛琉來的蘋果汁,募集毛線、麻線,9 x 8.5 x 9.5 cm,2022。攝影:陳若軒

她的棲身之所

321巷藝術聚落,女人們的棲身之地,過去她們曾以自身勞動,給予價值,如今,女人重新編寫價值意義。於此脫去生活脈絡後的屋舍,我們雖無法看見舍內女人的生存痕跡。但透過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回到房舍,被女人之手實踐之物所帶來的視角,將讓我們再次查見平常我們容易忽略,但實質存在的女人們。

Courtesy of Hul Kanha

Courtesy of Hul Kanha

參展藝術家

Hul Kanha

1999 年出生於柬埔寨暹粒的當代藝術家,她的創作實踐包括攝影、行為表演、繪畫、剪紙、拼貼、模板噴畫與參與式創作。Kanha的作品主題經常強調女性在社會中的作用,質疑社會根深蒂固的價值信仰,並歌頌女性的生活和榮耀。

Courtesy of Hul Kanha

Courtesy of Hul Kanha

沈菲比 ( 沈君儀 ) Phebea Chun-Yi Shen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出生成長並現居創作於桃園。2002年起於泛視覺藝術領域謀生。2007年旅居法國尼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理論組,碩士。

「已婚居家女性創作者之生活狀態」工作坊

11月17日 ( 日 ) 14:00-16:00

菲比邀請您,以肢體、募集毛線、針線,用生命光景,在此相遇。

地點:321巷藝術聚落 44號展間內 (台南市北區公園路321巷)

工作坊無報名費,但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czWtw5NRTr7nubVe9

策展團隊

策展人,劉姿蘭 Liu Tzu-Lan

藝文工作者兼中法譯者,2008至2013年間旅居巴黎,研習博物館相關學位並獨立接案,後返台進入文化政策與文化外交領域任職,2016至2022年服務於法國在台協會擔任文化專員,主要負責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等領域之台法文化合作案。

視覺統籌,吳佳曄 Julie Wu

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 媒體傳達組畢業,自由工作者。

工作內容圍繞著視覺設計、書籍編輯排版、印刷應用。

被平面設計帶給生活的驚喜深深吸引,並透過對於平面設計及印務的了解,運用於專案管理上,持續探索設計帶給自己的更多可能,希望成為一位創造故事的人。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17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2021年5月14日下午,菲比參加 On The Other Hand 聯合開幕記者會後,隨即開啟宅居生活至今。第一週,菲比最遠的腳程就是我家前後陽台,並過著長髮公主般的生活,原以為恬靜的作息有利於論文撰寫,孰不知一旦斷絕外界交流,內心反倒以待償的型態更為翻騰了起來。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2021年5月14日下午,菲比參加 On The Other Hand 聯合開幕記者會後,隨即開啟宅居生活至今。第一週,菲比最遠的腳程就是我家前後陽台,並過著長髮公主般的生活,原以為恬靜的作息有利於論文撰寫,孰不知一旦斷絕外界交流,內心反倒以待償的型態更為翻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