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本文支持國文教學應納入一定比例的文言文教材,若您自認主張不同,感謝抽空路過,同時遺憾您可能錯失一次客觀交流的機會。
反之,若您對教育環境感到憂心,並深信不加強文言文閱讀不足以撥亂反正,在此先行致歉,本文內容並不同於一般論述的立場,無意造成您認知上的不安,尚祈多多見諒。
言歸正傳,到底人們為什麼要認識文言文?又是誰該學習文言文?這些根本問題,歷來早有不少先進提出詳盡的解釋,只可惜理雖充、辭雖沛,但意見正確,方向錯誤。大眾的疑慮並不在文言文好不好、美不美,而是普天下真善美的知識何其多,為什麼文言文得在教育裡占去相當大比例的一個位置?
為了消除大眾的疑慮,我們有必要對正反雙方的論點稍作檢視。
先從反對的一方說起──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近幾年愈演愈烈的文言文爭議,其本質與政治活動──更核心的內涵叫意識型態──脫不了關係。彼我雙方的相互敵視,大概遠從當年中國大陸掀起「文化大革命」,而台灣方面則相應鼓吹「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之抗衡,其用意在藉由政治力的揠苗助長,焦急地為台灣扎下固有文化的根柢,於是過程中不惜掠奪本土文化的生存土壤,而意識型態勢不兩立的梁子也就因果循環地糾結至今。
但,一世的政爭不該由百代的文化承擔代價。文言文和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人類語言相同,都是一種智慧結晶的書寫系統,況且還與我們慣用的白話文源於同樣的文字符號。無論人們如何別有用心地曲解歷史的光明面或黑暗面,任何為文言文編織美譽,甚或羅織罪名的嘗試,都是愚昧且非理性的。正如同英文不會有了莎士比亞的戲劇而王者獨尊,德語也不該出了獨裁者的演說而打入地獄。
所以那些刻意將文言文比附為「歷史遺毒」的言論,實在無須反駁,也無從反駁,那不過是藉著醜化對手來粉飾己方的正當性,同時號召支持者同仇敵愾的情緒煽動而已,即使這樣的偏見經常才是爭議背後的首謀,但因不具備可討論的理性條件,於此可以省略不談。
扣除反射神經式的意識型態對立,否定文言文的多數意見,且獲得大眾普遍認同的觀點,叫做「無用」。
那麼,先不贅言「人文為體,科技為用」,也不高唱「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就以世俗認定的「有用」為有用、「無用」為無用,請試著回想:在我們受過的義務教育當中,有哪些知識是終其一生真正「用得上」的?即如「有用」的學科好比數學,三角函數、微積分、二項式定理,在離開學校之後我們還記得多少、用了多少?如果比照大眾看待文言文的態度,一樣是將來用不太到的東西,就讓有興趣、想鑽研高深數學的人自行投入學習就好,何必綁架所有學生一塊兒面對升學考試的荼毒呢?更不用說AI技術的超神進展,早已為不同語言之間的即時翻譯預訂了轉眼將至的明天,在「用不上」就不必學的邏輯類推之下,我們是否做好心理準備要將英文逐出學科之外了呢?
於是我們終於發現,專攻「有用」知識的觀念,一向都不是、也不該是國家義務教育的首要方針。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每臺電腦都必須有一套作業系統才能正常運作,作業系統是總體安裝的,有些功能用得上,而有些功能直到電腦汰舊換新也可能無緣見識過一回。國家教育就如同安裝作業系統,其重點在建置電腦的穩定性與可擴展性,並預設偵錯程序和自我防護及升級的能力,因此系統內建不可能完全依照世俗所謂「有用」或「無用」的認知進行配置,而必然得以電腦是否「能用」以至於「好用」做為優先考量,方便使用者日後多方載入功能更加強大的專業軟體,而能順利接軌文法商理工農醫各個領域。可知在這套國家教育的作業系統裡,做為高深知識入門基礎的「有用」學科,和做為優化效能而在後臺潛移默化的「無用」教材,其設計初衷都是有用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