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的「異常」,好像變成大眾的呼吸器一樣。
一個可以下樓梯的台階,
讓自認覺得是「正常」的人有一個可以換氣的地方。
Teaser_IG Posts
Teaser_Shorts
Teaser_Reels
這部作品在2017發表時,囊括了任何你看到的推薦名單、入圍名單,甚至得到了「芥川賞」。是怎樣的魔力可以在日本社會舉起正反兩極的對話呢?
故事主角叫做古倉惠子。背景是一名36歲未婚女性,在便利商店打工做了十八的年頭。被社會給邊緣的人們,辛勤地在便利商店勾勒她的人生。這樣的人生與生活是正常還是異常呢?她在載浮載沈的人生之中,只是想找一個安身之處,沒有人會在她身邊叨擾的人生,只是如此而已。甚至最後不惜製造假約會對象來讓家人們放心;甚至也要踏出新的一步去面試所謂的「正職」工作。而最後人卻在停駐在平凡無奇又忙碌的某間便利商店前。她做出了一個她認為是對的決定。
關於工作、職涯發展、結婚、生子、升遷、買車、買房,每個人生的節點是否就像是一個個催討你的產品經理呢?它們時間到了,你的年紀到了,就會在你的交際圈慢慢發酵出來,聞起來的味道,有時是辛酸,有時是一種苦痛的起源。一個避不開的標籤與話題總是在你的生活中出現。
你嘴巴上會說著強顏歡笑的笑話,試著讓生活的愉快沖淡話題的流轉。而社會以及社群的龐大有機體好像都在告訴我們一些固定的答案。什麼時間到了,你應該要做什麼事。什麼時間到了,你應該好好考慮什麼。
最近誰誰誰又升官囉、
最近誰誰誰買房了、
最近誰誰誰結婚了、
最近誰誰誰小朋友出生了好可愛、
你的最近填滿著了這個社會有機體的限時動態。
時間點到了,你的產品誕生了嗎?
你的人生產品好像已經被寫好了序號,等待著上架,究竟誰是客戶都不知道的產品。這樣的有機體可能丟了十道題目給我們。只要你願意在清單上勾選同意,你可能是各行各業、各個場域混得相當好的人。但你是真的想要勾選這個同意的人嗎?
便利店人間對我來說不只是想討論「正常」與「異常」。作者甚至貼了兩個故事標籤給古倉惠子。兒時小鳥死去不懂得憐憫小鳥而想著烤小鳥可能很好吃;以及兩名同學打架,惠子的第一個反應是直接拿東西將兩個人弄傷來制止同學打架。
這兩個標籤對我來言,看起來就像是作者丟給讀者大眾的「異常」標籤。因為扣除掉這兩個故事,古倉惠子還是那個古倉惠子。便利店人間一樣出色。那為什麼還是有這兩個故事呢?或許是我們都有可能是可以成為古倉惠子的人,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樣的標籤就像是黑色幽默,就像是告知大眾,「欸,古倉惠子或許就是這樣的人。他可能心理層面就是這樣的人喔。」、「這樣的話,你們或許會覺得她理所當然是異常的人吧?」
理所當然的「異常」,好像變成大眾的呼吸器一樣。一個可以下樓梯的台階,讓自認覺得是「正常」的人有一個可以換氣的地方。「對嘛對嘛,我就說啊。她本來就有點怪怪的啊。」現在的你,看完便利店人間思考的究竟是什麼?你想的還是古倉惠子是不是一個異常的人嗎?
我呢?看完便利店人間的我,深刻地覺得被療癒到了。因為我真真切切地也是某一個古倉惠子。自始自終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選擇那些非典型答案。外人眼裡的怪咖。而我們真的有古倉惠子這麼勇敢嗎?還是如此堅持呢?至少她選擇了她想選擇的道路,可能會被貼上一記沉重的標籤,屬於社會「異常」的標籤。而反覆為大家人生貼上人該做什麼事情的社會,是「正常」的嗎?
做出這樣選擇的反主流選擇,
或許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各自的「正常」。
你呢?
對於「社會有機體」丟的十道題目,
你會怎麼勾選?
村田沙耶香用著平實、輕鬆的筆觸,將不經意的荒誕滲透於其中。除了我說的那兩個標籤故事以外,沒有多餘的段落,穠纖合度地將這些社會給我們的疑問丟到讀者面前。不太需要背景,就能直接體會文字之中的文學性。讓我想到了「雅俗共賞」這幾個字。就像是「寄生上流」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出些什麼,有想講的東西,也存在著文學藝術性,也易於讓大眾瞭解故事。
寫作的人。可以翻閱看看「便利店人間」。即可理解到要做到一樣規格的狀況很難,即便有很棒故事的人,要如何將這些議題與內容限縮在一個為數不大的書本空間之中而不發散。就像是我提到的「嫌疑犯X的獻身」那樣。
另外最後寫給便利商店的情書以及本書結局就像是給試圖想讓大眾活在「正常」領域之中的評論家給予一道強大的直拳吧。吃下這個總是貼上「正常/異常」標籤的直拳。
現在的你,看完便利店人間的感覺是什麼?
Link For Podcast
回到「坡上的擬態」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