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果瓜成佛記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章內藏記憶呈現了阿彌陀佛的教誨,強調包容與感恩的價值觀。他提倡容忍不同意見,避免痛苦,並強調學習忍受和包容他人的重要性。對於政治體制的討論,阿彌陀佛以幽默的方式回應,表示讓觀世音和大勢至共同領導,自己去幫助其他眾生。

作者思考:我們的政治從最高層到最低層都為了權力和供養而來,毫無低線的攻擊敵眾為根本思想,無論對錯都不重要,為了打到敵軍而加油。我們這些選明看到了,有者覺得非常厭倦,但這些統治者沒有了,國家就不可能正常運行。可想而知,世上的事情是多麼的無可奈何。

然而,無界對於男女關係提出質疑,尤其對於四位角色的關係表達不滿。阿彌陀佛的回答突顯了無界的價值觀與對道德規範的堅持。這引發了小芙蓉的反駁,她堅持自己和老公同睡並質疑無界的嫉妒。

用現代思考在佛學理論裡,有說不完的無何奈何,但我們必需加油!佛法思考裡並不認同我們男女共建的社會,因此無法契入其思想核心。小芙蓉因此覺得不滿,自己是女人而且有一個老公這其實不是罪。誰敢說他有罪呢?到底發生什麼事了,緣於極樂園就是僧團的世界。

整體來看,這一章融合了佛教教誨、對政治制度的幽默思考以及對倫理道德的探討,突顯了阿彌陀佛教導的平和包容態度,同時引出了人性中對價值觀和規範的不同看法。

阿彌陀佛真的能包容,就好比空能成就有!小芙蓉難道要真的被逐出極樂園才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嗎?想想看究竟是誰不正常了,男女共建的社會雖然不完美,這命脈也延續了兩千多年了。大家難道沒有看到,難道就沒有畫龍點睛的可能!

阿彌陀佛向每個角色問及值得被稱歎之處,突顯了不同的價值觀。小彌沙的回答表現出他的無慾無嗔無痴的修行,然而,阿彌陀佛提到他與小芙蓉的關係,引起一些思考。小芙蓉則在簡單的事情上找到自己的優點,而建平師兄的勇氣卻被認為眾善不稱歎。

我們每個人都有做對的事情,不一定要被人稱歎!無極說過人類根本沒有意義的存在理由,我們死了什麼都不是,當在世間的人,最後知道你的人也死了,你就徹底在這個世界消失了,這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當果瓜謙虛地提到自己的孝順,阿彌陀佛強調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並非特別值得讚揚。這段對話反映了阿彌陀佛的價值觀,強調了超越基本道德規範的修行。

因此我們要確記,求佛祈福,我們家裡就有兩尊佛了,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何來無意義可言?難道不知道孝順父母就是我們的意義所在。

透過小芙蓉引入的佛教願文,阿彌陀佛提到了第十七願,突顯了佛法中的慈悲和開明。在對無界法師的提問中,阿彌陀佛以覺悟主義回應,並以幽默的方式回應對共產主義的疑問。

如果阿彌陀佛真的是覺悟民族?一定要知道我們男女共建的社會有善流。有人釋放愛,就有人接收愛。阿彌陀佛是不是接收到我們的愛了?我是慈魔。

慈魔點點頭⋯

小芙蓉說:果瓜第十七願;我作佛時,我若不得悟,眾生厭惡我,我不做佛。

小芙蓉說:小沙彌第十七願;我作佛時,我若寫盡天下慈愛,化著歌曲,這願望不能實現,我不做佛。

慈魔說:你讀了幾多書?就想寫盡天下慈愛?我讓你寫,我讓你唱,好個小沙彌。

小芙蓉說:要了解第十七願可以細讀果瓜成佛記,哪裏都有了詳細的說明。謝謝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5會員
2.0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阿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6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2024/02/26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2024/01/05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內,果瓜分享了一個法會的情景,其中阿彌陀佛回答了須菩提對於菩薩弟子保護和引導的問題。接著,阿彌陀佛提出極樂世界不容許婦女,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的疑慮和反對,以及水良的一些思考。 我的思考自然是以現時報的視覺,這對嗎?如果有人說不對,他彷彿不是活在現代,哪麼他就不能
2024/01/05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內,果瓜分享了一個法會的情景,其中阿彌陀佛回答了須菩提對於菩薩弟子保護和引導的問題。接著,阿彌陀佛提出極樂世界不容許婦女,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的疑慮和反對,以及水良的一些思考。 我的思考自然是以現時報的視覺,這對嗎?如果有人說不對,他彷彿不是活在現代,哪麼他就不能
2024/01/04
這一章的內藏記憶中,水良講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以星宿與運勢為背景,細緻描繪了生平中的吉凶起伏。他分享了家庭背景、學業經歷、事業掙扎、感情歷程,並交織其中的佛法與思想探討。 當佛讀到水良之後,這不是第一次他們了解新人類了。佛法的依據,當然要有新的詮釋方法了,憑什麼?就憑我是水良?不是!就憑他們是佛。佛
2024/01/04
這一章的內藏記憶中,水良講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以星宿與運勢為背景,細緻描繪了生平中的吉凶起伏。他分享了家庭背景、學業經歷、事業掙扎、感情歷程,並交織其中的佛法與思想探討。 當佛讀到水良之後,這不是第一次他們了解新人類了。佛法的依據,當然要有新的詮釋方法了,憑什麼?就憑我是水良?不是!就憑他們是佛。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芙莉蓮》觀影心得系列文之一,從觀察到的「師徒關係」和「生命與使命」議題進行討論。
Thumbnail
《芙莉蓮》觀影心得系列文之一,從觀察到的「師徒關係」和「生命與使命」議題進行討論。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欣梅爾帶芙莉蓮去飾品行買戒指芙莉蓮挑選鏡蓮花戒指,為什麼呢欣梅爾要送戒指給芙莉蓮?這是獎勵她幫忙打倒魔王,有一次欣梅爾告訴芙莉蓮他們初次相遇的時候,芙莉蓮在欣梅爾最孤單的時候陪伴著他,為欣梅爾變出花田魔法,就是在森林發生的事情,就是因為這樣欣梅爾對芙莉蓮產生了愛意。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欣梅爾帶芙莉蓮去飾品行買戒指芙莉蓮挑選鏡蓮花戒指,為什麼呢欣梅爾要送戒指給芙莉蓮?這是獎勵她幫忙打倒魔王,有一次欣梅爾告訴芙莉蓮他們初次相遇的時候,芙莉蓮在欣梅爾最孤單的時候陪伴著他,為欣梅爾變出花田魔法,就是在森林發生的事情,就是因為這樣欣梅爾對芙莉蓮產生了愛意。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Thumbnail
第四十一大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祂說:「祂成佛的時候,他方國土中所有的菩薩,不是極樂世界而已,他方國土所有菩薩聽聞我的名號,一直到成佛......」「諸根沒有任何的缺陷。」就是諸根如果有缺陷,或者醜陋,或者不具足,祂就不成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