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的起源與發展
保齡球是一種用球擊倒10個瓶子的運動,球、球道、球瓶和計分方式都有國際標準和規格作為規定。現在還有職業的比賽。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5200年前的埃及就有類似的運動,發現了9個瓶子及一個石球。到了3到4世紀的歐洲變成了宗教儀式,把瓶子當作是惡魔用求去擊倒。中世紀後在德國保齡球逐漸發展成了九瓶運動。16世紀傳入美國後逐漸變成現在這樣是十個瓶子的。
保齡球的設備與裝備
球道:球道長19.15米,寬1.024~1.066米,作為球滾動的區域
球瓶:球瓶一共10個,成三角形排列
保齡球:直徑大概22公分,重量有8英磅到16英磅
保齡球鞋:右撇子的右腳鞋底會有橡膠,左腳鞋底則是皮革或者布,左撇子則相反
其他:指套、擦球布、鐵手(練曲球的輔助工具)、指被貼、滑/澀粉……
保齡球的球路
直球系球路
直球:入門一開始使用的球路
飛碟球:台灣球手發明的,球往前行進時會橫向的旋轉,比直球有更多的破壞力
曲球系球路
單手曲球:球在行進過程會在側邊旋轉,使球的路線由左到右再回正擊倒球瓶
反曲球:跟曲球的路線相反,較適合女生使用
雙手曲球:雙手持球打出曲球,其轉速會比單手曲球高,曲的角度也大,對瓶子的
破壞力也較強,但是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較高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F%9D%E9%BD%A1%E7%90%83
東吳大學體育室-運動小教室-保齡球篇
https://web-ch.scu.edu.tw/physical/web_page/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