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保齡球的起源與發展

  保齡球是一種用球擊倒10個瓶子的運動,球、球道、球瓶和計分方式都有國際標準和規格作為規定。現在還有職業的比賽。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5200年前的埃及就有類似的運動,發現了9個瓶子及一個石球。到了3到4世紀的歐洲變成了宗教儀式,把瓶子當作是惡魔用求去擊倒。中世紀後在德國保齡球逐漸發展成了九瓶運動。16世紀傳入美國後逐漸變成現在這樣是十個瓶子的。



保齡球的設備與裝備

球道:球道長19.15米,寬1.024~1.066米,作為球滾動的區域

球瓶:球瓶一共10個,成三角形排列

保齡球:直徑大概22公分,重量有8英磅到16英磅

保齡球鞋:右撇子的右腳鞋底會有橡膠,左腳鞋底則是皮革或者布,左撇子則相反

其他:指套、擦球布、鐵手(練曲球的輔助工具)、指被貼、滑/澀粉……

保齡球的球路

直球系球路

直球:入門一開始使用的球路

飛碟球:台灣球手發明的,球往前行進時會橫向的旋轉,比直球有更多的破壞力

曲球系球路

單手曲球:球在行進過程會在側邊旋轉,使球的路線由左到右再回正擊倒球瓶

反曲球:跟曲球的路線相反,較適合女生使用

雙手曲球:雙手持球打出曲球,其轉速會比單手曲球高,曲的角度也大,對瓶子的

破壞力也較強,但是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較高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F%9D%E9%BD%A1%E7%90%83

           東吳大學體育室-運動小教室-保齡球篇

            https://web-ch.scu.edu.tw/physical/web_page/149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去去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對我們七年級生來說,保齡球運動並不陌生,在我們國中時期是台灣保齡球運動的全盛時期,在我故鄉雲林北港小鎮就有兩家保齡球館(北港保齡球館和北辰保齡球館),想打球還要排隊,當時非常流行的球路是飛碟球,雖然我的是直球,但看電視轉播選手都打飛碟球,體格較壯碩的打曲球(磅數較重),因真的隔了一段時間沒有接觸了,
Thumbnail
對我們七年級生來說,保齡球運動並不陌生,在我們國中時期是台灣保齡球運動的全盛時期,在我故鄉雲林北港小鎮就有兩家保齡球館(北港保齡球館和北辰保齡球館),想打球還要排隊,當時非常流行的球路是飛碟球,雖然我的是直球,但看電視轉播選手都打飛碟球,體格較壯碩的打曲球(磅數較重),因真的隔了一段時間沒有接觸了,
Thumbnail
羽球是一種流行的室內運動,也被稱為羽毛球。它起源於英國,現在是世界各地都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在羽球比賽中,兩位或四位球員站在分開的場地的兩端,使用羽毛球拍將一個小而輕的羽毛球擊向對方場地,目標是讓對方無法返回球或是使對方回球失誤。比賽中需要技巧、速度、耐力和戰術。 1. **比賽方式**:
Thumbnail
羽球是一種流行的室內運動,也被稱為羽毛球。它起源於英國,現在是世界各地都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在羽球比賽中,兩位或四位球員站在分開的場地的兩端,使用羽毛球拍將一個小而輕的羽毛球擊向對方場地,目標是讓對方無法返回球或是使對方回球失誤。比賽中需要技巧、速度、耐力和戰術。 1. **比賽方式**:
Thumbnail
位聽眾是否有去打過保齡球呢?那是什麼時候跟誰打呢,如果跟我一樣年紀或者是讀大學的聽眾,大概都是大學的時候跟著幾個要好的同學,放學下課的時候,騎著摩托車到保齡球館報到了, 我記得我在大一的時候,收到了其他科系的學長姐邀請晚上去打保齡球, 那時候我還沒有摩托車,被一個學長在台南的1新保齡球場
Thumbnail
位聽眾是否有去打過保齡球呢?那是什麼時候跟誰打呢,如果跟我一樣年紀或者是讀大學的聽眾,大概都是大學的時候跟著幾個要好的同學,放學下課的時候,騎著摩托車到保齡球館報到了, 我記得我在大一的時候,收到了其他科系的學長姐邀請晚上去打保齡球, 那時候我還沒有摩托車,被一個學長在台南的1新保齡球場
Thumbnail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故事內容是敘述一個過氣的保齡球手和在保齡球上頗有天賦的一對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整個故事我是以第一人稱的立場去寫,所以也不要刻意問故事是不是真的。真的要回答的話,只能說這故事架構泰半是真實的,只是有稍微做些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故事內容是敘述一個過氣的保齡球手和在保齡球上頗有天賦的一對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整個故事我是以第一人稱的立場去寫,所以也不要刻意問故事是不是真的。真的要回答的話,只能說這故事架構泰半是真實的,只是有稍微做些改變。
Thumbnail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5200年前的埃及就有類似的運動??
Thumbnail
  考古學家發現早在5200年前的埃及就有類似的運動??
Thumbnail
1965年,匹克球又叫「泡菜球」Pickleball 是由美國華盛頓州的3位父親( 也有一說是從美國西雅圖的班布里治島興起的 ),融合不同運動發明而成( 網球、羽球和桌球的混合運動 ),運動名稱「醃黃瓜」(pickle)的靈感來源,是發明者之一養的狗的名字,據說那條名為匹克的狗時常叼著球
Thumbnail
1965年,匹克球又叫「泡菜球」Pickleball 是由美國華盛頓州的3位父親( 也有一說是從美國西雅圖的班布里治島興起的 ),融合不同運動發明而成( 網球、羽球和桌球的混合運動 ),運動名稱「醃黃瓜」(pickle)的靈感來源,是發明者之一養的狗的名字,據說那條名為匹克的狗時常叼著球
Thumbnail
籃球,通常被稱為“美麗的運動”,吸引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心。 從快節奏的運球到雷鳴般的扣籃,籃球將運動能力、技巧、策略和團隊合作融為一體,這是其他運動項目無法比擬的。 本文探討了籃球運動的本質及其作為一種全球現象的持久流行。 起源: 籃球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91 年 12 月,當時加拿大體育教練
Thumbnail
籃球,通常被稱為“美麗的運動”,吸引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心。 從快節奏的運球到雷鳴般的扣籃,籃球將運動能力、技巧、策略和團隊合作融為一體,這是其他運動項目無法比擬的。 本文探討了籃球運動的本質及其作為一種全球現象的持久流行。 起源: 籃球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91 年 12 月,當時加拿大體育教練
Thumbnail
加國運動場盡是我在台灣未曾見聞過的休閒運動,譬如:足球、橄欖球,以及我正在遇見的草地擲球(Lawn Bowling)。比賽分成了白隊與藍隊。我見他們各站在草皮一邊,側身蓄力,運用指尖與腰的力道,以靠近地面的角度把球扔擲至對面。我看著他們的球滾得越來越遠,無法理解這些人的球路,以及他們要投擲到哪裡去。
Thumbnail
加國運動場盡是我在台灣未曾見聞過的休閒運動,譬如:足球、橄欖球,以及我正在遇見的草地擲球(Lawn Bowling)。比賽分成了白隊與藍隊。我見他們各站在草皮一邊,側身蓄力,運用指尖與腰的力道,以靠近地面的角度把球扔擲至對面。我看著他們的球滾得越來越遠,無法理解這些人的球路,以及他們要投擲到哪裡去。
Thumbnail
最近,除了跑步外,又增加了一項運動『壁球』。一種只要一個人就能做的運動。 壁球(英語:squash),是一項室內球拍型運動。因為打球時撞擊牆壁發出的聲音,所以英語稱為『squash』(以上為堂哥給我的解釋)
Thumbnail
最近,除了跑步外,又增加了一項運動『壁球』。一種只要一個人就能做的運動。 壁球(英語:squash),是一項室內球拍型運動。因為打球時撞擊牆壁發出的聲音,所以英語稱為『squash』(以上為堂哥給我的解釋)
Thumbnail
圓網球是起源於美國的新興運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顆球、一張網子、兩個人,就可以開始。透過圓網球回到源頭,看見身體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回到這門課的原點,去尋找運動的意義、透過新的運動反思平日的專項訓練、也透過覺察理解自己與運動的關係…。透過運動帶領你向內挖掘自我,你會發現 : 其實答案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Thumbnail
圓網球是起源於美國的新興運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顆球、一張網子、兩個人,就可以開始。透過圓網球回到源頭,看見身體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回到這門課的原點,去尋找運動的意義、透過新的運動反思平日的專項訓練、也透過覺察理解自己與運動的關係…。透過運動帶領你向內挖掘自我,你會發現 : 其實答案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