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若跟她不親,她就慢慢離家出走了,
有些甚至會從人間劇場下台一鞠躬。
這幾年我才覺得對台語很過意不去,以前不懂事曾經看輕她,有孩子後也沒好好教,公視台語台開播(2019年)才發現台語也有文字,而至今,對外人我們的台語還是很少很少說。
阿no~這樣不行,我想做點甚麼。
七月,我在網路上貼文「招逐家來講台語」,首聚19人,氣氛熱滾滾。當我開場說起過去是如何嫌棄自己的母語,當有人後來說:
「咱攏是去予剪掉喙舌的一代」
「愛來用台語講萬項代誌」
「共這个群組當做是台語的wifi連線」
「蠟燭愛有芯才點會著,咱愛做那个芯」
「希望有一工,我眠夢嘛會講台語」...
我發覺大家對台語的情感像是靜水下的深流,平常恬寂寂(tiām-tsih-tsih 靜悄悄),但心底的澎湃卻一直都在。匯聚這些澎湃,激起漣漪再擴散,我想拋磚引玉試試看。
果然持續來參與的朋友,要不是台語文素養深厚就是有心學習或交流。前四次在小樹屋的主題談話會之後,十月入秋,我將活動拉到戶外走讀。先有文龍老師導覽基隆,上個月偉萍老師接著導覽臺灣文學基地與臺大社會院,這個月我帶大家到內湖走郊山,明年初將參觀總統府,還有志銘老師的大稻埕走讀臺灣美術史...。
我慢慢希望聚會不只是來講台語,也可以一起來認識這塊土地。
如果,對於我們所認同或珍惜的人事物都沒能做些什麼,
那又如何說我們有多認同珍惜。
一年容易又新年,去年很不一樣的是有了台語團和自訓團,像是人生阡陌中的兩條新道路,有氣味相投的新夥伴一起走,走往我們看見相同價值的地方。逐家有緣行到遮,勻勻仔行,無趕,嘛真多謝。
咱若學會曉欣賞自身的圓滿,共家己的果子送落地的時就會歡喜無憾。──《浪鳥集》台文版 譯者:温若喬
請愛心「認養」作者的書寶寶《與自己和好的生命書寫練習》 本書改版自2020年出版的《解憂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