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回憶是幸福的基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日內瓦的十二月很熱鬧,滿街滿城張燈結綵喜洋洋。滿城的氣氛是神聖,童話,奇幻,慶典,歡愉的。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以一場大雪展開序幕。白白的雪,像一陣急雨不停的落,雪花紛飛感覺到聖誕節的氣氛。大街小巷彩燈,聖誕樹,喜洋洋的紅色櫥窗像在拉客人進屋觀賞消費。疫情後許多行業景氣不佳,物價持續上漲,大部分的人都只在lèche-vitrine 舔櫥窗或純逛商店或選幾個聖誕小飾品,添些氣氛就好。實際掏腰包大買的人其實不多,而不少人會忍到過節之後的大拍賣才出手。事實上在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裡,未必人人都過聖誕節,但想到能趁這年終連假旅遊或滑雪或在家休息養神團聚就令人期盼。雖然這些燈彩大多是商業噱頭,但也給人增添不少喜悅感,還趕走了十一月的陰霾。

從十一月底開始在日內瓦市你會常看見來世界自各地和本地的馬拉松跑手和冬泳愛好者不畏風寒在冷颼颼的古城和湖邊勤練賽跑和游泳,這些準參賽者為整個城中心和湖邊區增添不少人氣。民間慶典節目也陸續有節奏的拉開序幕,比如:

-16.11 - 24.12: 湖右岸的聖誕市集隆重開張,雙排的精巧小木屋和花燈,食物香酒香和露天火爐給人一種漫步在歡愉的童話小鎮裡。

- 25.11-07.24: 聖誕馬戲團。小型的馬戲班底,傳統的戲班子,也給人回到過去真實表演,不太借助電腦的舞台特殊效果,樂隊也現場表演。我們去看了一場,特別珍惜敬重這些藝人, 很感動也心生懷舊之情。

-01-24: Calendrier de l’avent聖誕倒數日曆。現代的日曆方格裡,不只針對小孩藏著傳統的巧克力糖果或小玩具,已攻向成年消費者。化妝保養品,時尚飾品;甚至有酒類和起司(每天經由指引品嚐一味)等等。一天一款一個驚喜。

-02-03 (第一個週末): 登城節馬拉松。大人小孩分等級和性質都可報名參加。一起跑,一起玩樂,一起裝扮。趣味十足,其中不乏高等級的賽跑選手。今年參賽人數還破新高。

-06: 聖尼古拉節(乖孩子=所有小朋友)會收到傳統的零食袋 ,裡面裝有小柑橘、巧克力、糖果、花生、香料糕餅等等。 這是聖誕禮物的前奏;今年你想收到夢想中的禮物或被打屁股?那就看你這一年來的表現(父母常這麼逗孩子⋯)。

-08-10 (第二個週末): *登城節是紀念日內瓦人擊退外敵突襲,成功捍衛城邦獨立自主的戰役。日內瓦人的驕傲!

*https://vocus.cc/article/amp/61cd5d6afd89780001038a38    

-16-17(第三個週末): 聖誕杯/Coupe de Noël 湖泳比賽。賽事如嘉年華派對,大家歡欣鼓舞,巧思裝扮­。參賽是為了一起接受挑戰,一起舉杯,歡樂分享運動精神和情誼。

-第四個週末開始,有些人(主要是家庭主婦)忙著補齊禮物,完成室內外裝飾,訂購特別餐點如:聖誕蛋糕,火雞,前菜雞尾酒拼盤等等。另外還得準備食材、餐具、酒杯、餐盤, 桌布,桌面擺飾等等。也有不少人, 一切從簡,安靜舒爽靈性過節; 或是不慶祝,只放假休息;或已去到暖熱的國度旅遊曬太陽。


日內瓦湖右岸有聖誕市集燈火通明, 喜氣洋洋,照亮整個湖岸區;左岸賣聖誕樹和植物擺設市集, 散步其間如走在童話松樹林間,松(脂)香隨風飄送。

天冷氣寒,人聚一起,吃本地人愛吃的火鍋餐(如起司鍋, 巧克力鍋,la fondue bourguignonne油炸牛肉鍋, la fondue bressane 油炸雞肉鍋)或烤起司等舒心食物(comfort food);登城節慶期間必吃的蔬菜濃湯還有柑橘肉桂香的熱紅酒都很驅寒。參與這些戶外慶典活動,一碗熱騰騰的湯最暖肚。



音樂與瑪德琳蛋糕

至於我呢?入境隨俗, 除了參加幾攤年末聚餐和雞尾酒會外,也忙著張羅聖誕節的大小事。但仍在百忙中硬擠出幾天和先生去了一趟巴黎…尋找我們的瑪德琳蛋糕:一場在巴黎歌劇院的演出: 拉威爾的《鵝媽媽》芭蕾舞劇以及《頑童與魔咒》

曾經有一段日子,這兩首曲目是我們一家的日常⋯那時女兒剛上小學,兒子剛學會跑。孩子們還沒有上學課業壓力,我還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因為我和丈夫是在一場音樂會中結識,所以音樂對我們而言是家庭生活的基石。孩子從小就跟著我聽法國音樂電台(France Musique),家裡有一部鋼琴,自然而然,女兒大概從六歲開始學鋼琴,由老師Franz來家裡上課。他是我兩個孩子的音樂啟蒙老師; 一位很有耐心且很開放的好好先生。他有一本自編的初級樂譜集;練習曲簡短有趣而且有不少聯彈曲。老師彈伴奏,學生彈主旋律。有老師的助力,演奏的效果加倍,學生很有成就感。

若孩子(不自量力)想彈一些名曲,老師會簡化曲子讓孩子試試。他從沒說過「不可能」,「還早得很」這類話。他認為教小孩入門,最重要是在引發興趣。彈琴技巧可隨年齡和層度漸進培養;若孩子一開始就被嚴格的練琴紀律和樂理所箝制,常會因起步太難,很快就放棄。他認為喜歡是一切成就的開始。若一開始就訓練指法,節奏樂理,彈錯一音就喊卡,抹煞孩子的興致。

他來教課時總帶一大夾子的貼紙,一彈對就給貼紙;還讓孩子專注慢慢的選貼紙,貼在樂譜上當獎徽。累積這些喜愛的貼紙包圍著音譜,讓孩子面對琴譜時更有信心和親近感。老師也會在學生常彈錯的音符上面畫一個哭哭的emoji,拜託孩子下次饒過它。這些溫馨的情景,我仍歷歷在目。 對比我自己從前視昂貴的樂譜如聖書的,乾乾淨淨,只見幾個輕描的記號,彰顯我和譜的距離感;難怪沒辦法把音樂融入自己的十指,迸出火花。

總之,女兒和老師的一曲《鵝媽媽》從練習到表演,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珍貴美好的回憶。 每聽到這曲子就有一股甜滋味湧上心頭; 就如《追憶似水年華》的瑪德琳蛋糕。


Ma mère l’oye—Ballet

這部Maurice Ravel (1875-1937)/ 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就是在上鋼琴課的氛圍下走進我們一家的生活。老師來上課時,我會先給他泡一杯茶加小點心,自己坐在不遠處聽課,偶爾寫筆記和記交代的習題。開始學前,老師邊講故事邊彈給女兒聽。懂得童話的原委,孩子更能感覺音樂的風格和調性。其中的一曲很有中國味,對東方臉的女兒而言,老師覺得再適合不過。女兒也彈的不亦樂乎。因為節奏輕快,東方音調很特別。她只喜歡彈快又複雜的曲子,對沉思內斂的作品沒興趣。

最後這曲《神仙花園》旋律唯美扣人心弦,音樂以滑音輝煌總結。小孩手嫩,老師會減緩速度伴奏讓女兒有時間戴上手套撥滑音。記得當時在演奏會上,女兒的好朋友也參加表演,由她朗讀琴譜上標註的故事情境, 然後老師和女兒聯彈。 每想到這一刻或聽到這組曲,女兒戴上紅手套的情景便浮上腦海,非常暖心。就這樣《鵝媽媽》成了我的瑪德琳蛋糕。



故事如下:

《睡美人孔雀舞曲》:緩慢高貴莊重的舞曲展現睡美人在安詳沉睡在靜謐的林中, 靜靜等待王子的救贖之吻;

《大拇指湯姆》:小湯姆一步一步走著並留下麵包屑做記號,不料卻被跟在他後面鳥兒們吃光了。音樂用不同的音階和不同的樂器交替表達小湯姆孤獨在林間迂迴試走不同路線走出森林。神秘的林中各種鳥鳴聲讓聽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寶塔裡的女皇》:拉威爾對東方音樂的喜愛和遐思全表現在這首形容寶塔女王沐浴儀式,他用各種樂器來模仿東方音樂五聲音階和印尼甘美朗音樂,單簧管, 鐵片琴,豎琴,營造東方的感覺;

《美女與野獸的對話》:仿薩提著名作品Gymnopédies《金諾佩蒂》舞步格調。旋律用兩種粗音和柔音表達兩人不協調的談情對話。終了的豎琴音樂如魔棒將野獸變成白馬王子 ;

《神仙花園》: 以C大調沉穩的慢板如清晨的曙光漸漸照亮大地,世界走出黑暗,面對光明,為完美結局的夢幻童話畫下句點, 又是一日的開始。


這次來到巴黎看的是芭蕾舞版的《鵝媽媽》是一部拉威爾1908年鋼琴聯彈曲原作的加長加厚加深的交響樂曲。多元樂器使音樂的層次更豐富而舞蹈更具體化其故事性。然而我仍偏好原始的聯彈曲,或許因我個人因素。但渾圓單一的鋼琴聲,較清純較能引人遐想走入夢幻境界。曲子原本是為他朋友的兩個九歲和七歲的小孩所譜;透過音符來講 鵝媽媽的童話,用孩童的清新手彈出率真的心靈世界。


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opéra fantaisie lyrique 奇幻歌舞劇


2023年12月14日巴黎歌劇院開場畫幕

2023年12月14日巴黎歌劇院開場畫幕


《頑童與魔咒》算是第一場我們全家人一起看的歌劇,女兒才六歲,我帶球跑(懷著七個月大弟弟) 來到巴黎歌劇院。忘了當時哪來的衝勁跑去巴黎聽歌劇?!或許不是專程去看歌劇,只是正巧看到有這齣戲上演? 總之,故事的主角正巧是一個六七歲大的小孩。*表演者雖然都是大人,但故事的主軸繞著孩子的視角和幻想世界發展。這算是歌劇史上第一部為小孩觀眾而寫的作品。

拉威爾雖一輩子單身卻對兒童和自然的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有深入的觀並寫過不少相關作品。劇本則來自著名作家, 表演家,記者,音樂愛好者, 也是貓奴的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1873-1954)。

場景以小孩的視角和比例來設計舞台背景。開場時, 一個小毛孩在偌大的房間裡,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大大的方桌前,嘟著嘴唱道:「我想出去玩耍,把蛋糕全吃掉,拉扯貓的尾巴,剪斷松鼠的尾巴,想對所有人怒吼,處罰媽媽…」

母親端著好吃點心進到房間竟發現她的小北鼻不聽話,功課沒做還把墨汁噴到地毯上! 訓了他幾句後,見他不認錯,只留下沒加糖的茶和乾麵包。晚飯前不准他出房間,留在裡面好好反省。

孩子暴怒拿屋裡所有的傢俱動物出氣。發洩完後累倒⋯在昏睡中似夢似幻看見房間裡的器物活了起來,並找他算帳:沙發-椅子-靠墊-落地鐘-壁爐-茶壺-茶杯-田園風情壁紙-童話書的金髮公主-算術作業-貓;花園裡的樹-松鼠-蜻蜓-夜鶯-貓頭鷹-蝙蝠-青蛙等等也群起攻之。

這些平日被頑童欺負惡作劇但又和他朝夕相處的東西一個個向他討伐,細數其惡行,摔碎杯壺,刮破壁紙書本蓋布,踢壞鐘擺沙發⋯⋯割樹皮,釘蜻蜓,抓貓尾巴,把松鼠關進籠子裡,打死了母蝙蝠⋯他明明喜歡在花園裡玩耍, 卻拆散了原本圓滿和諧的花園子民。

天色漸暗,孩子被控訴他的生物逼到牆角,才知被孤立的可怕無助。然而在驚慌傷痛之際,他還想到拿自己的絲帶包紮松鼠的傷⋯看來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不懂事。這些生物界也發了慈悲之心,把他帶回房,並幫他呼喚「媽ㄚㄚ媽ㄇㄥˊ」。全劇在孩兒輕聲呼喚「媽媽」聲中結束,魔咒就此解除。


這是一部近於現實家庭生活親子關係的童話故事,不再是睡美人或仙履奇緣類型奇幻卻遙遠的傳說。歌劇的開頭前奏旋律以兩支雙簧管與一把低音大提琴合奏出帶有東方調性的笙樂聲。感覺我們馬上被牽進另一度空間介面。

各類型節奏音樂隨著故事發展一幕接一幕的變調。每個腳色都有特別音效和語言模式,不似以往歌劇整齣一調,從東方到西方;從中世紀的田園情歌到當下流行的美式百老匯歌舞劇;各種音樂風與舞曲交錯進行;拉威爾活用樂器結合創造新型的音色。令觀眾耳目一新,雖似曾相識卻又新穎獨創,生動有趣, 讓人目不暇接。

歌詞一會兒是小孩鬧脾氣的粗言粗語; 一會兒是母親的正經八百。茶壺和茶杯不中不英的雜碎對話,配上東方音調,搞笑有趣。算術老師的九九乘法繞口令,在劇中雖是小孩的夢魘,卻是我們和女兒玩笑對唱的好體裁。柯萊特高超寫作技巧和文思,鮮活貼切的文字鋪陳,給每一場景設下各種人心細微的觀察並給予生命哲學註腳。

這部劇對於身為父母和剛開始上學的小小孩(比如我們一家人)都是一種啟示。只不過當時我六歲的女兒不是個頑童,也還沒有課業可寫,我不是虎媽而是馬虎媽;故事看似與我們無關。但誰又能知道自己孩子內心的世界?! 劇中的母親看待孩子為小北鼻,卻要孩子反省自己的錯,思考自己的責任/功課,尤其要仔細省悟這樣的行為有多傷媽媽的心。



複雜的母女關係

柯萊特和她母親的關係複雜。 雖然母親視她如« un joyau tout en or »黃金珍寶,柯萊特一頭濃郁美麗的金髮,每天母親得親自給她梳理,緊綁辮子, 不准她剪短。那頭金辮子成為她的標記和重擔。然而母愛與管控令她窒息, 為了逃出母親的手掌心,她二十歲即倉促結婚, 來到巴黎,尋找自己的天空。母親在世時, 她從未寫過關於母親的種種,完全抹掉母親的存在; 但她一生的著作,無處都有母親的影子,成為她小說中主要的人物素描。

1912年母親過世,隔年柯萊特就生下她唯一的孩子, 當時她已四十歲。將女兒命名為Colette de Jouvenel,女兒以父母的姓名。正如柯萊特這個筆名也取自給自父親的姓。到這年紀才生出愛的結晶,照理說她應會特別珍惜呵護孩子;但柯萊特卻把孩子送到外地託人照顧,仍把生活重心投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不過,但當巴黎歌劇院經理Jaques Rouché邀請科萊特寫一齣童話時,她馬上就想到她的女兒,決定寫一部« Ballet pour ma petite fille »《給我女兒的芭蕾舞劇》而且短短八天就一氣呵成。不知當時她描寫的是自己與媽媽的對壘或者是想像自己和三歲的女兒未來的教育情境?

1916年柯萊特年寫這個劇本時,女兒並不在她身邊,但她卻文思泉湧,把母親與孩子之間的微妙日常,心理互動和一個六歲小孩的心思描寫的維妙維肖細膩詩意。她過人的觀察力與文筆使這劇本自成文學名著,在心理學領域中也備受討論。想必她觀察自己過去曾經身是女兒的成長過程。


拉威爾的日內瓦的關係

拉威爾和日內瓦的關係匪淺。 他來自法國靠近日內瓦邊區的一個鐘錶師家族,祖父那一代遷徙到日內瓦州的Versoix區開麵包店維生。父親在此誕生成長受教育,是個很有發明天份的工程師,同時也畢業於日內瓦音樂學院, 主修鋼琴。父親學成後到法國工作,後來與一位西班牙裔女子結婚,拉威爾出生於法國。他的音樂社交圈是經由父親的引薦,才得以認識到自己所景仰的音樂家:如佛瑞,薩提,德布西等。 拉威爾音樂作品中幾個特色如西班牙曲調,仿效機器性節奏和聲音,運用各種特別音效的樂器來模仿異國音樂,靈活運用並開創傳統樂器的新奏法和融合異國音樂潮流等;這些都可從他成長的背景見端倪。

拉威爾與柯萊特皆是貓奴,各自和母親都有深厚連結,又敢嘗試新的創作方式,不拘泥形式傳統。或許Jaques Rouché 意識到這兩人的可合作性, 成為他們的牽線人,完美的搭配才有後來迸出的火花。兩人一起將內心深層意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透過文字與音樂雙管齊下淋漓盡致將這部兒童歌舞劇打造成經典名作。

因為世界大戰的關係,拉威爾於1918年才輾轉收到劇本,他對柯萊特的文稿很有感,但當時他正處於喪母之痛。在歷經戰事與前一年摯愛母親的離世雙重打擊之下,他無心力為之寫譜。若不是因與劇院合約的壓力,才快馬加鞭用四個月的時間完成全劇。 算算距離柯萊特送出劇本到配樂成章又已過八年,1924。這部作品最後定名為《頑童與魔咒》。1925年三月二十一日在l’Opéra de Monte-Carlo蒙地卡羅歌劇院首演,由Diaghilev狄亞基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由Balanchine喬治·巴蘭奇編舞。



那年看完《頑童與魔咒》回到家後,有一段時間我們天天聽其音樂,看其芭蕾舞劇版,跟著唱和演。發覺女兒可以一直重複聽同樣的曲子,不識字但很會背歌詞...尤其是錯誤的九九乘法和測量單位那一幕! 因為唱詞愈唱愈快,唱到舌頭快打結,她就覺得好玩就模仿。一家人能一起喜歡上一齣歌劇共同分享和回味,是件多美好的事。共賞音樂的情趣成了我們三人共同的瑪德琳蛋糕。現在回想起來,發覺女兒可能從這兩部作品開始喜歡上拉威爾的作品,隨著技巧的進步,我們也跟著她認識更多拉威爾的鋼琴曲。

有趣的是,弟弟並沒因為在我肚子裡聽了許多拉威爾而自然喜歡他的音樂。我懷疑他可能學到了頑童的抗逆性 (一笑),還好不會那麼戲劇性的毀家具,捉弄動植物。不過我們之間也有共同的音樂瑪德琳蛋糕;也許哪天我再回頭來續寫。

累積美好的回憶是建立幸福感的基石。人生中的坎坷痛苦不幸,無人能預料或完全避免。未來不可測,但過去能追憶也能遺忘,反正無法改變。留住美好回憶,在回想中帶給人撫慰和惜福。放不下既成的悔恨,只會增添今日的苦悶。人生路上往前走時,最好帶著好的回憶皮箱,丟下不想再承擔的負荷。

寫著寫著元旦在即,在此歇筆,明年在續….。先舉杯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喜悅,惜福! Cheers !



參考資料:

-Vladimir Jankélévitch, Ravel, Collection Solfèges -Editions du Seuil, 197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5%9D%E5%AA%BD%E5%AA%BD_(%E6%8B%89%E5%A8%81%E7%88%BE) 

-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edl/1156

-https://www.radiofrance.fr/franceinter/podcasts/la-preuve-par-z/ma-mere-l-oye-de-ravel-1re-partie-3984750 (1-2)

-https://pad.philharmoniedeparis.fr/0764491-l-enfant-et-les-sortileges-de-maurice-ravel.asp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3/12/31
十分認同培養孩子對學習彈鋼琴的態度,不是嚴格的訓練,而是引發興趣。女兒從五歲開始學琴,只是她不喜歡樂理考試,所以我也沒有強迫,十四歲她在一名瑞士籍音樂指揮的鼓勵下,開始成為 Cantata 演奏的一成員至今,總算沒有白花錢😂
如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1
蘿娜自語 我女兒的絆腳石也是樂理。啟蒙老師把她送給自己的老師繼續學習, 但音樂學院的教學又是另一回事。幸好她有絕對音感也很會背,考試才能安全過關。看這情況, 我們已深知她不會也不想往專業方面走。但也無妨,喜歡音樂的種子已深植在她的內心世界。 幸好瑞士的公立學校費用很便宜, 所以沒為繳學費心痛。
講到甘美朗,一定要提到最近過世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寫的那首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他以電子合成器模擬甘美朗的音色,讓這首名曲迴盪在世人心中久久不散。在他過世後的那幾個禮拜,我坐電聯車上下班的時候,耳機裏放的都是不同版本的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非常動人的曲子謹以這首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祝您聖誔快樂、新年快樂
如意-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3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感謝感謝分享! 我也很喜歡Steve Reich的作品。https://youtu.be/7q9VsB3O7PI?feature=shared新年快樂!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4/01/03
你和先生在一場音樂會上認識,這太浪漫了!希望有機會看你寫一下那次遇見的故事。謝謝你寫這篇文章,讀來興趣盎然,喜歡這樣的文章。
如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5
熟齡文青 謝謝!那是一段命中註定的奇遇⋯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露天音樂會裡⋯來日再續😉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1/01
音樂老師說得好,喜歡是一切成就的開始,如意懂得當馬虎媽,不需要給小孩太多壓力,反而更能在與家人的互動中享受生活的愉悅,也是栽培孩子的一種方式。❤️ 謝謝介紹歌劇,先看你的介紹,再看影片逗趣的畫面,自己似乎也看懂一些了。感恩一年過去,祝如意2024新年快樂,闔家平安!❤️
如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3
陽台觀察者 不愧是觀察者! 新年新頭照,只是畫歸畫,不是我的頭照😊
如意很幸福呢!音樂、美術、哲學等領域都能在如意的方格子看見!
如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1
夏青青說文解字 新年快樂! 人們追求幸福, 我在「感覺」幸福的昇華,在寫作中,在交流中。在現實生活裡,哈哈,仍在柴米油鹽中打轉。讀青青的文字也能帶給我幸福。
avatar-img
如意的沙龍
72會員
57內容數
Léman /蕾夢,通稱為Lake Leman; Lake Geneva/萊芒湖;日內瓦湖, 是瑞士最大湖,也是我生活的場景。久居此地,隨筆記下了不少本地人生活寫照和歷史人文軼事,想藉由此平台與讀者分享切磋。
如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無巧不成書 愈急著春到, 春愈遲到。 這些日子瑞士和台灣的天氣挺類似的: 忽冷忽熱,風雨交替。眼看春花開了, 暖氣流卻趕不上進度。當陽光出來時, 看似大地回春,人們心情雀躍,急著脫下毛帽和羽絨外套,走到暖陽花開處。就像我今天站在黃花樹下, 聽新鳥唱新調,迎春...啊! 才不到幾分鐘就來了一
Thumbnail
2025/03/31
無巧不成書 愈急著春到, 春愈遲到。 這些日子瑞士和台灣的天氣挺類似的: 忽冷忽熱,風雨交替。眼看春花開了, 暖氣流卻趕不上進度。當陽光出來時, 看似大地回春,人們心情雀躍,急著脫下毛帽和羽絨外套,走到暖陽花開處。就像我今天站在黃花樹下, 聽新鳥唱新調,迎春...啊! 才不到幾分鐘就來了一
Thumbnail
2025/02/27
日內瓦湖畔—風雨中的寧靜 二月情人節的粉紅風暴漸息,緊接著的是學生滑雪假及狂歡節(Mardi Gras懺悔星期二)掀起的雪花熱潮。ㄧ波接一波的節日慶典帶給人們往前行的動力與想望。節慶是人類歷史與個人生命的里程碑,人們製造張燈結彩喜洋洋的氣氛並不是想粉飾太平, 而是為了驅走晦氣, 給自己加油打氣
Thumbnail
2025/02/27
日內瓦湖畔—風雨中的寧靜 二月情人節的粉紅風暴漸息,緊接著的是學生滑雪假及狂歡節(Mardi Gras懺悔星期二)掀起的雪花熱潮。ㄧ波接一波的節日慶典帶給人們往前行的動力與想望。節慶是人類歷史與個人生命的里程碑,人們製造張燈結彩喜洋洋的氣氛並不是想粉飾太平, 而是為了驅走晦氣, 給自己加油打氣
Thumbnail
2025/01/31
2025年一月出現兩個大年初一,在台灣能過兩次年假,真令人羨慕。                       在國外,過年,就是聚餐和傳簡訊祝賀。我們這一代的人也沒學到如何做「過年前和過年中的準備」。儀式感是自己與根的連結,以前住在家時沒空學也覺得老套,如今想來有點可惜。 這裡
Thumbnail
2025/01/31
2025年一月出現兩個大年初一,在台灣能過兩次年假,真令人羨慕。                       在國外,過年,就是聚餐和傳簡訊祝賀。我們這一代的人也沒學到如何做「過年前和過年中的準備」。儀式感是自己與根的連結,以前住在家時沒空學也覺得老套,如今想來有點可惜。 這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視線所及盡是聖誕的元素,假扮成雪的泡泡、假扮成樹的燈光、假扮成在這樣的節日這樣的場域不會感到詭異的組合。
Thumbnail
視線所及盡是聖誕的元素,假扮成雪的泡泡、假扮成樹的燈光、假扮成在這樣的節日這樣的場域不會感到詭異的組合。
Thumbnail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在昨晚落幕了,你也看到夜放花千樹了嗎?當我在老家看到煙花綻放,千姿百態,想起小時候過年,其實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這個節日。 媽媽買三個燈籠,我們一起提著走到公園,那夜是我感覺家裡的關係最緊密的節慶,沒有爭吵、也沒有責備。
Thumbnail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在昨晚落幕了,你也看到夜放花千樹了嗎?當我在老家看到煙花綻放,千姿百態,想起小時候過年,其實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這個節日。 媽媽買三個燈籠,我們一起提著走到公園,那夜是我感覺家裡的關係最緊密的節慶,沒有爭吵、也沒有責備。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2.11 #悲喜相隨 今天大年初二,一早陽光灑地,一片溫暖、舒適,比起前幾天,陰霾罩地,陰冷凍寒,真有天壤之別。經過除夕團圓、守歲,初一寺廟走春祭拜,侄孫輩前來拜年、探望,今天終於可以安坐下來,享受難得溫暖冬陽。 @守歲圍爐 爸媽還在世時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2.11 #悲喜相隨 今天大年初二,一早陽光灑地,一片溫暖、舒適,比起前幾天,陰霾罩地,陰冷凍寒,真有天壤之別。經過除夕團圓、守歲,初一寺廟走春祭拜,侄孫輩前來拜年、探望,今天終於可以安坐下來,享受難得溫暖冬陽。 @守歲圍爐 爸媽還在世時
Thumbnail
當冬風細細翻過凍結的街頭, 我在雪白覆蓋的樹梢間尋覓你的蹤影。 你的笑靨,猶如遙遠那溫馨的陽光, 穿越了雲隙,照亮了我的心房。 你是我冰冷冬日的一絲暖意, 在最寒酷的時刻賦予我希望。 你的溫和,如同陽光下的融雪, 逐漸融化我心中所有的冰霜。 我們的手指緊密相扣, 在這冬日暖
Thumbnail
當冬風細細翻過凍結的街頭, 我在雪白覆蓋的樹梢間尋覓你的蹤影。 你的笑靨,猶如遙遠那溫馨的陽光, 穿越了雲隙,照亮了我的心房。 你是我冰冷冬日的一絲暖意, 在最寒酷的時刻賦予我希望。 你的溫和,如同陽光下的融雪, 逐漸融化我心中所有的冰霜。 我們的手指緊密相扣, 在這冬日暖
Thumbnail
白雪飄,鐘聲敲, 聖誕老人瞇瞇笑, 聖誕祝福不花俏, 平安快樂最有效。
Thumbnail
白雪飄,鐘聲敲, 聖誕老人瞇瞇笑, 聖誕祝福不花俏, 平安快樂最有效。
Thumbnail
日內瓦的十二月很熱鬧,滿街滿城張燈結綵喜洋洋。滿城的氣氛是神聖,童話,奇幻,慶典,歡愉的。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以一場大雪展開序幕。白白的雪,像一陣急雨不停的落,雪花紛飛感覺到聖誕節的氣氛。大街小巷彩燈,聖誕樹,喜洋洋的紅色櫥窗像在拉客人進屋觀賞消費。
Thumbnail
日內瓦的十二月很熱鬧,滿街滿城張燈結綵喜洋洋。滿城的氣氛是神聖,童話,奇幻,慶典,歡愉的。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以一場大雪展開序幕。白白的雪,像一陣急雨不停的落,雪花紛飛感覺到聖誕節的氣氛。大街小巷彩燈,聖誕樹,喜洋洋的紅色櫥窗像在拉客人進屋觀賞消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