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作者:胡慕情

出版:鏡文學

    113年4月23日,憲法法庭首次召開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再次引發台灣社會對死刑存廢的爭議。林于如案,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判決書並提及,林于如在親人死後,屢次催促保險公司核發保險金,更坐實其圖謀金錢為殺人動機,得出泯滅人性,惡性重大,非死刑以外之矯正所能導正教化的死刑判決。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于如已經判決確定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此書,作者試圖提供以林于如為主體的故事版本,若皆為事實,且經法官採信,惡性重大的,恐怕是被媒體形塑為殷實商人後代,曾為羽球國手的陽光男孩劉宇航。由此案去看到死刑判決的恣意性,我認為可做為廢死運動與社會對話的重要素材。我們期待司法發現真實、依據真實,對生命做出正確評價,讓正義得以彰顯,但當司法能碰觸到的真實如此有限,甚至偏頗,誰來評價它的正確性? 最後彰顯出的正義,又是誰的正義?

    回到書寫本身,我大膽猜想,這是一本作者本人在沒寫完之前,都不知道會長成什麼樣子的書。從一開始希望能展開一對一訪談未果,到最後本書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刊載林于如所寫的自傳,可能都是作者應對「某程度是過去幾年於社會案件調查時遭遇的困難總和」(頁254)的結果。如果讀者對「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產生的是一種特寫式的、細膩的、親近的想像,在看完「上篇:驚世媳婦」後,就必須收拾好微微失望,跟著作者/敘事者繼續帶著「疑惑」、「感覺違和」(頁192)讀完林于如的自傳。

    本書由三個主要篇章構成,「上篇:驚世媳婦」不太找得到敘事主軸,有案件的描述,有對辯護律師、鑑定醫師和監所人員的訪談,有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返,有從林于如身上拉出的社會學分析(賭博)……。最讓人感覺有戲劇性的,是在書信中,訪談者和受訪者(其實正式訪談從未開始)之間的情緒糾結,與彷彿探戈舞步般的互動。只是,不禁去想,如果林于如終究沒有寄出那「以一紙箱裝盛,由傳統稿紙寫成,厚厚一疊數百張,初估約有十萬字上下」(頁119)的親筆自傳,這本書該從哪裡開始,又從哪裡結束呢?

    第二部分「中篇:我是林于如」,坦白說是最能順暢閱讀的篇章。這裡沒有對作者文字能力不敬的意思,但在上篇和下篇,總是容易被作者自身的故事,或某篇社會分析的引文,某年關於某某的統計數據,突然打斷情緒和思考脈絡,稍感困擾。當然,非常理解作者如此真誠的努力,希望能用更多元的素材充填無法親自訪談林于如所留下的空白,身為讀者的我不敢多做苛責。

    下篇,透過作者到南投親訪劉家鄰里,以及終於訪談到林于如大姊本人,林于如的生命多了幾分立體的角度和厚度。也像是刻意挑戰司法所發現的真實―詐領保險金的動機,親手殺害母親和婆婆,縱火燒客戶的店,在一圈圈的抽絲和剝繭下,都出現不一樣的版本,而且其推理及邏輯和司法判決相比,並不顯弱,只是需要更多細緻的理解,更有耐心的爬梳。媒體報導儘管為了搏眼球、衝流量,可以選擇性的挑選最聳動的情節、最有戲劇性的人物設定,也讓林于如永遠掛上「驚世媳婦」的稱號。

    但司法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格子大世界
2會員
6內容數
還沒決定要讓沙龍長成怎樣,就從我對這世界的種種意見開始。看書、看電影、看人、看社會...。
小格子大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4/07/03
這篇文章描述了吳明益的小說《複眼人》的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文章中不但闡述了故事架構,也對小說中的角色和情節進行了分析和評論,最後歸納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2024/07/03
這篇文章描述了吳明益的小說《複眼人》的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文章中不但闡述了故事架構,也對小說中的角色和情節進行了分析和評論,最後歸納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2024/06/29
人生總有幾個畫面,想忘也忘不掉。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我低下頭,突然發現衛生衣底下的胸部,竟有微微的隆起。從有性別意識開始,就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我是男生」,終於在這一刻,成了被上帝戳破的謊言,或笑不出來的笑話。
Thumbnail
2024/06/29
人生總有幾個畫面,想忘也忘不掉。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我低下頭,突然發現衛生衣底下的胸部,竟有微微的隆起。從有性別意識開始,就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我是男生」,終於在這一刻,成了被上帝戳破的謊言,或笑不出來的笑話。
Thumbnail
2024/06/02
所以,這十年中,因為太陽花、同婚而擁抱民進黨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嗎? 他們再次感受到,支持民進黨等於支持公民運動,支持並參與公民運動,證明台灣民主的真切存在,區分我們和獨裁中國的不同。而這些,都是一件很酷的事。
Thumbnail
2024/06/02
所以,這十年中,因為太陽花、同婚而擁抱民進黨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嗎? 他們再次感受到,支持民進黨等於支持公民運動,支持並參與公民運動,證明台灣民主的真切存在,區分我們和獨裁中國的不同。而這些,都是一件很酷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