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事業:在員工認股之前的應注意事項

新創事業:在員工認股之前的應注意事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員工認股,是新創事業長期留才、規劃報酬的常用技巧;透過員工認股的制度,可讓持有股份的同仁,與公司的成長休戚與共,除了能讓員工享有公司獲利成長下的股利,獲得薪資報酬以外的回饋,也可能讓員工懷抱著未來公司上市(櫃)的夢想,願意多給公司一些成長的時間、期待的空間。

然而,新創科技業者在準備讓員工持有股份之前,有幾個關鍵點,可能是業主需要預先思考的:

raw-image


一、嚴審公司治理的法遵原則

當員工認股之後,業主更要謹守財務資訊公開透明與嚴謹的公司治理原則,畢竟,員工成為股東之後,其身份將更為多元,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此時,業主更要謹守分際,平時為雇傭關係(董事對員工)、股東會時則轉為委任關係(股東對董事),故董事應盡善良管理人應盡注意事宜之外,也需以公開透明的財務資訊對所有股東(包含認股之後的員工)負責。依據公司法的規定,重大事項都需提請股東臨時會決議,董事任期屆滿即須改選,在股東常會由股東(包含認股之後的員工)共同承認報表再行盈餘分配決議...等,即便是行禮如儀,業主都需擺脫一人說了算的決策習性,謹遵公司治理的應有程序。


二、員工認股的相關合約需完善

依據公司法§163的規定,公司股份完全自由轉讓,故當員工離職時,原則上,無法要求員工必須放棄,或移轉其手上的股份或股權;即便公司與員工有預先立下契約,但實務上,亦有契約無效說、契約有效說,各自不同的結果。但至少可確定的是,在規劃員工認股制度時,合約必須方方面面都要有所顧及,包含:依法限制轉讓的期限、未依合約移轉股份的民事責任...等,都需完善在合約內容之中。


三、員工可發動的股東權力

員工認股之後,亦具備股東的身份,因此,只要是股東,都可以查帳(公司法§48、210),也可以再符合要件的情況下,發動要求召集股東臨時會(公司法§173),也可以將股份自由轉給競爭對手(公司法§163),如果,業主輕忽小股東能展現的威力,反而容易讓公司陷入營運的動盪。營運的決策,有優勢有劣勢,就像一體的兩面,故當新創事業的業主,準備開始規劃員工認股制度之前,有時候也要問問自己,是否也已經做好準備。


參考資料:

翰鼎會計記帳士事務所

https://www.unicore.url.tw/

Tel:02-8661-8603

Mail:info@uniore.url.tw

avatar-img
翰鼎顧問
9會員
42內容數
診所與醫師的稅賦申報,經常是備受關注的查核重點,故本專題,主要在探討私人診所、醫師於稅賦申報時的應注意事項,以及稅賦申報的風險點與相關查稅模式解析,進一步掌握合法節稅的方式與方向,避免錯誤的規劃與違法的安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翰鼎顧問 的其他內容
一人企業負責人健保納保方式,依據負責人是否有正職及是否聘僱員工而有所不同。兼職創業者若已有正職並納保,則無需再為一人企業另行納保;全職創業者則需區分為自營作業者與自營業主,前者在未聘僱員工前可維持原有工會納保,後者則需以僱主身分於自家公司或行號納保。未依法納保將產生罰則,務必留意相關規定。
本文探討補教事業的不同經營模式,包括公司法人附屬經營與個人經營,並分析兩者在稅賦結構上的差異。從營業稅、獲益稅及健保補充保費的角度,分別清晰說明各種情況,以及如何依據經營者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經營方式。透過本篇文章,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的瞭解,並做出合適的經營決策。
本文探討私人診所與總管理公司之間的顧問合約中所涉及的行政職能與合理性問題。文章分析了固定資產建置、耗材統購及資金調度等服務的必要性,以及簽約過程中需防範的合約合理性、顧問費用合理性及其與診療收入的關聯性。若合約不合理或顧問費用過高,可能導致醫師面臨法律風險及稅務問題,進而影響診所的財務健康。
一人企業負責人健保納保方式,依據負責人是否有正職及是否聘僱員工而有所不同。兼職創業者若已有正職並納保,則無需再為一人企業另行納保;全職創業者則需區分為自營作業者與自營業主,前者在未聘僱員工前可維持原有工會納保,後者則需以僱主身分於自家公司或行號納保。未依法納保將產生罰則,務必留意相關規定。
本文探討補教事業的不同經營模式,包括公司法人附屬經營與個人經營,並分析兩者在稅賦結構上的差異。從營業稅、獲益稅及健保補充保費的角度,分別清晰說明各種情況,以及如何依據經營者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經營方式。透過本篇文章,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的瞭解,並做出合適的經營決策。
本文探討私人診所與總管理公司之間的顧問合約中所涉及的行政職能與合理性問題。文章分析了固定資產建置、耗材統購及資金調度等服務的必要性,以及簽約過程中需防範的合約合理性、顧問費用合理性及其與診療收入的關聯性。若合約不合理或顧問費用過高,可能導致醫師面臨法律風險及稅務問題,進而影響診所的財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