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選系怎麼選?優缺點完整分析(校名、師資、交換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選校、選系?

延續上篇文章,這問題幾乎每年都在論壇上開戰,我必須說即使我念完大學四年也無法告訴你哪個是對的,因為真的非常因人而異,但鑒於高中生和大學、職場有各種資訊不對稱。我希望能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最後會歸納我的建議提供評估作參考。

raw-image
1.校名、找實習、第一份工作、研究所

不可否認現今台灣社會還是很重視校名,無論找實習、找第一份工作、甚至推甄研究所時,校名確實很重要,可以先幫你佔據一個有利位置,沒有一定學歷通常在履歷關就會被刷掉,而知名大企業通常格外重視學歷,但中小型、新創通常更重視實力。而每個領域重視程度都不同,我個人比較熟悉的科技、金融業都非常看重學歷。

但校名價值會隨時間遞減,沒實力校名再好也會被淘汰,大部分HR看的主要是最高學歷,特別是理工類念研究所的比例很高。而研究所除了推甄也有考試的管道,當然相對推甄會比較辛苦,但人家考大學比你努力,這時候你當然要更辛苦。

2.人脈、校友

我這邊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我一直認為每所學校都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但如果就讀排名比較前面的學校,你的同學、學長姐求職時同樣站在比較好的起跑點,在業界高層的比例一定相對比較高,而業界有不少好的職缺、實習都是靠內部推薦,學長姐通常也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

在同學的部分,在大學階段有通識課、選修課、社團、活動,接觸外系的機會非常多。因此若學校科系很廣,就會有機會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才,而選校可以讓你認識考大學比較努力、天生就很聰明的人,跟他們一起共事,甚至是一起創業,我認為在大學認識的人對人生的影響遠比校名還要重要許多。

3.交換、出國機會

我相信不少人都有懷抱出國交換唸書的夢想,我之後也會分享我在政大申請上日本、法國交換的經驗。但在這個部分我有一點不同的意見,確實排名好的學校通常會有比較多名額,但競爭者同樣更多、更激烈,交換通常比的是在校成績、英文檢定、面試。
因此我認為若沒特別想去國外名校,只想出去交換的話,你大學在校排名、英文檢定成績,比你讀的學校本身的排名更重要。

raw-image
4.師資、課程

在開放式課程盛行的時代,用CourseraEdx就能上到全世界名校的課。在學校確實能獲得比較多老師親自指導的機會,但只要夠積極,用Email同樣能向全世界名師討教,且排名好的學校教授的教學能力不一定比較優秀,基礎的必修課的教材通常也差不多,還有旁聽、跨校選課….一堆方法能學習。因此我認為師資、課程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相對不重要的考慮因素。

文理組分析

文法商(一類組)

由於文、法、商等學院和一般理工學院的課程安排有相當大的差異,通常文組的科系必修學分相對比較少,會留給學生比較多時間、學分去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或是參加社團活動等,所以雙主修、輔系相對理組容易。由於大一二必修相對理組較少,因此轉系所需補的課也比較少,延畢的機率也對低。

理工醫農(二、三類組)

本身不是理工醫農學院,理組的資料來源都是朋友,若講錯再請大神指正。理工學院的必修課普遍很繁重,大一二光必修課、實驗就塞滿課表,還有通識課要修,大三、四有專題要忙,有不少人要補習考研究所。除此之外,理組的課程通常比較容易被當,還有重修的風險,因此大學想轉領域的機會成本相對比較高。不過二、三類組也有課業負擔相對比較輕,轉換領域比較容易的科系,必須再去詢問該系的學長姐。

個人建議:文組選校,理組選系

如果一定要在選校、選系之間給建議,我個人會推薦「文組選校,理組選系」的大原則。文組通常較強調是軟實力、對人有更深的理解。因此需要實習、社團、競賽的經驗去學習跟人互動(特別實習對商學院非常非常重要!)找實習時就像前面提到的校名、人脈就蠻重要的,且文組念研比例較低,大學校名很有可能是最終學歷。

理組通常較強調硬實力,且念碩士的比例普遍較高,所以通常只要大學顧好在校成績,或到補習班補習,在碩士通常能拿到更好的最終學歷,因此早點選擇較喜歡的科系學習,認真做專題,我認為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每個系性質都大不相同,我提供的僅是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得出的觀點,一定有很多錯誤、不足的地方。因此還是建議使用我在「如何了解大學科系?備審、面試怎準備?過來人的經驗談」中提到的方法去了解比較客觀。

今日的熱門,可能是明日的泡沫。
沒有最好的科系,只有適合的科系,在各領域努力成為頂尖的人,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以上皆是針對比較現實功利取向考量的建議,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僅適合完全沒有方向同學做參考。我認為最好的選擇仍是在「興趣、能力、前景」三者找到一個交集點,也就是「喜不喜歡、有沒有能力負荷課業、未來產業狀況」,不過後面兩個比例可以少一些,因為有些能力可以靠熱情和努力補足,未來前景即使巴菲特也說不準。另外也有指考的選項,關於指考可以看「要不要考分科測驗(指考)?比學測更難念?分科測驗(指考)真的跟你想的不一樣」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只要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raw-image
若覺得有幫助可以追蹤我、按喜歡、收藏,我就會寫出更多相關文章,謝謝你~
若還有其他想問的或希望我介紹的,可以用FB私訊或在下面留言,我會盡我所能回答

你可能還會想看

如何了解大學科系?備審、面試怎準備?過來人的經驗談

資管系學什麼?課程、職涯大解密

要不要考分科測驗(指考)?比學測更難念?分科測驗(指考)真的跟你想的不一樣

會教AI、大數據嗎?數學要很好?學太雜?資管系常見問題、迷思來解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富的沙龍
2會員
37內容數
大學科系選擇技巧、高中升學考試經驗分享
吉米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03
分科測驗當年叫做指考,但文章以準備方式、考試技巧為主 數學科、社會科仍具參考性,有興趣就歡迎看下去吧! 這篇我會介紹我當年指考的準備經驗、方法、分科(甚至分題)技巧、參考書推薦,能講的我都全打了,提供給還在考慮要不要考分科測驗和確定轉戰分科測驗的學弟妹當作參考~~~ 指考前遇到的波折 學測失常,但還
Thumbnail
2020/04/03
分科測驗當年叫做指考,但文章以準備方式、考試技巧為主 數學科、社會科仍具參考性,有興趣就歡迎看下去吧! 這篇我會介紹我當年指考的準備經驗、方法、分科(甚至分題)技巧、參考書推薦,能講的我都全打了,提供給還在考慮要不要考分科測驗和確定轉戰分科測驗的學弟妹當作參考~~~ 指考前遇到的波折 學測失常,但還
Thumbnail
2020/01/27
分科測驗當年叫做指考,但本文著重於優缺點分析、經驗分享 因此仍具部分參考性,有興趣就歡迎看下去吧! 除了選校、選系外一定不少人會猶豫要不要考分科測驗(指考),但多數人聽到分科測驗(指考),通常都會有「好難、好可怕、不想考」等印象,因此想用這篇破除一些刻板印象,並給還在猶豫要不要考的考生們一點建議和看
Thumbnail
2020/01/27
分科測驗當年叫做指考,但本文著重於優缺點分析、經驗分享 因此仍具部分參考性,有興趣就歡迎看下去吧! 除了選校、選系外一定不少人會猶豫要不要考分科測驗(指考),但多數人聽到分科測驗(指考),通常都會有「好難、好可怕、不想考」等印象,因此想用這篇破除一些刻板印象,並給還在猶豫要不要考的考生們一點建議和看
Thumbnail
2020/01/26
繼上一篇「資管系學什麼?課程、職涯大解密」後,應該可以對資管系和政大資管有大致了解,這篇則會以一個資管系大四修完所有必修的身份。針對PTT、Dcard常被討論的問題,和大部分人對資管系的一些質疑、迷思提出我的看法,不保證一定正確,但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的想法。 資訊科系的最大迷思 這邊要先幫大家打一個非
Thumbnail
2020/01/26
繼上一篇「資管系學什麼?課程、職涯大解密」後,應該可以對資管系和政大資管有大致了解,這篇則會以一個資管系大四修完所有必修的身份。針對PTT、Dcard常被討論的問題,和大部分人對資管系的一些質疑、迷思提出我的看法,不保證一定正確,但可以提供一個不同的想法。 資訊科系的最大迷思 這邊要先幫大家打一個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美國留學系列文之第三篇將分為三部分,其一,如何選擇學程(如果已確定要唸哪個學程可跳過,但建議可以再看看思考一下),其二,選校採納指標;其三,個人當時選校清單,以及相關資訊分享。本篇篇幅較長,拆為上下篇,上篇包含前兩部分;下篇則另有總結懶人包。
Thumbnail
美國留學系列文之第三篇將分為三部分,其一,如何選擇學程(如果已確定要唸哪個學程可跳過,但建議可以再看看思考一下),其二,選校採納指標;其三,個人當時選校清單,以及相關資訊分享。本篇篇幅較長,拆為上下篇,上篇包含前兩部分;下篇則另有總結懶人包。
Thumbnail
學校最近迎來一波剛考完的統測生,除了看待學生醉生夢死的樣子,各大科技大學也如火如荼的進來學校入班宣導,今年關於自己對未來的看法的不同,也會仔細的去聽各科大如何去推薦自己。
Thumbnail
學校最近迎來一波剛考完的統測生,除了看待學生醉生夢死的樣子,各大科技大學也如火如荼的進來學校入班宣導,今年關於自己對未來的看法的不同,也會仔細的去聽各科大如何去推薦自己。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根據學費、文化、環境、就業 (薪資、職場、產業) 等條件暫時選擇出本次申請的主力國家,接著我們一起談談團隊的現象觀察 : 目前多數的留學申請者如何鎖定申請學校清單,如何選校的建議以及工具提供。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根據學費、文化、環境、就業 (薪資、職場、產業) 等條件暫時選擇出本次申請的主力國家,接著我們一起談談團隊的現象觀察 : 目前多數的留學申請者如何鎖定申請學校清單,如何選校的建議以及工具提供。
Thumbnail
身為電類博士、國內外都待過、在學界(博士後)、業界(台商外商)、創業都有經驗,回答這題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 其實選校系就是選未來,所以這題是依看到各行各業的朋友與自身經驗得來,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只是給個參考。以下分類給建議 已經對特定領域有強烈興趣的人、或是有人生目標的人 別想太多,想念甚麼就
Thumbnail
身為電類博士、國內外都待過、在學界(博士後)、業界(台商外商)、創業都有經驗,回答這題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 其實選校系就是選未來,所以這題是依看到各行各業的朋友與自身經驗得來,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只是給個參考。以下分類給建議 已經對特定領域有強烈興趣的人、或是有人生目標的人 別想太多,想念甚麼就
Thumbnail
先聲明,大學用考試成績選材、學生用考試成績選校系,不符合本人或屏東大學的教育與辦學理念。只是,真的太多朋友來諮詢,我時間有限,無法一一幫忙。也就是時勢使然啦,所以務實地提供以下志願選填指引給各位參考。 不適用對象: *家長/考生已經有很明確的科系選項,比如有志於某些管制性科系:醫藥、法律……等等。或
Thumbnail
先聲明,大學用考試成績選材、學生用考試成績選校系,不符合本人或屏東大學的教育與辦學理念。只是,真的太多朋友來諮詢,我時間有限,無法一一幫忙。也就是時勢使然啦,所以務實地提供以下志願選填指引給各位參考。 不適用對象: *家長/考生已經有很明確的科系選項,比如有志於某些管制性科系:醫藥、法律……等等。或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