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比較特別的是這個故事在本書中用9個篇章,每篇以不同角色的視角講述自己的經歷,而每個故事看似互相獨立卻又透過角色間的互動與關係中互相串連起來。
究竟什麼樣程度的思念與牽絆,可以跨越超過50年的時間洪流?而又需要多少的情感與關係連結,可以跨越阿富汗、歐洲與美國串聯起來?阿布杜拉在父親不得已的割捨下在童年就被迫與摯愛的妹妹帕麗分離,在經過將近一個世紀後,阿布杜拉已在美國結婚生子並擁有自己的一家小餐館;帕麗也輾轉在巴黎定居並擁有了自己的一眾孩子與孫子。兩人透過到阿富汗行醫的外科醫師聯繫下繞了好大一圈才輾轉在阿布杜拉女兒帕麗的安排下終於重逢......但兩人早已不是當年一同玩耍嘻笑的小兄妹,年老的阿布杜拉罹患了失智症,忘記了自己牽掛一輩子的妹妹;同樣年歲漸長的帕麗好不容易想起了與哥哥的回憶,找回了心中持續失落的那一塊童年拼圖,卻也無法再度成為那個被哥哥捧在手心上呵護的小女孩......
其實閱讀這本書是沉重且讓人揪心的,每個角色似乎都背負著自己生命的重量與傷痛,而因著這些重量與傷痛也讓角色各個顯得立體鮮明,他們善良並同時有著人性黑暗的一面,會逃避會選擇背叛,更同時有著在親密關係中的掙扎與徬徨,而這些種種也譜寫出屬於他們自己人生的樂章。
背叛與重生--本書中寫出了不同角色在背叛的愧疚心理下掙扎迷惘而近一步蛻變重生的故事:阿布杜拉的繼母帕瓦娜「背叛」了因為意外導致終身不良於行的美麗親姐姐,她在痛苦下選擇獨留姐姐自生自滅,而自己與心儀的阿布杜拉父親結婚生子展開了新生活;美籍阿富汗移民埃德利斯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愧疚中背叛了他在喀布爾心心念念等著他幫助完成手術治療的小女孩蘿希;小男孩埃岱在結識了住在貧民窟一家的帕瓦納孫子葛朗,雖然漸漸瞭解到父親的財富建構在對窮人的壓榨以及殘酷的軍火中,看著注定無法掙脫貧窮的葛朗一家,埃岱背棄了自己心中曾有的掙扎,選擇視而不見...他們都在自己的愧疚中掙扎著生存下來,從作者的文字中就可以感受到角色心中深刻的傷痕,面對自身的無力、自我懷疑與愧疚的深淵,但他們仍然帶著傷疤持續向前行走,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面對沉重生命故事的勇氣吧。
親密關係與修復--帕麗與養母妮拉,兩人離開阿富汗到巴黎展開新生活,雖然兩人相依為命,帶著詩人自由浪漫靈魂的妮拉背負著自己的傷痛與遺憾,無法給予帕麗所需要的關愛與母女間的親密感,雖然曾一起生活但兩人之間的情感是疏離的,帕麗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也無法將母親從她生命中的泥沼中拯救出來,直到妮拉離世之後帕麗才得以藉著妮拉曾經的詩集作品摸索著母親令人無法捉摸的過往,同時也讓帕麗想找回自己的過去,和母親和解...;整形外科醫師馬科斯在母親自小嚴厲的要求下成長,母子之間沒有過多的親密連結,母親不會對她展現過多的關愛,長大後的馬科斯選擇遠離自己的家鄉與母親,他踏遍世界各地逃避與母親的相處,長時間將照顧母親的責任丟給摯友夏黎雅...直到母親與自己也都漸漸年老,再次踏上希臘家鄉土地的馬科斯才體會到母親對他沒有言語卻無條件的關愛與支持,相隔多年他們終於能釋懷互相理解,雖然彼此間已經失去的相處時光已經找不回來,但我想他們也是幸運的至少可以再度擁抱彼此。
遺忘與救贖--在開頭阿布杜拉的父親講給兄妹倆聽的故事中,魔獸讓阿育老爹忘了他被帶走的小兒子,讓他可以忘卻失去孩子的傷痛;而故事的最後,阿布杜拉因為年老生病也忘了自己思念不已的妹妹帕麗。或許這樣的遺忘成為了生命中另類的救贖,卻也讓人看了非常的揪心,久久不能自己。
這本胡賽尼系列著作的第三本《遠山的回音》,好似聲量並沒有前兩部多,但作者用不同的章節讓每個角色間的故事串聯起來,有別於傳統小說單一視角完整的敘事方式,雖然增加了一點故事的複雜度卻是一次蠻特別的閱讀體驗,也是很不容易的寫作手法。
故事讀了讓人久久沉浸在角色的心境與故事之中,對我來說後勁蠻強的,真希望阿布杜拉和帕麗能再次如最後的夢境般向孩子一樣快樂的玩耍......本書也不難再次看出作者對阿富汗這片土地的熱愛與人道關懷,願世界上能少一點戰爭、遺憾與傷痛,而那些深刻的思念與呼喚,都能有獲得回應的日子!
------------------------------------------------------------------------------------
💕💕感謝閱讀本篇文章,大家的喜歡、追蹤與贊助都是給我持續創作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