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您的著作變成昨日黃花:創造長壽內容的秘訣

2024/01/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要創作出既當代又能長久流傳的內容,是每位作者和內容創作者面臨的挑戰。“協助書的市場定位,不要變成一年後就過期的電腦書”這個問題,談的就是這個挑戰。在這篇文章,我想試著回應這個問題。

 

內容有賞味期限的

一般而言,內容是有賞味期限的。以我為例,在撰寫《三明治主管的創新領導學》這本書時,原本有規劃「疫情下的創新商機與商業模式」的章節。先前在向出版社提案時,正當疫情期間,這是很適合的內容,然而因為寫作進度延遲,這樣的主題在疫後的現在,其實對讀者的幫助已經非常有限,可說是已經過了內容的賞味期限。那麼要如何寫出內容賞味期較長的書籍或者是文章呢?

 

要回顧過去,而非探索未來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古賀史健於《取材。執筆、推敲》一書中,曾提及若要寫一個內容賞味期間較長的書籍,撰寫方向不該想像近年讀者可能的樣貌與需求,而是應該探索過去讀者的需求,因為追求的是內容的普遍性。回顧過去讀者的需求,能夠確保內容對讀者的幫助和價值是長期存在的,所以內容賞味期較長的書,談論的主題通常不會有電腦、網路、手機、社群媒體等等相關的內容。回到夥伴的期望,如果真的要寫跟電腦相關的主題,那要怎麼增加內容的賞味期限,而不會變成一年就過期的電腦書呢?

 

寫出底層邏輯,保有內容賞味期限

我的想法是寫出底層邏輯,保有內容賞味期限。避免只著眼於最新的科技、潮流和趨勢,而是要深入探討議題的核心和基本原理。這樣能夠確保內容的價值和適用性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淡化。舉例來說,去年在生成式AI ChatGPT興起初期,我曾參與某生成式AI學院的餐敘。在餐敘中,我分享我的觀點,我認為如何下提示語並不是重點,因為未來這些提示語,都可能變成標配或者有外掛程式已經寫好提示語,而我們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問問題,及如何創意地應用生成式AI,那才是競爭力的來源。

 

近期哈佛商業評論驗證了我的想法,其指出新世代的工作者,更應著重在拆解、闡述問題和需求,透過描述問題的重點、範圍和限制,快速定焦問題點。懂得掌握提問能力,懂得如何拆解與重構問題,才是未來和AI協作的關鍵能力,而非如何下提示語。這些才是底層邏輯,而且不會隨著ChatGPT的演變,而有太多的變化。同樣的,回到夥伴的問題,撰寫電腦書提及程式或雲端等技術是難以避免的,但可試著搭配撰寫一些該程式或雲端技術的底層邏輯,或許可以拉長該電腦書的賞味期限。

 

綜合以上,我認為內容是有賞味期間的,若要寫出內容賞味期間長的文章或者書籍,需要回顧過去的讀者需求,寫出撰寫主題的底層邏輯,這樣才能夠確保內容的價值和適用性是長期存在的。


2會員
19內容數
本專題將帶領您穿越不同的學習範疇,探索多種成功的學習策略和實用的學習技巧,透過這份專題,我們希望能幫助讀者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成為一種持續的樂趣和成長的源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