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螺旋:強化知識能力的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這理論區分了知識為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

1.         內隱知識:無法用文字、圖片、或影音等方式呈現,只能利用情境說明、感受、或體會的知識。

2.         外顯知識:利用文字、圖片、或影音等方式,讓讀者可以看的到、或聽的到的知識,舉例來說企業的作業流程、SOP、我們提供的傳寫文章的模式、短影音等,都屬於外顯知識。

一般來說,在知識螺旋的基礎上,知識轉換過程會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共同化、外化、結合、內化:

1.         共同化:內隱知識的交流,通常都是做中學,像是工作上的師徒、Mentor制度,利用指點的方式來引導新人,使其掌握工作要點。我們後續文章撰寫的實務工作坊也是在執行共同化的過程。

2.         外化:內隱知識外顯化,藉此來縮短學習的時間與紀錄內隱知識的概念,企業通常會透過作業流程、SOP、或工作者自己記錄的工作要點等,藉此整理工作的流程、問題與對應的答案的武功秘笈。

3.         結合:外顯知識彙整化,我們要透過自己的邏輯、夥伴的討論來整理外顯知識,型塑出新的知識,像是每天日更文章,我都會閱讀大家的文章內容,發想出新的文章撰寫建議方向內容。

4.         內化:外顯知識內隱化,意指我們將授課、網路的資料(外顯)轉變成自己的知識內容(內隱),在此過程中,請務必不段的練習與感受,藉此熟練該技能,直到有需求時能不思考就直接提供,這樣才算完成內化的過程。就如同原先不懂如何撰寫日更文章的夥伴,學習後可以打開Word侃侃而談的撰寫自己的文章。

知識螺旋提供一個強化自己知識能力的參考模式,我們可以利用跟專家討論(共同化)、製作筆記、SOP流程(外化)、藉由自己的邏輯來彙整知識(結合)、閱讀與學習課程(內化)等不同的模式,強化自己的知識能力,請務必把握每一個能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共同完成每日100字、堅持30天的目標! Fighing!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感興趣,或者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加入知拓學堂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sfp

avatar-img
3會員
19內容數
本專題將帶領您穿越不同的學習範疇,探索多種成功的學習策略和實用的學習技巧,透過這份專題,我們希望能幫助讀者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成為一種持續的樂趣和成長的源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拓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社群準備要持之以恆的日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的寫作主題”,要連寫30天耶!其實是有方法的,可以刺激我們發想出更多的寫作靈感與主題。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
在現今社會,小確幸的概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源自村上春樹對於幸福的詮釋,認為它由許多微小而確實的體驗組成,需要在自我管理與遵循特定規範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透過日更的過程,我發現設立定期的小確幸審核點能夠為我提供前進的動力,同時也塑造了成就感。
從我開始日更至今,寫作的架構一直保持一致。這是受到師北宸老師在2020年撰寫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中提及的啟發。書中所述的萬能寫作法——觀點、案例、總結,主要透過簡潔的段落陳述文章觀點,並以數據、案例或故事來支持,最終提供文章總結,讓讀者清楚理解所表達的概念。
在社群準備要持之以恆的日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的寫作主題”,要連寫30天耶!其實是有方法的,可以刺激我們發想出更多的寫作靈感與主題。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
在現今社會,小確幸的概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源自村上春樹對於幸福的詮釋,認為它由許多微小而確實的體驗組成,需要在自我管理與遵循特定規範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透過日更的過程,我發現設立定期的小確幸審核點能夠為我提供前進的動力,同時也塑造了成就感。
從我開始日更至今,寫作的架構一直保持一致。這是受到師北宸老師在2020年撰寫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中提及的啟發。書中所述的萬能寫作法——觀點、案例、總結,主要透過簡潔的段落陳述文章觀點,並以數據、案例或故事來支持,最終提供文章總結,讓讀者清楚理解所表達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年末選一份禮物送給自己,我會選擇這本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 每一個當下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你生命的轉捩點。-曾寶儀
Thumbnail
今天2024年12月26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五部:恐懼也來湊一腳》,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恐懼(fear)的故事。再一次,我們用知識本體驅動的多巴胺科普方式,帶領大家了解恐懼。。。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經濟模式的轉變,從「知識經濟」走向「配置經濟」。 AI 的出現使得許多過去被視為珍貴的知識技能(例如摘要能力)變得容易取得,因此經濟價值的創造不再主要來自於個人的知識儲備,而是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資源,包括 AI 模型本身。 未來工作者將從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管理者」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探討如何運用創造性思考來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年末選一份禮物送給自己,我會選擇這本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 每一個當下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你生命的轉捩點。-曾寶儀
Thumbnail
今天2024年12月26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五部:恐懼也來湊一腳》,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恐懼(fear)的故事。再一次,我們用知識本體驅動的多巴胺科普方式,帶領大家了解恐懼。。。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經濟模式的轉變,從「知識經濟」走向「配置經濟」。 AI 的出現使得許多過去被視為珍貴的知識技能(例如摘要能力)變得容易取得,因此經濟價值的創造不再主要來自於個人的知識儲備,而是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資源,包括 AI 模型本身。 未來工作者將從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管理者」
Thumbnail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兩階段知識複利的過程 兩階段「品質型」與「價值型」知識複利的過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透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將新學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結合,並解決現實問題。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探討如何運用創造性思考來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