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位實習客戶C朋友跟我分享了自己的一則療癒旅程故事,這個故事相當感動我,也很為他高興,於是取得他的同意之後,改動與省略涉及私人的細節,在此分享並紀錄這個過程。
我認識C有一陣子了,他有容易忘記呼吸的傾向,腰部、骨盆和屁股的部位常會痠痛,無法久坐也不太能大量運動,總是不明所以的焦慮和恐慌,脊椎也有毛病,有長期身體上慢性疼痛的問題,花錢看過許多醫生都沒有真正產生效果。
之後他不只向我訴說了自己的身心毛病,也說了自己的故事。
他是個非常溫柔的人,與母親有著相愛相殺的關係,既親密卻又帶著怨恨。
他是家中的么子,比起在求學時期就離家到外地甚至國外去發展的兄弟姐妹,跟母親的關係最是親近,因此也受到更多的控制與要求,隨著年紀漸長,C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與步調,因而與母親產生了隔閡,近幾年在不斷的爭吵中彼此漸行漸遠,母親總是怨恨自己對大家的付出都付諸流水,沒有受到珍惜與愛護,連最親密的么子最後也要像其他兄弟姊妹般離自己而去;而他則是認為自己沒有身為一位個體應有的尊重和健康距離,長年依照長輩的標準與意願而活,已經身心俱疲,兩邊委屈都累積得很大。
但他內心其實是深愛著母親的,小時候跟母親有多親密,長大後的撕裂就有多痛,因此即使在這樣的狀態,也很溫柔地想去接納母親,但幾經嘗試都不得要領,苦於內心仍有許多抗拒和傷痛阻止他這麼做。我告訴他,我懂你的心情,但你不要急,那是後續的事,你也需要愛,你需要先給自己需要的愛,先照顧好自己,去找出內心仍會使你感到悲傷、痛苦的部分,好好給予自己應有的尊重和支持,那些都化解了,你才能走下一步,不管是往未來的方向,還是往與親密家人和解的方向。
後來客戶C因緣際會下接觸佛門,找到了心中的道,才過了一兩個月,整個人就平和了許多,雖然還在療癒路上,但跟過去比起來少了許多情緒上的紛擾。
某一天,他經歷了與一位親密友人的摩擦,兩人十分要好,C常為朋友生活、工作許多事上盡力與幫忙,C也抱著不求回報的心情去做,但後來在慶功宴上,那位友人感謝了所有人,卻獨獨漏掉了C,當下他只覺得哪裡不太對,但沒有去多想,只是跟著一起慶賀,但事後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對,而且甚至越來越氣,想到自己之前大大小小做過那麼多,連一句提名道謝都沒有,各種委屈跟痛苦浮上心頭,最後回到公寓甚至哭了起來。
C說,當時心中情緒的漩渦越來越大,感覺已經要把自己吞噬,甚至內心升起了好多惡毒的想法,覺得自己被虧欠的委屈情緒一直擴大,但又苦於自己不是喜歡討人情的人,後來相處久了,才發現那位朋友容易把「自己人」不當一回事,久了也與那位朋友慢慢不再聯絡,脫離情緒吸血循環。
不過也是因為那位朋友,C在回溯這段情緒記憶的時候,同時回想起了許多母親過往的身影與話語,結果在靜默冥想的過程中,許多不同人事物組成下的場景中的對話與互動,竟突然與過往家中成員與母親的對話和互動緊扣著彼此映照,將他頓時震離了自己原本的情緒漩渦,跳脫其外以第三者的視角去觀察這樣的映照,因而看到了母親過往與自己類似的不受重視、不被感謝與珍惜的場景與情緒,而產生了共鳴,甚至升起慈悲憐憫之心。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C口中不由得徐徐念起了深刻在腦海裡的心經,再次流下了淚水,但這次是出於不同的感悟。
世間的角色風水不斷輪番變換,今天你是你,之後怎知不會變成他,今天自己是虧欠母親的角色,之後自己變成被虧欠的角色,當中的悲憤難平,恰恰是促使這項成長與頓悟的催化劑,但突破情緒障礙去看穿又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我深深感佩C的意志力與智慧,讓我見證了內在原有的療癒之力是多麼強大,不是出於我們外在協助的人,而是一直都在自己體內、心中。如同心經所說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的罣礙、怪罪、怨恨,目前看來也許是投射到別人身上,但當角色變換過來後,就是投射到了自己的身上。你丟出什麼,之後就會原原本本、一分不差地回到你身上,正是因為如此。
這段從外在看來如此波瀾不驚的故事,從內在層次來看,卻正是幫助C達成了莫大的轉變,他告訴我,從那次之後,他看待母親的態度大大改變,也許還在路上,但過往的不諒解與怨恨卻大大的減少,更多數時候,他看到的是那些表象背後的「愛」。
圖片來自攝影師:RDNE Stock project: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7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