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和朋友練習陪談的這段期間,總是有些人讓我心中有種特別溫暖、流動互通的感覺,這位朋友就是如此,她是我第一位療癒師,我第一次從她口中聽到脈輪的概念,是我接觸心靈療癒的開端,而後我們成了朋友,維持聯絡至今也8、9年了吧!
朋友在修行的路上非常認真,在新時代沉浸了十多年的光陰後,現在轉入了佛教。雖然修行方式不同,但我們對於生命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回歸一體生命。能與目標、語言一致的朋友交流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就像兩條涓涓溪流在某刻攜手會合,共奔大海那般和諧。攜手同行是比陪伴更密切的一種連結,在回家的路上不再孤單,互助互勉。
朋友提到近期認識一位同修,兩人發展成戀情關係,但是相處上卻遇到極大的問題,兩人想法差異極端,男友又常出言挑釁,交往不久雙方便爭吵不休,朋友腦海裡甚至不只一次出現想拿刀砍人的畫面,對此她非常訝異!她說遇過的人即使再差勁,也不曾讓她有過這樣的念頭。本以為自己修行已經精進不少,也常感到平安,卻沒想到自己會對剛交往不久的對象有如此強烈的憤怒!
察覺到朋友的自責、氣餒與驚嚇,所以跟她分享了《奇蹟課程》(註1)如何解釋小我的恨意與攻擊這塊。因為自己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直覺這是她修行再躍進之前的掃除過程。當這想法出現時,我身體麻到必須暫停活動片刻才能繼續對話。偶爾某些靈感出現時會讓我身體有微電流竄過的感覺,不過很少像這次這麼明顯。隨後我把這情況告訴她,希望能幫助她保留一點空間用稍微寬容的目光看待自己腦中的駭人畫面。
經過了前面的探討,我們運用OH卡(註2)+自由書寫,探索到朋友對男友存在一種競爭心態,而且覺得自己已經落後。朋友總是有種自己不夠好的感覺,因此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成長。然而學習的壓力卻也讓她對睡眠(休息)有更深的渴望,休息與學習兩者不斷在抗衡,這樣的掙扎反映在她的自由書寫中。即便外在看似是跟男友有相處及溝通上的難題,但問題或許源自匱乏的自我概念和對學習的焦慮,把這層焦慮投射在男友身上。當她看見了這部分,就有機會轉向處理自身內在的議題。
陪談並非要當個仲裁者判斷兩人之間的對錯,而是一起創造一個開口,能在裡面看見更多不同面向,無論之後男友有沒有改變,只要朋友能在內在的議題上有所跨越,她自然會有內部的力量知曉如何前進、如何著手處理兩人的關係。
陪談結束,我問她最有收穫是哪一環節?她說是《奇蹟課程》對小我的恨意與攻擊這段,她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很驚喜,為自己終於能在對的時間,向非奇蹟學員說出課程的思想感到開心,而且真的有所幫助!其實我也正在突破表達自身信仰的障礙,正在思考之後是否開一個房間分享《奇蹟課程》的學習心得?
最後,我們在車站閒聊。雖然不常聯絡卻也相伴了這麼多年的光陰,也許同樣是敏感又自我要求的人吧!很多想法能互相流通。和這位朋友交談常常有很多收穫,除了她帶給我許多正面的反饋以外,在她身邊也覺得能十分放心地表達自己,放鬆的狀態讓我更容易產生靈感再回饋給她。這樣美好的交流,正是我陪伴他人的動力,也是我在第二人生終於找到的自我價值與生活意義所在。而這意義裡面,有眾生。
**續**
今天得知朋友回去後和男友關係意外地改善了,這消息十分振奮我,真的很感動這一切的安排。
註1:《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簡稱ACIM)是由心理學家海倫·舒曼編寫筆錄和編輯的一部靈修鉅作。課程重視實修,以人際關係為途徑,操練真寬恕而化解無法愛的障礙,進而經驗到真我的喜悅。這是一套架構非常深遠廣大的思想體系,我自覺尚無能力闡述它,但它是我靈感來源與所有心靈洞見的基礎,期待之後能有足夠的精力另闢房間分享。
註2:《OH卡》是一副由88張文字卡和88張圖畫卡組成的卡牌,也被稱為「自由聯想卡」或「潛意識投射卡」,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副心靈圖卡,它常被心理工作者或各項身心靈活動運用來輔導談話及進行團體遊戲。當人專注在看圖說故事時,會越過腦袋的防衛,透露出自己對相對應事件個人化的詮釋。我們常常以為眼前的問題需要被解決,但它時常是煙霧彈,掩飾內心深處本人不一定意識到或不想承認的思想,有時候我們關切的表面問題與內心深處真正待解決的困境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