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皈依,是諸法之門和所有實修的基礎,亦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
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以為只指一個儀式,但其實「皈依」是指依止的心態,「皈依」就是把我們的命根至心託付、一心依止的意思。
我們應當知道,皈依並非單指一次性地參加皈依儀式,亦不單指口頭上念誦皈依偈。
三寶的佛、法、僧。佛,是覺悟,具足無限的慈悲和智慧;法,是空性及趣入空性的中道;僧,是聖賢僧的品質,即無漏慧及解脫德。這三者是所有學佛修行人的依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力求圓滿成就三寶具備的品質和功德。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亦是依止「覺」、「正」、「淨」之意──於生死輪迴、世間顛倒萬象中,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無染,走上佛法指引的人生光明正途。而「四皈依」正是在三皈依的基礎上多了一個「皈依上師」,可以說「三皈依」是深入佛法大海的重要樞紐。
「三皈依」也是佛弟子與外道的分水嶺,比起外道的「心外求法」,佛法是「心內求法」,因外境無常幻化,故心外實無一法可得,所有眾生的自性皆含攝無上珍貴的妙寶,只是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被遮障,而修行就是在剷除一切的惡業障難,最終明見本心。
無著菩薩開示要具備四種條件
第一、了知三寶的功德;
第二、了知三寶分支的區別;
第三、了知如何承諾才是真正的皈依;
第四、不皈依外道。(意思是由於了知外道和佛教皈依對境的區別有所不同,從而只皈依三寶。)
外道與佛弟子的最大差別,在於三皈依。佛門歷代皆視「皈依」為修行的重要基址,若將修行比喻為樹木,則三皈依就是樹木的根部。以三皈依為基址,然後才能上求五戒、菩薩戒、密乘戒、進而求受種種殊勝的密法!
有三皈依,實修佛法,我們才終能了悟宇宙中究竟永恆的真諦,解開生命中的種種困惑,並藉由實踐佛法來改變命運。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皈依、求戒應該有殷重心
✦ 報名受法▸https://bit.ly/47jvSp4
(線上開放登記至1月25日晚上12:00前)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幫助我們成就內在的、佛菩薩那樣的品質。念彌陀洪名,是為了憶念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以此做為修行楷模,時時策勵自己,成就同樣的宏誓偉願;念六字大明咒,是為了憶念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之心,以此做為學習榜樣,時時激發自己,圓滿同樣的慈悲品質。
同樣地,上座觀修密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每天觀修密法可以使我們更精勤於道業,更重要的是實踐真正的利他行。
觀音山密乘道場,謹遵慈悲 龍德上師教敕,以「顯密圓融」、「持戒實修」為宗風,尤其重視作為修學基址的「三皈依」及「四皈依」。佛子與生死凡夫、外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受持三皈依與否,三皈依的佛弟子,生生世世都趣向清淨安樂的境地,終至無苦的淨土。
慈悲 龍德上師總是以諸多善巧方便,教導弟子善信,依照次第起修佛法,不可躐等參學,修行才能蒙受法益。佛門中的五戒十善、密乘戒到菩薩戒,乃至佛菩薩種種德行的具足圓滿,全是仰仗「三皈依」的根柢逐步開展而出。
如將學佛修行比喻為樹木,最終的目的是結出解脫六道、究竟圓滿的華果,而「三皈依」就是那穩固樹木,令修行扎根、不可或缺的存在。唯有鞏固皈依的信仰,才終能獲致世間及出世間的佛法大利。
觀音山的同修法友,無一不是遵照正確的修行次第,而真正斷惡修善、改變命運。再加上參贊道場殊勝的佛行事業,不論是出力擔任義工,或是出錢擔綱檀越,只要能與聖業共福共緣,皆能真實地消業增福,並在其中實修、串習自利利他的菩提心、慈悲心、清淨喜捨心,深化修行。
觀音山如一艘無邊廣大的法船,能夠承載所有具善緣的同修法友,航向清淨光明的彼岸。第一步,即是受持殊勝「三皈依」!
歡迎把握吉祥善緣,於2月12日大年初三觀音山 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主法殊勝《二十一聖救度母本尊灌頂、傳授至尊奮迅吉祥度母薈供 》暨《三皈依》大法會,上求三皈依,為自身植入解脫佛種,為他人展現人生中最無悔而具義的決定!
✦ 報名受法 ▸ https://bit.ly/47jvSp4
(線上開放登記至1月25日晚上12:00前)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