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佛的姻緣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然而在信仰與身心靈領域摸索了數十年,也學習了很多命理、占卜,最終還是在佛陀膝下安定下來。回想與佛的姻緣,或許是從就小學開始。小時候並無任何的課外閱讀書籍,不像同學們家裡有許多故事書、漫畫書、玩具或娃娃。我唯一的故事書就是跟母親去觀音廟拿回來的,書名叫:「佛陀成道的故事」。在一個正在建立價值觀的年紀,對於慈悲濟世有了基本的想法。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佛學與其他宗教的差異


研修佛法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對於佛學是如此陌生。佛法的深奧,這一生都無法完全領會與執行。如果要按級數分班,我目前仍在幼兒園階段,未來的學習之路還很漫長。

雖說還在初級班的階段,但對於佛學精神己感到崇敬與讚嘆,衷心覺得佛法精神是其他宗教信仰所無法俱進的。


修行,修什麼?

以前有位同事,喜歡在人面前說她有在修。聽的我滿臉問號!!什麼叫有在修?修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後才知道,她所謂的「修」原來是指什麼時候該拜拜、以及拜拜的繁文縟節等等,甚至她還會知道神明今天想吃什麼、拜拜當天有沒有「客人」來。

這些怪力亂神的說辭,也只有內在薄弱的人才會相信。把自己的成敗與未來交給神明去決定的人,無非是不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會把內在原有的力量交給別人。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正自身的行為、心態。

修身養性,把自己的內在一切調整好,身旁的人也會漸漸感受到你的慈善、喜悅。一切改變皆由自身做起,在要求別人之前先要求自己做到,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對自己、對別人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利益眾生為一生志業

期許自己在修行的路上,除了讓自己的內在更安穩之外,希望在自己內在力量壯大後能夠接住更多人的低潮與脆弱。將愛與溫暖由自身發散,藉由其他人的感受傳遞出去,建立一個善的循環。最終,我將會收到更多的愛與溫暖。這便是宇宙不變的定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運命 STUDIO
7會員
24內容數
以愛之名,從慈悲出發,讓我們一起到達智慧的彼岸。
運命 STUDIO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結緣品,不僅是出現在佛寺或廟宇。在大家的日常中也會經常出現,只不過我們會把它當作一種交際、一種人情世故的禮物。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目的性。 前者的目的,為眾生。後者的目的,為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
Thumbnail
2024/04/05
結緣品,不僅是出現在佛寺或廟宇。在大家的日常中也會經常出現,只不過我們會把它當作一種交際、一種人情世故的禮物。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目的性。 前者的目的,為眾生。後者的目的,為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
Thumbnail
2024/03/30
我們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在形塑自身的磁場。所謂:「花若芬芳,蝴蝶自來。」、「臭味相投」、「物以類聚」,都是在形容思想、興趣相同的人,自然而然的互相吸引。因為想法與行為類似的人,所造就出的頻率達到共振的效果,持續性的習慣會讓磁場的力量漸漸強大,即便是遠在天邊的人都會經由時間的累積而愈來愈靠近。
Thumbnail
2024/03/30
我們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在形塑自身的磁場。所謂:「花若芬芳,蝴蝶自來。」、「臭味相投」、「物以類聚」,都是在形容思想、興趣相同的人,自然而然的互相吸引。因為想法與行為類似的人,所造就出的頻率達到共振的效果,持續性的習慣會讓磁場的力量漸漸強大,即便是遠在天邊的人都會經由時間的累積而愈來愈靠近。
Thumbnail
2024/03/20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3/20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接觸佛經的人,三歲會背心經大悲咒跟1/3部金剛經,我的大半人生幾乎都是在佛教體系的長輩周圍長大的。所以對於類靈性的價值觀是已經深植我的內在,但在這個物理世界體驗各種東西之後,我對於理解跟實踐真理的路途上還是有很多障礙。 尤其對於慾望這方面的東西尤其有很多打架的地方,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接觸佛經的人,三歲會背心經大悲咒跟1/3部金剛經,我的大半人生幾乎都是在佛教體系的長輩周圍長大的。所以對於類靈性的價值觀是已經深植我的內在,但在這個物理世界體驗各種東西之後,我對於理解跟實踐真理的路途上還是有很多障礙。 尤其對於慾望這方面的東西尤其有很多打架的地方,
Thumbnail
如果來學佛修行,今天皈依這個法師、明天皈依這個上師,都是非常草率沒有殷重心,那是一樣的,因為對你的意義差不多,好像在進行一個儀式。但是,不同的是什麼呢?世間上的儀式,像結婚為例,它也有誓言(夫妻之間誓言),當許下誓言沒有照做,都會結下冤欠,都會記下恩怨,自己牴觸了誓言。
Thumbnail
如果來學佛修行,今天皈依這個法師、明天皈依這個上師,都是非常草率沒有殷重心,那是一樣的,因為對你的意義差不多,好像在進行一個儀式。但是,不同的是什麼呢?世間上的儀式,像結婚為例,它也有誓言(夫妻之間誓言),當許下誓言沒有照做,都會結下冤欠,都會記下恩怨,自己牴觸了誓言。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