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記憶】我不住新店,卻把最好的十年留在了這裡
我在雙北長大,卻不是新店人。
從學生時代到職場生涯,我在新店待了十多年,從以前還沒有北二高的半鄉村樣貌,一直到現在三條捷運線橫貫、都市化蓬勃發展。
我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蛻變,也把人生中很多「第一次」留在了這裡。
民權路,是我青春的跑道
從秀朗橋下來,右轉就是中正路,再經過莊敬高職,第一個T字路口就是民權路(現在已經變成十字路口了)。
那條路,是我讀書與上班的必經之路。
以前我最愛在民權路尾直線加速,沿路狂飆到北新路一段的交叉口——別誤會,那時候的民權路晚上根本沒車,真的是「你躺在馬路中央都不會被輾過」的那種寧靜。
如今,捷運開通、慈濟醫院進駐,帶動了整個民權路的繁榮。這條路不再寧靜,卻變得更加有生命力。
每一條路,都是一段成長
在寶中路,我學會了餐飲的基礎,學會了逞強與現實,學會了什麼是「朋友不用多,有一兩個真心的就夠」。
在民權路,我學會了家電與電腦的基礎,也學會了什麼叫社會歷練。
在新店的這段歲月,是我最瀟灑的十年。那是我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時光,是我壓在心裡最深、最美的回憶。
初戀、急診與石膏
第一次談戀愛,是新店女孩;分手後,我學會了珍惜。
第一次打石膏、第一次進急診,也是在新店。
那時候的我,跌倒了會笑,痛了會忍,愛了就全心全意。
本以為要與新店錯身而過,卻又回來了
2012年起我以為自己已經跟新店錯開,雖然還是會去碧潭辦事,朋友也住在這裡,但總覺得自己的生活重心已經轉移。
直到2018年,我又遇見了一個新店的女生——也因為她,我又一次走回這個城市的核心。
2022年初,我第一次送花給女生,地點就在新店中正路巷弄內的【紫菱花藝坊】。以前的我從沒做過這種事,但這次,我真的很想。
紫菱花藝坊——送出人生第一束花的地方
小小一間花店,藏在XX豬腳對面的巷弄裡,要不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熟悉新店如我,可能也會錯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節日花禮、永生花、高架花籃、花束……樣樣俱全。
更重要的是,老闆娘的親和力與專業,讓第一次買花的我不會感到壓力或不自在,反而有種:「原來送花也沒這麼難」的輕鬆感。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願意送花給一個人。因為她,讓我勇敢了一回。
新店,是我青春最深的背景板
無論以後在哪裡生活,走過哪條路,新店始終像一塊拼圖,嵌在我生命的底片裡。
有些城市不是你的家鄉,卻裝著你最好的人生片段。對我而言,新店就是這樣的地方。


花店幫我裝的花束
【記憶的味道】新店老孫涼麵──那一口酸甜辣,翻開了我的青春回憶錄
昨天不知不覺又晃到了新店市區,當我停在中正路與建國路的紅綠燈前時,腦中突然閃過一個熟悉的名字──老孫涼麵。
這間從我還在讀書時期就很喜歡的店,默默地陪伴了我好多年。於是,我順路繞了過去。
那個味道,從沒離開過我的記憶
老孫涼麵的靈魂,就是那微酸的醋,和甜甜的芝麻醬交織著醬油香,再加上一點點辣油,酸甜辣在嘴裡一瞬間綻放,每一口都讓我瞬間食慾全開。
涼涼的麵條,彈牙又有勁,再搭配豪邁(或說隨性?)切法的小菜──說好聽是江湖氣派,說實在一點就是「懶得切」的小菜盤(笑),卻有種讓人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感。
舊時光不會回來,但味道還在
現在的新店,開了很多新餐廳,看起來都很好吃、很精緻,但一個人去吃,總覺得少了什麼味道。
那些老店,要不是收了,要不就是味道變了,不再是記憶中的那個樣子。所以我也不太去了。
只有老孫涼麵,還是會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去。
昨晚的涼麵,不只是吃進嘴裡,是吃進心裡
昨晚吃涼麵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情緒慢慢湧上來。
每一口酸甜辣,像是在一頁頁翻開我過去的日記。
那不是單純的美食,而是吃回那些年自己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犯過的錯、笑過的模樣。
那一刻,我彷彿不是在吃麵,而是在「吃人生」。
你心中也有那一味嗎?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這樣的回憶美食。
它可能不是什麼名店,也許味道變了,也許價格貴了,但只要它還在營業,只要它還有那麼一點點熟悉的味道,我們還是會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回去吃。
不是為了嘴巴,是為了心。
回憶中吃美食, 像開啟自我深沉對話,
每一次入口都是啟動記憶, 在心中繪出一幅幅難忘的風景。
24/01/20 絕對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