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極致愚蠢故事-1

更新於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與"李佳晴"互動的那段期間,她介紹了一位在聲稱在股市裡許多年的學長--大直,這位大直先生在颱風期間會去災區幫忙,時常也會發照片跟我分享他目前的救災情況。其他時候回到台北就是經營酒吧,也投資一些餐廳。根據他的說法,因為他在這間聯碩投顧公司已經四年多,獲利不少,所以有錢有閒的狀態下,能夠回饋社會他會盡力去做,何況他還是軍職退休。剛開始我也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回著,他也沒有太多跟我的互動,只有在約莫十月初的時候邀請我加入一個大概12個人的小群組,但我之後也是退出了,想著不用跟太多不必要的人有甚麼接觸,投資嘛,自己摸索著,好過聽太多複雜的建議。

整個9月,台股狀態不是太好,自己手邊的資金也不多,每天就是在群組看著一群人跟著群組老師的操作,時常在收盤前買進當天份額的漲停股,再做隔日沖的方式賣出,賺了不少。當時我依舊使用自己平常用慣了的國泰世華APP,所以並無法買進所謂的漲停股,而群組中能夠買進並且分享的,是他們所謂聯碩投顧公司所自己開發的定價交易系統。於是乎,"李佳晴"開始了對我的說明與游說,我觀望了許久、問了許多問題後,也想說不如就試試看吧,因為一開始加入會有贈金五萬,可以用這五萬去做一些操作,例如購買短期ETF,之後可以提領出獲利的部分,只是贈金會回收。在這個短短的一星期中,我確實因為將贈金五萬投入ETF而獲利了5227元,並且也順利提領了出來。

之後因為考績獎金撥入,加上賣出了剩下的股票,便將23萬先儲值了進去,開始了每天的隔日沖。不得不說,這個群組中的老師所操作的股票,每日傳遞在群組中對於個股的分析以及預測,真的都相當敏銳且神準,包括我對照著每日的台股走勢,12:30在群組中所公布的那支股票真的都是漲停,中間當然也出過一兩次鎖漲停鎖不成而操作失敗,但這樣的獲利真的會讓投資人感到欣喜萬分,就不說在這期間,我為了要繳交2024年1月份的旅費,所以陸續提領了一些金額,也都順利在48小時內順利撥入了我的戶頭,這更加深了我對這個群組以及投顧公司的信任感。

於是我在11月,再度儲值了30萬,這30萬,包括了我增貸了車貸的結果。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這裡才開始上演。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人生行至此,總有些許故事可呢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減法哲學,年紀漸長愈能理解這個道理,也愈需要實踐這個心法。減法,不是看穿一切、萬般可拋,而是不斷自我察覺,「什麼是我的不可或缺?」這就是1的力量。
    Thumbnail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人越活越清楚,這就對了,否則過去的經歷,也許受的苦,也許受的傷,都真的變成了雲煙。 人的一生就是邊走邊看邊想,小的時候純真、善良,認為所有人都是好人,於是會信所有人,會對所有人好。 少年時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好,也並非都是善良的人。於是只是在懷疑中和人相處。 人生的極致反而是至清至靜
    Thumbnail
    (圖片來源:端傳媒) 或許我們都經歷過一段迷茫。在強調適性發展的教育體制下,好像每個人都應該朝著清晰美好的目標奔跑著,但你看不清楚該往哪裡走,走著走著,腳步開始猶豫,問自己「這是我要的嗎?」「我找不到確切的目標,是不是就代表我是個失敗者?」這些疑惑與焦慮感,或許能在皮克斯的動畫作品《靈魂急轉彎》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橫跨三個世代的活動 上週對我來說是非常神奇的一週。莫名的我就安排了連續三場截然不同領域的活動。 首先參加了BFA簡報小聚活動,隔天晚上參加了李忠憲教授的新書分享會。然後星期六到了W Hotel參加加密貨幣社群聚會。
    Thumbnail
    「植田正治」這位與當年日本主流唱反調、對外來事物充滿好奇、一生都投入攝影之路的攝影師,為何在影響日本的當代攝影師中,將這橫跨二戰的中老年攝影師納入其中?藉由【植田正治逝世20年紀念回顧展】與書籍《植田正治的寫真世界》作為一個簡要了解植田正治這位富有魅力的日本攝影家。
    Thumbnail
    在試圖了解政治的痛苦過程中,我也好幾次懷疑過,這種生活,真的比原本那種單純的生活好嗎?我始終沒有答案,只知道每次想到放棄時,心中就會浮起一道過不去的檻,直到認識了陳新吉前輩。
    我喜歡將人生當成是一種遊戲來經營,而既然是遊戲就意味著需要策略來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的。無論我們企圖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些什麼,我們的出身背景、社會環境、文化脈絡,甚至是個人經歷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採用不一樣的策略選擇。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內心總是希望可以有一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減法哲學,年紀漸長愈能理解這個道理,也愈需要實踐這個心法。減法,不是看穿一切、萬般可拋,而是不斷自我察覺,「什麼是我的不可或缺?」這就是1的力量。
    Thumbnail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人越活越清楚,這就對了,否則過去的經歷,也許受的苦,也許受的傷,都真的變成了雲煙。 人的一生就是邊走邊看邊想,小的時候純真、善良,認為所有人都是好人,於是會信所有人,會對所有人好。 少年時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好,也並非都是善良的人。於是只是在懷疑中和人相處。 人生的極致反而是至清至靜
    Thumbnail
    (圖片來源:端傳媒) 或許我們都經歷過一段迷茫。在強調適性發展的教育體制下,好像每個人都應該朝著清晰美好的目標奔跑著,但你看不清楚該往哪裡走,走著走著,腳步開始猶豫,問自己「這是我要的嗎?」「我找不到確切的目標,是不是就代表我是個失敗者?」這些疑惑與焦慮感,或許能在皮克斯的動畫作品《靈魂急轉彎》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橫跨三個世代的活動 上週對我來說是非常神奇的一週。莫名的我就安排了連續三場截然不同領域的活動。 首先參加了BFA簡報小聚活動,隔天晚上參加了李忠憲教授的新書分享會。然後星期六到了W Hotel參加加密貨幣社群聚會。
    Thumbnail
    「植田正治」這位與當年日本主流唱反調、對外來事物充滿好奇、一生都投入攝影之路的攝影師,為何在影響日本的當代攝影師中,將這橫跨二戰的中老年攝影師納入其中?藉由【植田正治逝世20年紀念回顧展】與書籍《植田正治的寫真世界》作為一個簡要了解植田正治這位富有魅力的日本攝影家。
    Thumbnail
    在試圖了解政治的痛苦過程中,我也好幾次懷疑過,這種生活,真的比原本那種單純的生活好嗎?我始終沒有答案,只知道每次想到放棄時,心中就會浮起一道過不去的檻,直到認識了陳新吉前輩。
    我喜歡將人生當成是一種遊戲來經營,而既然是遊戲就意味著需要策略來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的。無論我們企圖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些什麼,我們的出身背景、社會環境、文化脈絡,甚至是個人經歷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採用不一樣的策略選擇。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內心總是希望可以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