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原本是上週要寫的,那時台灣大選剛剛結束,選後第一天上漲,但接下來幾天就像吃了瀉藥一樣直直落,幾乎要跌破 17,000 點大關。我老婆問我,你還是上看 18,000 點,甚至有可能到 20,000 點嗎?我的答案是,「當然」。(後面小聲加了一句,時間問題而已)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台積電開出擊敗分析師的成績單,不只帶動台股上漲,也讓全球 AI 概念股狂飆,美股成功站上 38,000 點,台股也重回 18,000 點。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那些看壞 2024 股市的投資人突然間都回來了,牛市再啟。
事情沒有這麼單純…
在帶領美國成功走出 2022~2023 的升息循環之後,美國聯準會接下來希望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也就是經濟軟著陸 (白話文就是經濟不衰退,失業率不上揚);然而,在 5% 的利率之下,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任務,因此,聯準會想在今年降息的司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這就是過去兩個月股市持續上漲的最大原因。
然而,月初公布的美國 CPI 沒有如預期地持續下跌,紅海危機也加深了通貨膨脹的預期,投資人忽然意識到,2024 年三月不太可能降息了;之前的大漲不只是預期降息 3 碼 (其實是非常樂觀的 5~6碼) ,而且是愈快愈好,最好是第二季,三月就降息更棒,結果經濟指標適時潑了一盆冷水,全球股市也順勢回檔。
就在一片看衰之際,美國財報周開始了:美超微上修財測,台積電接力擊出全壘打,Netflix 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接下來還有重量級的公司會公布財報,投資人都非常看好,把美股和台股雙雙帶上近期的高點。
無論你有沒有成功抄到兩個星期前的底,問題是,現在,投資人該如何操作?
巴菲特說成功的投資包含了三個要素
實際執行起來,這三點非常困難,先不談我們能不能成功地辨識出好公司,就算我們有這個能力,你心目中的好公司,別人可能完全看不上 (例如特斯拉,評價就相當兩極);我們都認同的好公司,在幾年後還會繼續好嗎?(市值前二的蘋果和微軟,五年後會排第幾呢?)
買在好價位就更困難了,大家都看好時,股價往往已經高不可攀;但是股價腰斬再腰斬時,有多少人敢真的出手?(別人恐懼時,我們往往會更恐懼)
所以,所謂的「長期持有」其實是說的比做得簡單,真正在執行時,能夠做到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的投資人寥寥無幾。
不過,雖然沒辦法做到完美,我們仍有 70~80 分左右的解方:
所以,現在大盤在什麼價位根本不重要,接下來會漲會跌也沒有人真的能準確預測 (也無需預測),如果你還在累積資產,那就努力工作,定期定額購買市值型 ETF 即可;如果你已經退休,在資產提領階段,那就每年再平衡一次,有足夠的退休金就行。
我正在讀的書:
我可能錯了:據說是非常暢銷的心靈書,一個年輕有為的財務長放下一切,跑去泰國當和尚…
Feel Good Productivity:Ali Abdaal 是我長期在追蹤的一個 Youtuber, 已閱讀 38%…
沙丘:幾年前看過電影,後來才發現出了好幾集的科幻小說;別人推薦的大作,試著讀看看。
2024 年已讀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