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真心話】計畫趕不上變化,那就隨遇而安吧。
有人說,凡事都得做好萬全準備,才能不慌不忙地應對旅途中的種種變化。但現實總讓人苦笑,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我每次出發旅行前,其實也有種「懶人感」,就只打包簡單的衣物,不講究也不講排場。身邊的人總認為我這樣出去,肯定玩不到什麼。但其實,不只是他們這麼想,有時候連我自己也這麼認為——直到真正踏上旅途的那一刻。
說真的,我的旅行風格看似隨性,其實早在心裡打過草稿。我會:- 出發前狂看日劇、YouTube旅遊影片;
- 精挑三個「這次非去不可」的地點(通常是城市或鄉鎮);
- 列出10~15個「可去可不去的芭樂點」;
- 用Google Maps簡單記住地理與交通方向;
- 飯店訂好前三晚;
- 機票買好,保險該保的也處理好,就這樣出發。
其他的,就讓緣分與直覺來決定。
我不是那種非去某個地方打卡才算來過、非吃某道美食才不虛此行的旅人。到了這把年紀,我更珍惜「走得自在、活得隨性」的旅程。有時候不照計畫走,反而會遇到更美好的風景。
金閣寺 or 銀閣寺?我選寧靜與滄桑。
拿京都來說,金閣寺是很多人必訪的名景點,金光閃閃的外觀在照片裡確實漂亮。但當我站在現場,卻總覺得:如果沒有白雪襯托,它就只是金碧輝煌的建築罷了,有點太過炫目,少了靈魂。
反倒是銀閣寺,我一去再去。
寺外的哲學之道,即使櫻花飄落、枝葉盡失,那份靜謐依舊讓人著迷。寺內沉靜古樸,建築歷經四百年風雨仍然穩穩佇立,與庭園、石徑交織出的那份滄桑之美,讓人深深著迷——那不是「景點」,那是一段讓你沉澱心靈的時光。
舌尖上的自由:不必浮誇,只要真實。
吃東西這件事,也是一樣。
如今的我,對於山珍海味已無太多憧憬。不是沒吃過神戶牛、A5等級、或一魚多吃的河豚套餐,但——
- 神戶牛油花太多,吃兩片就膩;
- 河豚肉質Q彈,但吃來吃去還是柚子醬的味道;
- 生魚片套餐精緻好看,但不如一碗鮭魚肚或鯛魚生魚片更合口味。
反而,白飯配醃菜、鴨賞、臘肉,那種實打實的鹹香與飽足感,才是最貼近我日常、最讓人滿足的味道。
比起華麗擺盤,我更愛那碗熱呼呼的雜菜粥——簡單卻不失滋味,飽足又安心。
旅行不為打卡,只為生活。
或許這就是我旅行的態度。
不追流行、不從眾、不被攻略綁架。
我只想讓旅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走路一樣自然。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美食佳餚不如那碗雜菜粥。
人生已經夠複雜,旅途,就讓它簡單點吧。

【旅行不是為了打卡,而是為了活出自己的片刻】
— 胡亂走,正是我旅行的方式
旅行中最讓我著迷的事,
不是那些熱鬧非凡的打卡名勝,
而是胡亂走進冷門角落的自由感。
一個人走進賞櫻的公園、楓紅的山徑、熱鬧的遊樂園,看著身邊成雙成對、攜家帶眷的旅人,那種反差有時候說不出口的酸楚,只能默默在心裡流著淚。
所以我選擇避開人潮,去到那些無人注意的小鎮與角落,與寂靜的風景為伴,彷彿世界只剩下我與眼前的風光。
就像日本茶道中所說的——「一期一會」。
每一次邂逅,每一個畫面,每一次獨處,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不可複製,也不會重來。這份「當下的獨一無二」,正是旅行中我最珍惜的片刻。
日本茶聖千利休曾說:「美,我說的算。我挑選的每件物品,都會留下傳說。」
而我也想說:「美,我說的算。我所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看到的景,全都是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所以我不強求非去哪裡,也不迷信排行榜與必去清單,因為——只要用心感受,每一段旅程都會留下傳說。
【電影推薦】《一代茶聖 千利休》
這部2013年的日本老電影,是我很想推薦給大家的作品。
沒有誇張的特效、沒有喧鬧的情節,但每一幕畫面都像藝術品般細膩,每一句台詞都耐人尋味。當我們看著茶室裡的那一席對話,看著一杯熱茶背後的意境與哲思,彷彿也能從中理解旅行的真義:不在於遠方有多壯觀,而是當下是否沉靜而真實。
【為了那個人,我想賭一次人生】
今年,說實話,沒什麼非去旅行的衝動,
但我內心卻強烈想要為未來的某一次旅行做足準備——
無論是資金的安排、景點的規劃,
還是餐食的挑選、交通的細節,
我都希望自己可以不再像以往一樣隨性。
這一次,我想認認真真地準備,為我心中喜歡的人,留下最美的回憶。
也許,這個願望只是我心中渺茫的盼望;
也許,那個人永遠不會同行;
但我仍然想相信那句老話: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我不敢說我能做到最完美,但我會拿出旅日百日的經驗,把這趟旅程規劃得盡善盡美——就為了搏君一悅。
【真心,不需包裝】
從小到大,我從未為誰認真準備過什麼事。
直到遇見君。
人生是一場場選擇與賭注的堆疊,
而這一次,我願意用我的往後歲月,去豪賭這一回心意。
我沒有顯眼的外表,也不擅長甜言蜜語,
但我有一顆真誠的心,
和一份使命必達的決心。
輸或贏都沒關係,因為我相信——
至少我努力過、認真過,就不會留下遺憾。
就像旅行時迷路到鄉野的小路,雖然沒走到預期的景點,卻也意外遇見了人生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