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河堤國小,1958|台北中正|紀州庵的大正浪漫|炸牛排的回味
方格精選

#112,河堤國小,1958|台北中正|紀州庵的大正浪漫|炸牛排的回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某娃要去中正區堤防邊的一棟日式建築「探勘」。說是探勘,實則是約了同學去那邊當半日文青,嗯,是「偽文青」,後來看了他們的影片和照片,差點讓我嘴角失守,這些年輕的娃啊,真的很搞笑、有想法。

後來我又邀請他陪我去了一趟,我也想過過文青癮,但是我要的是學校文青,我要去北邊的河堤國小。

.

這邊和另個系列寫的螢橋國小是屬於中正區南邊的老城區,從公館一路朝西北方前進的汀州路,基本上就是這舊城區的中央幹道,兩側延伸出去的金門街、同安街、牯嶺街、廈門街,市容和北邊羅斯福路不一樣,完全的傳統與現代的對照,每條小巷讓我對台北這城市印象產生濃厚顛覆感。

河堤國小開始就是古亭國小的分校,開校的河堤約只有0.5公頃,校舍和民居相連錯節,然後學校漸次的擴大,目前大概也只有1.1公頃左右,6百餘娃口。

校門在汀州路上,一棟長條三層樓教室矗立門後橫陳,校門是兩黑大理石柱,左邊是警衛室,警衛室外有彩繪馬賽克雙娃花園愛心圖;右邊矮飾牆,上面標校名。兩邊過去是低矮的圍牆,算是無圍牆的設計,視野清爽。
台北中正區河堤國小

台北中正區河堤國小

門面校內綠植不多,不過汀州路上人行道有茂密的榕樹,算是校景的一環,整個畫面就挺有綠意。

..

學校附近的那日式建築就是「紀州庵」。其實某娃小時候,紀州庵剛開幕時就帶他去過。這地方原來是一座日人平松氏開設的「料亭」,源自1917年,屬於當時的高檔次餐廳,名為「紀州庵」正是主人來自日本紀州地方。

(紀州庵一隅)

(紀州庵一隅)


看它的簡介,這料亭除了料亭料理外,還有屋形船料理,就是在堤外新店溪搭船一面遊河、一面開席,還配有歌舞伎表演的水上餐廳,光想像就是相當有大正浪漫風啊。

(某個角度看去)

(某個角度看去)

(古蹟旁新建的藝文中心)

(古蹟旁新建的藝文中心)

​看完古蹟,日頭赤炎,整個身子渾身不對勁,他說應該是太投入這種料亭的氛圍之中,給下了古典的飢餓蠱,當下也覺得快要正午飢腸轆轆,遂上車直奔東區百貨地下街,覓得一家多年前在京都啖過的炸牛排。

這牛排外酥內嫩,鮮嫩七分熟的滋味多年來一直難忘,這天突然就還魂似入席,滿腦子想像這時正在新店溪上享受著薰風吹拂的日式餐盒,一時間竟然飄飄然。


讓我難忘多年的炸牛排

讓我難忘多年的炸牛排

@台北中正,汀州路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6會員
736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13轉126縣道,路口一個大石寫「明德水庫」,續前數十公尺左手,穿過明德水庫牌樓後的道路為明德路,續前小村落就是明德村,學校就在右手邊。 下車問了學校人員才知道這不是大門,他引我在穿堂遙指操場對面,跟我說: 「校門在那邊!」 . 這一轉,就繞著明德路往水庫大壩方向去。這明德村不大,就一條明
在澎湖似乎常碰到百年老校,這後寮國小就是在1901年創建。根據校史,學校初始稱為通樑公學校,而開始沒有校舍,是借用白沙保安宮一個廂房為教室,這保安宮就是位於通樑古榕邊,隔年又設後寮分校場,亦是借用瓦硐二村的威靈宮廂房為教室。 現今所見的校區很巧位在這兩所宮廟之間均距地方,就在203鄉道旁,附
來北投要幹嘛?來北投不就要來泡湯! 其實那天不是挺適合泡湯的天氣,秋老虎正酣,日頭下的氣溫也是有28度之高,烈陽閃閃無法躲,最適宜的活動還是在室內吹冷氣看小說比較好。 不過他唸了一段北投某知名飯店的slogan給我聽,大概就是說北投這邊有種特殊的青磺泉,全世界唯二,與日本玉川溫泉齊名等等,說想去
這天聽說睽違四年未來台灣觀光的颱風準備要登陸了,這海葵小姐不同其他的颱風兄弟姊妹哈日愛菲律賓,堅持直線來台觀光,晚上翻冰箱發現存貨不多,冷凍箱裡只有五花肉、雞胸肉、魚片這樣,不過罐頭、泡麵很多就是。 這讓我想到某年去日月潭旅行,旅宿早已訂好,一路南下也是碧空如洗,晴空朗朗,太陽當頭照,卻不想馬上就
在前一天逛鐵花村夜市集,車停在體育館旁,錯車時要停我原來車格的當地人一聽我來觀光又愛山野登高,特地推薦旁邊鯉魚山,要我白天來走走,隔天晏起未食就來此一遊。 從博愛路忠烈祠鳥居入口走上山,順著階梯古道走一圈,山上有幾處觀景台可以看台東市區,這小山標高只有75公尺,步道算是輕鬆級且有綠蔭,縱然如此,一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
台13轉126縣道,路口一個大石寫「明德水庫」,續前數十公尺左手,穿過明德水庫牌樓後的道路為明德路,續前小村落就是明德村,學校就在右手邊。 下車問了學校人員才知道這不是大門,他引我在穿堂遙指操場對面,跟我說: 「校門在那邊!」 . 這一轉,就繞著明德路往水庫大壩方向去。這明德村不大,就一條明
在澎湖似乎常碰到百年老校,這後寮國小就是在1901年創建。根據校史,學校初始稱為通樑公學校,而開始沒有校舍,是借用白沙保安宮一個廂房為教室,這保安宮就是位於通樑古榕邊,隔年又設後寮分校場,亦是借用瓦硐二村的威靈宮廂房為教室。 現今所見的校區很巧位在這兩所宮廟之間均距地方,就在203鄉道旁,附
來北投要幹嘛?來北投不就要來泡湯! 其實那天不是挺適合泡湯的天氣,秋老虎正酣,日頭下的氣溫也是有28度之高,烈陽閃閃無法躲,最適宜的活動還是在室內吹冷氣看小說比較好。 不過他唸了一段北投某知名飯店的slogan給我聽,大概就是說北投這邊有種特殊的青磺泉,全世界唯二,與日本玉川溫泉齊名等等,說想去
這天聽說睽違四年未來台灣觀光的颱風準備要登陸了,這海葵小姐不同其他的颱風兄弟姊妹哈日愛菲律賓,堅持直線來台觀光,晚上翻冰箱發現存貨不多,冷凍箱裡只有五花肉、雞胸肉、魚片這樣,不過罐頭、泡麵很多就是。 這讓我想到某年去日月潭旅行,旅宿早已訂好,一路南下也是碧空如洗,晴空朗朗,太陽當頭照,卻不想馬上就
在前一天逛鐵花村夜市集,車停在體育館旁,錯車時要停我原來車格的當地人一聽我來觀光又愛山野登高,特地推薦旁邊鯉魚山,要我白天來走走,隔天晏起未食就來此一遊。 從博愛路忠烈祠鳥居入口走上山,順著階梯古道走一圈,山上有幾處觀景台可以看台東市區,這小山標高只有75公尺,步道算是輕鬆級且有綠蔭,縱然如此,一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