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明德國小,1937|苗栗頭屋|明德水庫裡的小學

2024/02/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13轉126縣道,路口一個大石寫「明德水庫」,續前數十公尺左手,穿過明德水庫牌樓後的道路為明德路,續前小村落就是明德村,學校就在右手邊。

下車問了學校人員才知道這不是大門,他引我在穿堂遙指操場對面,跟我說:

「校門在那邊!」

.

這一轉,就繞著明德路往水庫大壩方向去。這明德村不大,就一條明德路,從牌樓進,從牌樓旁出,俯瞰就是繞了一圈。學校的大門隱蔽,不過也很好找,就是找到切入圓心的路勇敢開進去就是,雖然那路真的小到就容一輛車通過,幸好這鄉下寧靜到連狗都沒有,也沒車,我就把車開到校門

校門四低柱三進門,左中柱有金字校名,門後小圓環,內有國父半身像,不過不知道是否社會氛圍關係,柏樹高聳已然包圍這塑像,不注意還不會知道裡面藏著塑像。


苗栗頭屋明德

苗栗頭屋明德


這情況不是這學校獨有,參觀很多學校都是這樣,利用植栽把國父、先總統、甚至是孔子的銅像刻意的遮擋起來。

這情況讓我覺得啼笑皆非,真的!

如果以前銅像立國、銅像插足校園是個威權象徵,那此番又刻意的掩飾銅像、移除甚至破壞銅像,不也是另種威權的展現?七十多年過去了,當代人的思維一如臺灣光復初的年代,凡是日本人留下的建築、神社都要破壞殆盡,而不是用一種正視歷史軌跡的態度,這不就是一個可供教育的題材?非得是要用移除、破壞的教育方式?可笑又無奈的掩耳盜鈴

.

校門進去繞過小圓環後是操場,司令台後才是一排雙層紅頂校舍,學校很小,0.7公頃,目前只有六班近40娃,且根據校網表示:大部分都是外地來就讀的娃。

這情況也很正常,因為頭屋鄉目前就只剩兩所小學,之前另個系列寫的鳴鳳國小,還有山上的文星國小都廢校了。

學校是當年的里長(保正)為了體恤村里兒童要跋涉近十公里,單程步行一小時到頭屋國小就讀,乃募資核准後鄉民一鋤一瓦所蓋出的學校,這樣歷經艱難創立的學校,我多麼希望她可以一直存續下去。

@苗栗頭屋,明德村


99會員
498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