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愛路忠烈祠鳥居入口走上山,順著階梯古道走一圈,山上有幾處觀景台可以看台東市區,這小山標高只有75公尺,步道算是輕鬆級且有綠蔭,縱然如此,一路走到魚首還是「香汗淋漓」,但山上極目四野,似乎可以環顧大部份市容。
山道上有許多紀念碑,印象深刻是胡鐵花紀念碑,高聳的白色方尖碑,上頭字跡已模糊,旁邊有胡傳的半身銅像和略記。這人是國學大家胡適父親,曾任清代台東知州,所以在這邊立碑不足為奇。
還有剛進山門左方也有亭子是鄭品聰先生半身像,我是首次認識他,資料上寫他是前縣長鄭烈的先父。
.
在魚首觀景台上用我相機長焦鏡瞭望北邊的市區,竟發現有兩所學校輪廓,打開咕狗地圖一瞧,沒錯!右邊的新生國小和左邊的馬蘭國小,於是打道下山直奔學校去。
下山後左轉順新生路過去不一會就到馬蘭國小。
學校不在新生路上,而是要彎入平行的新社三街,這街比較窄小,不過學校很新,校門洗石子拱抱內縮,大門左側是「人」字柱接襯牆後續圍牆;右側短柱標大理石金字校名,接小門後襯牆續圍牆,右側設有警衛亭。
整個門面頗有某宗教團體精舍的印象,後來一查資料,果然,就是該團體在2016年捐贈的新校舍。
話說該團體大力在各地捐贈校舍,特別是921受損的學校有不少受惠該團體,只是他們對校舍外觀著墨甚深,清一色從外觀就可以嗅出濃濃的品牌味道。這樣的把個別宗教元素融入學校建築之中的展現,良窳是見仁見智,不過我還是要給予掌聲,願意為咱下一代貢獻,就值得我為此敬禮。
.
學校其實不大,就方正1公頃,目前23班5百多娃。剛剛門口那棟有宗教印記的ㄇ字大樓是最新的,望後面還有兩棟外觀紅色和綠色的大樓就是傳統學校建築樣貌,兩棟建築間設有大操場,只是學校除校門這部份有綠植外,後面就是只能看天空了。
學校繞一圈的圍牆也有看頭,紅底白圖,正面有許多當地馬蘭部落的生活寫生,側邊圍牆多屬學校生活教學的體育活動圖案。這四周屋宇不高,社區極為寧靜,算是一個很好的學校場域。
..
後來因為太陽太炙,他不想續留市區,而且安排的下個地點也有點車程,只好放棄回頭去新生國小參觀續往前轉台9線,越太平溪過橋後直奔豐年和豐田兩小去。
@台東台東,新社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