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野營初體驗:羅山林道南線

2024/02/0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露營是當代許多人喜歡從事的活動,但是野營可就不一定了——要自己找營地、自己背著所有行囊前行、自己想辦法煮東西找水。雖然諸多麻煩,可是我覺得野營才能真正親近大自然、避免人擠人,也更能在安靜的環境理清自己的想法。

距離我上一次野營已經有超過一年的時間了,這次和朋友們選擇了新手等級的羅山林道野營,搭配南線的原始地景、雲霧繚繞的氛圍、雨滴落在樹林間的迴響,自己煮的麵食與調酒,實在是種享受。

raw-image

想在羅山林道野營很久了,不過這次天公不作美遇上寒流來襲前夕,有所準備,卻也發現準備不足。


野營要注意什麼?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愛露營,但是野營跟常見的露營區是不太一樣的,可以先看看露營的幾個種類:


  1. 汽車露營:就是常見的開車到人工露營區搭帳篷露營
  2. 露營車露營:台灣比較少見,也需要一定的財力才有辦法享受
  3. 宿營:住在已經搭建好的山屋或露營屋內
  4. 野營:自行揹負或攜帶帳篷及露營裝備,抵達無人工設施的自然野外露營


由於野營去的大都是沒有人工設施的大自然裡面,就得忍受許多不方便——吃不太到好料、如廁不會很舒適、無法沐浴、得忍受低溫或潮濕或悶熱的變換天氣、承擔一點大自然潛在的危險,而且還要有能揹著所有行囊負重前行的體力;野營的好處則是:享受蟲鳴鳥叫的寂靜、徹夜星空或純淨的日出、傾聽自己的聲音。

延伸閱讀:《浪漫主義地理學》:從「不舒服」旅行中探索自我


野營營地怎麼選擇?

台灣其實有不少地方都可以野營,例如一些能溯溪的溪流邊,或是中海拔山區的林道間,像我這次選擇的羅山林道就是一個適合新手前往的野營區。

通常我會建議新手挑選野營地點時,出於安全考量,可以先選一些不會太深山、或真的沒什麼人去的地方,所以像是1,0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林道、離風景區不會太遠的海邊,都會是個不錯的開始。

只不過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堅硬、平坦的地方紮營,才會比較舒服;如果在山林間野營,需要避免在斜坡邊扎營,遠離有滾石的山坡,而且可以的話要挖個排水溝以防淹水;如果在溪邊野營,則要避免在河岸及河床扎營,免得碰上溪水暴漲的危險;如果在海邊,則要注意潮汐變化,不要離海岸線太近。

之前我在海邊野營,會儘量靠內陸一點的地方紮營。

之前我在海邊野營,會儘量靠內陸一點的地方紮營。

當然,出發前還是要看一下天氣預報,如果真的碰上大雨或雷雨天,還是取消計畫比較妥當。


帳篷、睡袋怎麼準備?

建議購買1-2人的登山帳篷(帳篷名稱減去1人睡起來較舒適,例如雙人帳睡1人、四人帳睡2-3人),用途較廣泛。重量低於2公斤比較輕便,另外建議是帶那種不一定需要營釘就能簡單快速搭建的帳篷,而且為了因應台灣潮濕的天氣,透氣性能也是重要的考量條件。搭帳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外帳一定也要記得搭上去,阻絕下雨天的雨滴和濕氣。

再來是地墊(防潮墊),主要是為了阻隔地上的溼氣,同時也能保護帳篷底部。至於天幕(或客廳帳)則是為活動空間遮風避雨的好夥伴,可以的話也能帶上。

帳篷好了後,就要來佈置內部的床了。首先是充氣床墊(或蛋殼地墊),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不然睡在凹凸不平、有小石小草的的地面很不舒服;睡袋則是保暖的重要裝備,千萬不能省。至於枕頭有人會帶充氣枕頭,我自己則是都用外套替代,少帶一點東西。

最後要注意的是,出入帳篷一定要拉好拉鏈,一來阻絕低溫與濕氣,二來避免小蚊蟲飛入帳篷內,而且夜間出入時一定要先製造一點聲響,先下走周邊可能潛在的野生動物,會比較安全。


食材飲水怎麼準備?

因為我個人不求吃好,所以都帶最簡單的泡麵出發(在野外吃泡麵,別有一番風味);如果是像以前的羅山林道能直接開車到營地旁的野營地點,那就會準備一點蔬菜或肉品,反正都可以丟在保溫箱內稍微冷藏。

比較麻煩的是飲水與烹飪水源,如果當地有水源可以帶過濾器並煮沸使用,如果完全沒水源,就必須背著瓶裝水行走。我自己都是選後者,而且兩天一夜的話至少會帶上4公升的水源。


餐具該怎麼帶?

食材跟水的問題解決後,那怎麼煮呢?

為了輕便攜帶不佔空間,我不會帶卡式瓦斯爐,而是十字爐架與小型瓦斯爐,也可以加帶個防風片幫瓦斯爐擋風。再來同樣為了節省空間,我會直接帶煮食兩用、有外延式把柄的鍋具與杯具,在瓦斯爐上煮完後可以直接拿起來食用;要注意的是這種鍋具一定要是鈦合金或鋁合金的材質,才能直接在火源上使用。

不能省的還有露營桌椅,是休息的好夥伴,桌子可以選擇蛋捲桌,比較好收納。


衣物、鞋子怎麼帶?

我的穿法與賞雪時相同:內層排汗、中層保暖、外層外套以防風防水為主。不過到了營地後要大量活動(搭帳、烹煮),因此還會帶個2套輕便的衣服替換。鞋子的話以防滑為主,因為下雨或濕氣會讓草地變得泥濘。一切都安置妥當後,我也會換上拖鞋讓自己舒服點。


還有什麼注意事項?

山林裡有很多自然聲音,例如山羌叫聲、蟬鳴鳥叫,要輕易睡著不太容易,而且如果天氣好,一早的陽光也會穿透帳篷,真正的讓你日出而作,淺眠或怕睡不飽的人可以帶個耳塞跟眼罩。


基本裝備清單——我的野營必備清單

野營最麻煩卻也嘴有趣的就是什麼都要自己來,能攜帶的裝備量受到限制,所以輕量化是重點,但又要如何在輕量化與求生必備之間取得平衡?我現在會攜帶的裝備中,認為必備的清單如下:

  1. 帳篷
  2. 地墊
  3. 充氣睡墊
  4. 睡袋
  5. 折疊椅
  6. 頭燈
  7. 露營燈
  8. 十字爐架與小型瓦斯爐
  9. 鈦合金/鋁合金鍋具與杯子
  10. 垃圾袋
  11. 衛生紙、濕紙巾
  12. OK蹦
我的野營攜帶清單

我的野營攜帶清單


上面這些東西,我全部會裝進一個75L的大登山包內。不過經過這一次野營後,「天幕」也將列入這份必備清單了,至於為什麼,就繼續往下看故事吧。


可歌可泣、藏有史詩的羅山林道

新竹五峰鄉的羅山林道是一個非常適合新手野營的地方,2年多前剛剛拿到重機,就跑過一次羅山林道北線,當時路旁許多的露營車、帳篷和野營好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2年後在朋友對野營的熱烈期待下,決定再訪羅山林道野營。

羅山林道北線

羅山林道北線

羅山林道是早期搬運木材的林道,如今林業停墾後,林道也就慢慢荒廢了。羅山林道曾是一片檜木林,日本政府看中了台灣中北部的樟腦等山林資源後大量墾伐,也在此與泰雅族發生過不少衝突,例如李棟山事件、霞喀羅事件,羅山林道再往南走一點的霞喀羅古道就是當時日本政府為了「理番」而開闢的。

國民政府來了之後,為了復育此地山林,開始種起了快速生長又好長的柳杉,柳杉雖然生長快速,但衰老的也快,而且對抗自然環境能力差,大量種植單一物種的情況下,生態條件反而沒有好轉,這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羅山林道的大片柳杉

羅山林道的大片柳杉

現在在古道上仍可以看見警備道路、隘勇線、駐在所等地標,加上大片環繞的柳杉,可以說台灣一部分的歷史遺跡與故事都藏在這些地景裡面了。

羅山林道分為北線與南線,由於南線坍方,路口處設置了禁止汽車進入的設施,所以大部分去野營的人都往路況更好的北線去。只不過在去(2023)年夏天時,為了保護水源,北線也進行了管制不讓車輛行走。考量到身邊朋友是新手中的新手,再加上不想人擠人搶營地,我突發奇想建議我們去較少人前往的南線看看。


就地取材、漫無目的的閒情野營

南線路況比想像中還差。我們出發時運氣不算太好,碰上寒流來襲前夕,雖然沒碰上大雨,但濕氣可不是普通的高,氣溫也不是普通的低,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把車停在入口處,步行前往尋找適合的營地。當然這不是碰運氣的作法,我是前看過別人期單車挑站南線的影片,在入口不遠處有1-2個適合搭營的空地,才敢這樣探尋的。

幸好,只要步行個5分鐘左右就碰上了一塊平坦的空地,我們馬上動身把所有家當扛下車前去搭營,為了夜間的照明,我們甚至直接撿起地上的樹枝當作燈架,真正實踐就地取材,不過野營就是這樣,用少少的物資搭建自己的家園,完成後還滿有成就感的,效果也不錯。

就地取材搭建燈架

就地取材搭建燈架

其實我之前會野營都是旅途中短暫停留,例如環島、例如登山、例如泡野溪溫泉,或是去觀星賞日出等等,畢竟野營有點健行或者挑戰自然的意味,比較少像這次是純粹為了到大自然睡一覺而野營,所以一切打理好之後,剩下的行程就是煮泡麵、煮麻辣鴨血鍋,喝酒打牌聊天,搭配南線的原始地景、雲霧繚繞的氛圍、雨滴落在樹林間的迴響,挺有意境的。

這次天氣冷,我們特別選擇了花雕雞泡麵上山,再搭配火鍋肉片、茼蒿、雞蛋,最後將酒倒入鍋悶住片刻,開蓋的香氣頓時將寒氣退去。整理好營地、忙完搭帳、行囊卸下、架好燈架,終於能休息時,在山中自行開火吃頓野味,太幸福了!

不過夜幕降臨後卻飄起了小雨,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天幕的重要,戶外活動被迫中止的情況下,也只能先躲進帳篷;沒想到這一躲就是直接到天明,整個營地濕噠噠一片。我過去野營的運氣不錯,都是豔陽天,這是第一次遇到陰雨不停的狀況,雖然有些經驗卻也盡顯狼狽,為了在寒流來襲前下山,我們決定早早收拾清理返程。


以前我總覺得野營是一個浪跡旅人的標誌,但是隨著年紀慢慢增長,才知道年輕真的是本錢,比較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玩這種有點極限的活動,但是無論如何,喜歡也贏的感覺不會變,未來就只是到底多久才會去一次的問題了。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