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才藝到發展孩子興趣與天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教改已二十多年,理論上透過各種政策與規定為孩子鬆綁升學壓力,但是從各種升學補習數量劇增的情況看來,壓力不減反增,大多數孩子每天要到處趕場去上課,往往比大人行程還滿,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多元入學的關係,可以透過才藝比賽加分的規定,許多家長就把學才藝當作智育考試般來要求,讓原本是陶冶孩子性情與發展孩子興趣的才藝,反而成了升學競技的比賽。

   根據統計,絕大多數孩子學才藝是由爸爸媽媽建議與決定的,因此,身為家長的大人,就要反省我們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動機。我覺得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同時透過多元的嚐試,引導孩子發掘潛能,培養出一生的興趣,在各種活動中,提供他們自我探索的機會。孩子學才藝若只是被當成升學加分的管道或父母炫耀親友的方式,實在是太可惜了,況且若太重視分數與學習成果,往往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反而得不嚐失。

  同樣學才藝,有可能變成技術的反覆操練與孩子的夢魘,也有機會成為陪伴孩子終生的興趣,讓他們更能品味生活,成為生命的活水源頭,其間的差別或許只是家長的態度與孩子自己的感覺。

  因此,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不過,也要注意到當孩子想放棄時,是否有其他非興趣或學習上的原因,也許是孩子不喜歡老師,或者老師教法孩子不適應,甚至只是才藝班某個孩子會欺負他….等等,若確定不是這些因素,再看他學習的狀況來協助。

假如孩子對某種才藝屬於高度興趣也具高度能力,那麼注意他學習的瓶頸以及晉階師資的選擇;若是高興趣低能力,那就當做是興趣的培養,重點在孩子的欣賞能力即可;若是低興趣但卻高能力,就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若是低興趣又低能力,也就不要勉強孩子,可以放棄做其他的嚐試。

  相對於讓孩子到才藝班學才藝,我反而比較喜歡鼓勵孩子從參加不同的社團中學習各種才藝。不管是學校裏的社團,民間團體的兒童團隊或社區裏的共學玩伴,因為社團活動幾乎是不花錢,(與才藝班一堂課數百元近千玩的學費相差非常多),所以在社團裏沒有家長或老師那種必須時時檢視進度與成效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在社團裏多了很多人際互動,彼此之間是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互相競爭的同學。

當孩子沒有壓力的在社團中,很高興地玩了一學期又一學期,這時候再視情況協助他們突破技術上的瓶頸,幫忙找專業的老師輔導學習,到了這階段,因為孩子產生真正的興趣之後,再花大錢才有效果,也比較值得。

如果孩子在求學階段,沒有特定的偏好或傑出的表現,這時候父母親有機會就盡量讓孩子接觸更多不同的活動與多元學習,然後有耐心地從旁觀察。

若是一時還想不出真正喜歡做什麼,也沒關係,很多人甚至要到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好一段時間後,才慢慢顯露出自己的天賦。不知想做什麼事時,只要把手邊該做的事確實地做好,把這個階段接觸到的技術或能力好好掌握即可。

我認為人不要太功利,壓縮了正常成長的歷程,太匆忙地跳過該有的經歷。有時候,跌跌撞撞反而比抄捷徑更能活出生命的精彩與美好。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學習一門新學問、一個新領域時,必須先找到幾本相關的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作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的安放在那個架構裡,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認知與記憶。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核心訓練重要的是慢跟轉。 慢,是訓練的動作一定要很慢,太快的動作都只會練到大肌群,只有慢慢做才練得到小肌群。 再來是轉,沒有做到轉,就不能叫做核心動作,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排列全都是斜向的,沒有直向,所以動作缺少轉時,這些斜向的肌肉只能練到一
 學習一門新學問、一個新領域時,必須先找到幾本相關的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作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的安放在那個架構裡,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認知與記憶。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期生涯規劃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家長在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未來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如何在家庭中幫助孩子進行早期生涯規劃: 探索興趣和才能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課程,找到他們的興趣和才能。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讓孩子參加社區活
Thumbnail
要為孩子學習才藝投入資金前,父母難免會考慮他有天份嗎?這對孩子有幫助嗎?甚至以後他能靠這吃飯嗎? 講到這,大家應該就知道八字中能靠才藝吃飯的組合大概就是『食傷生財』了,不過這並不代表沒食傷的孩子就學不好才藝,只是他不愛表現罷了,而且有時原命局中雖沒有,但大運卻補上了,那就是有用。 所以若你預想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期生涯規劃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家長在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未來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如何在家庭中幫助孩子進行早期生涯規劃: 探索興趣和才能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課程,找到他們的興趣和才能。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讓孩子參加社區活
Thumbnail
要為孩子學習才藝投入資金前,父母難免會考慮他有天份嗎?這對孩子有幫助嗎?甚至以後他能靠這吃飯嗎? 講到這,大家應該就知道八字中能靠才藝吃飯的組合大概就是『食傷生財』了,不過這並不代表沒食傷的孩子就學不好才藝,只是他不愛表現罷了,而且有時原命局中雖沒有,但大運卻補上了,那就是有用。 所以若你預想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