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流行音樂於近年稱霸全世界,世界各地均有不少韓流組合或歌手的樂迷,於全球的市場亦正在成為主流,甚至坊間已將K-pop的發展史劃分成三個重要時期,現今則踏入了「3.0」時代。不過,韓國音樂發展多元化的背後,已出現了被批評失去韓國特色的發展方向。現時K-pop的發展模式與以往有何不同?為何現今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甚至出現了批評的輿論?
K-pop的發展史大抵可追溯至90年代中期,當時受到唱片公司的企劃改變成「偶像育成」的方式培訓新人 (有看我的著作《韓流是這樣煉成的!》就知道了解SM娛樂創辦人李秀滿如何成訂立「偶像方程式」的始祖),從1996年左右出道的組合H.O.T起,男子、女子或男女子「偶像團體」多不勝數,如水晶男孩、S.E.S、Fin.K.L、神話等。
而在上述偶像團體大受歡迎前,亦有被稱為成功「改變大眾文化版圖」的組合「徐太志和孩子們」及「DEUX」為首,聚集了不少樂迷,只是他們是在企劃公司的戰略性製作下組建的組合,與「偶像團體」的模式稍有不同。不過,由於他們的反叛、青春及破格形象予人有反對傳統文化的束縛的印象,針對渴望自由的10多歲同齡文化的主題和音樂獲得了旋風般的人氣。他們的時代被劃分為初步發展的「1.0」。
而「2.0」就是大眾廣為熟悉的時代,除了2004年出道的男團東方神起外,還有Super Junior、BIGBANG、少女時代等能夠進軍亞洲多個國家及美國市場的組合,歌手Rain及BoA等亦是推動韓流功臣之一,令沉寂一時的K-pop重新崛起,同時歌曲亦轉向以跳舞及「洗腦式」節奏吸引大眾注意,而且逐步吸納全球流行的音樂風格製作,以大眾化的方式進軍海外。
來到2010年代被稱為K-pop的盛世時期,企劃公司繼穩定本土化的戰略後,偶像團體於K-pop的佔有率幾近飽和,因而改以攻向全球戰略,除了不同團體善用流行的媒介與歌迷溝通,構成強大的消費群眾外,還會視被稱為「夢想屏障」的美國Billboard排行榜作為攻略地,以男團防彈少年團 (BTS)取得冠軍歌起打破全球市場的堡壘,後起之秀均利用此面向全世界的戰略取得知名度,完全擺脫了之前一直守護的神祕主義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