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首爾之春》後,我向圖書館借來了這部改編電影裡的主角之一,鄭昇和將軍所寫的《將軍之夜》來讀!(當然還沒讀完,而且續借了兩次!)對於韓國影視與鄭昇和將軍願意把這段歷史拍出來或寫下來,讓讀者或觀眾能一窺這段歷史,實屬不易!一來要還原當時的情境,哪些枝微末節需要留意,哪些則需要精準的敘述都需要小心翼翼,二來要一個將軍被拔除軍銜後,面對「軍人干政」對民主國家產生的衝擊,都是令人想一窺的作品,這大概也是韓國影視在處理這些歷史事件讓人看得過癮,而令人想從中再尋得其他電視電影來串接的原因。
在看《首爾之春》之前,相關跟韓國歷史有關的電影,我也看了幾部,前有連接至這段歷史刺殺朴正熙(朴謹惠的父親)的《南山的部長們》而在《南山的部長們》前可以再看《總統的理髮師》(李承晚的選舉舞弊事件到朴正熙上台)往《首爾之春》之後接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看全斗煥上台後的光州民主化運動⋯⋯這樣前後的串接看著,不一定能知道歷史的全貌,卻能夠從中去挖掘那些可能已經沒有人提起的,或說來話長的民主歷程,以及鄭昇和將軍在書裡所述關於自己(軍人)與社會和政權的關係。
《首爾之春》講的是全斗煥奪下政權的過程,發生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那一夜(同年在台灣十二月十日發生《美麗島事件》),整部電影裡應該幾乎沒有女性?集合了韓國眾多中壯年男星(都是叫得出名字的那種)對於不熟悉韓國這些歷史的人,看來會有點吃力,需要一點前因後果的連結,對於「軍隊組織」不是那麼理解的,看來也有點費力,裡頭實在出現太多軍階、部門要記,而片名那個「首爾之春(韓文直譯是「首爾的春天」)更是會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費盡腦力想著「到底,誰爭贏了算是春天呢?」到底誰才是「正真的」正義的那一方呢?在政治權力的角力之下,除了在上位者掌控了他們想有的權勢之外,誰才是真的領導國家走向更光明燦爛的那一刻呢?(後可再接《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韓國影視在這些歷史事件(或社會事件)的改編,經常讓人看著看著就想回頭去查找相關資料,從這些事件裡去探索。還是得要說台灣的影視發展在這一塊還是極為薄弱的,就台灣歷史來看,能拍的主題實在不少,像是作票事件在《總統的理髮師》裡稍稍提到了李承晚的舞弊,台灣有許信良的「中壢事件」可以拿來寫成故事(免得年輕人都可以隨便說作票很容易,還輕易地相信~~~XD)甚或美麗島事件要拍成影劇應該也是一部相當精采的作品。(可惜了《國際橋牌社》是提到了李登輝上台後一些台灣政治角力的事件,但不夠深入就是。)
串連著看這些韓國電視電影,令人頗滿足的,像在上歷史課一樣!不論每一次看哪一部,都有那種想要在腦中搜尋這部電影的主角或故事是從哪一部的延伸?可以從中往歷史再探索,對於觀看歷史的角度,便不再那麼單一的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說出來的那些,才能進而明白「歷史」本來就是看誰站在什麼立場告訴你,就好比:究竟是站在抗爭現場的群眾是暴民,還是掌握軍隊、操弄人心的政府是暴政呢?
《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 봄)/2023
導演:金性洙
編劇:洪元燦、李容鍾、洪仁杓、金性洙
史實:雙十二政變
主演:黃晸珉、鄭雨盛、李聖旻、朴海俊、金成均
圖片來源:韓國電影資料庫(K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