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58)給愛德琳的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ichard Clayderman《Ballade pour Adeline》




有關法國「Delphine–公司」的傳奇,這是五輯中最後的一輯,亦是達芬五虎中最成功的人物出場,他就是當代的鋼琴王子「Richard Clayderman」。「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 Olivier Toussaint 是商業奇才, Paul de Senneville是樂壇高手,他們要精挑細選,佈置捧紅獨立樂器的樂師,Paul 更要一一為相中的樂師量身訂造,用樂手慣用的樂器替他們作曲,並且還要求每一首都是「成名作」。


第二位被選中的人就是 Richard Clayderman,他在 1953年生於巴黎,十二歲時入讀巴黎音樂學院,廿三歲參與「達芬唱片」的面試,因著琴藝的高超與及溫文儒雅的英俊外形得以取錄,1976年Paul 為女兒「愛德琳」創作了一首樂曲名為《Ballade pour Adeline 給愛德琳的詩》,他憑直覺就認為用鋼琴演繹必會一嗚驚人,由於計劃中要捧紅不同樂器的樂師,結果 Richard Clayderman 真的就憑此曲扶搖直上,連「吉尼斯世界全書」亦把他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鋼琴家」。


Richard Clayderman 對全球都做成了一定的影響,只要有中產階層興起的地方,無論日本、台灣、韓國,少年人都因著他的琴藝而仿傚他,學鋼琴的人哪有不曾彈奏過他的樂曲?


琴藝技巧高超的高手比比皆是,但 Richard Clayderman 自有一套「滑奏」和「花之舞」的技巧,是他個人的獨門武功,在很多演奏上根本可以辨認出這些「指紋」,這也是他的個人魅力所在。


今日,71 歲的他仍在摸索最新的混音技巧,這裡頭確實需要編曲天份,2023年最新的演繹,他仍是喜歡同是法國大師 Paul Mauriat 的成名作 《Love Is Blue》,經典的名人演繹經典的名曲,雙得益彰。


Richard Clayderman《Love Is Blue》2023 Version





avatar-img
115會員
534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Jean-Claude Borelly《Dolannes Melodie 》 之前三輯一連串介紹了法國「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的野心, Olivier Toussaint 是商業奇才, Paul de Senneville是樂壇高手,他們要精挑細選
Jean Philippe Audin 《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 對於「樂師」在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成名作是否一種羈絆?如果一生的事業,總是無法超逾賴以成名的初期起始飛升之作,是否一種遺憾? Jean Philippe Audin 1955年生於法國,極其熱愛演奏大提琴,日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Paul Mauriat 《Rain And Tears》 1981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 『Chariots Of Fires 火戰車』,Vangelis 憑此電影主題曲譽滿天下。 Demis Roussos 與 Vangelis 是老戰友,他們因政治因素同被希臘政府流放,旅居法國,早
Vangelis 《Chariots Of Fire》 1924 年巴黎奧運會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英國選手代表 Eric Liddell 拒絕在禮拜日出賽,因為星期日是敬拜 神的日子,這名虔誠的基督徒並不是故作驚人,而是他對 神真正的順服,Eric Liddell 後來成為來華宣教士,
Jean-Claude Borelly《Dolannes Melodie 》 之前三輯一連串介紹了法國「Delphine – 達芬唱片公司」在 1974年 起始成立的野心, Olivier Toussaint 是商業奇才, Paul de Senneville是樂壇高手,他們要精挑細選
Jean Philippe Audin 《Toute Une Vie 只此一生》 對於「樂師」在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成名作是否一種羈絆?如果一生的事業,總是無法超逾賴以成名的初期起始飛升之作,是否一種遺憾? Jean Philippe Audin 1955年生於法國,極其熱愛演奏大提琴,日
Nicolas De Angelis 《Quelquer Notes Pour Anna 安娜小箋》 Olivier Toussaint 在法國樂壇是一位大忙人,Paul de Senneville 可以說是他的御用作曲家,兩人合作的創造簡直左右了樂壇舞台,他們在 1974 年成立了「Delp
Ron Goodwin 《Theme From 633 Squadron》 偉大的創作是怎樣產生的?歷史上有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亦有過太多的感人事跡,戰事結束不久,很多「名」戰役場景被撰文成書,這裡面看到另一種「文學寫作」,字裡行間包含了「官階」、「武器型號」、「地
Paul Mauriat 《Rain And Tears》 1981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 『Chariots Of Fires 火戰車』,Vangelis 憑此電影主題曲譽滿天下。 Demis Roussos 與 Vangelis 是老戰友,他們因政治因素同被希臘政府流放,旅居法國,早
Vangelis 《Chariots Of Fire》 1924 年巴黎奧運會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球的事,英國選手代表 Eric Liddell 拒絕在禮拜日出賽,因為星期日是敬拜 神的日子,這名虔誠的基督徒並不是故作驚人,而是他對 神真正的順服,Eric Liddell 後來成為來華宣教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
Thumbnail
✏️長崎原爆資料館參訪筆記 這是丹家大推必訪的一個展館,裡頭展示了當年原爆遺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倖存者珍貴的影音資料,以及輻射線與核武器所帶來的危害,鉅細靡遺地呈現了原爆的所有經過,而且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知識濃度高再搭配圖片與實物的震撼,比閱讀歷史教科書還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經常聽到身體不適、肌肉痠痛的客人,說道:我現在的不舒服是太久沒運動,造成肌肉量不足,所以東痛西痠。 仔細想想,肌肉量不足難道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嗎? 我觀察,全身不舒服的人,都有個共同狀況......
Thumbnail
某年某月某日,接到藝文陣線同伴捎訊,問我有沒有空陪走廢墟。廢墟?聽來有趣,便跟著玩玩。沒想到廢墟真的是廢墟,有些廢墟到其實我會害怕(噓,不要跟別人說),而這些廢墟的過往,則是城鎮故事的交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967年由Scott McKenzie創作的熱門歌曲《San Francisco》,該曲一度在美國和歐洲引起熱潮,吸引大量年輕人造訪這座城市。此外,70年代大量輕音樂團體以古典樂風格重編流行曲,文中並介紹了多位演奏此曲的著名音樂家。這些演繹版本各具特色,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競爭的魅力,
Thumbnail
《Till》是一首法國流行曲,卻有英語,有義大利、德語、芬蘭語版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去見證法國音樂文化的軟實力並非浪得虛名。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
Thumbnail
✏️長崎原爆資料館參訪筆記 這是丹家大推必訪的一個展館,裡頭展示了當年原爆遺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倖存者珍貴的影音資料,以及輻射線與核武器所帶來的危害,鉅細靡遺地呈現了原爆的所有經過,而且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知識濃度高再搭配圖片與實物的震撼,比閱讀歷史教科書還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經常聽到身體不適、肌肉痠痛的客人,說道:我現在的不舒服是太久沒運動,造成肌肉量不足,所以東痛西痠。 仔細想想,肌肉量不足難道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嗎? 我觀察,全身不舒服的人,都有個共同狀況......
Thumbnail
某年某月某日,接到藝文陣線同伴捎訊,問我有沒有空陪走廢墟。廢墟?聽來有趣,便跟著玩玩。沒想到廢墟真的是廢墟,有些廢墟到其實我會害怕(噓,不要跟別人說),而這些廢墟的過往,則是城鎮故事的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