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為的是離開舒適圈,試著找回自己
113.2.11
昨天原本要去的”天使瀑布”因車資太貴(今年清邁多了個叫車軟體叫blot—類似台灣的uber—)所以放棄了,小女把昨天手機之所以須送修歸諸於沒去瀑布的關係,今兒特別又提起要不要去那兒走走(換言之,那兒的頻率與她相合,後來才知她出國前有友人告訴她走法,以及此處必須拍攝的景點),所以就去了。
昨晚在夜市時,小女提及小琴出來穿運動服,看起來很不搭,市場的衣服多又美,來這兒就得有點這兒的樣兒,因此買了兩件洋裝,今天就穿著昨晚買的衣服,看起來果然漂亮多了(我對衣著不敏感,也不在意,聽了小女的話,才驚覺此方面的魯鈍:你看,頻率對了,你就察覺了。而,女生穿什麼衣服好像真的差很多。)
人工堆疊出來的景點,看起來每個地方都很美,驚喜的發現到第一個瀑布,小琴想找個地方拍照,腳一滑往下一倒,我就在她身後,被她撞到後,右腳只能往後跨,後面是礁石,幸好沒被絆到,但身體也差點跌倒。旁邊一個婦人大叫:「小心,小心,有沒有受傷?」然後急著過來看看狀況,後來一問,原來也是來自台灣。(你看看,緣到了,就是這麼莫名其妙的碰上了。)
邊走邊拍了好一會,小女突然秀出兩張照片說:「這兩處是網推必拍的。」其一就在我們休息的小休閒屋上面,木樓梯斜著往上,沒有柵欄,最上面是個四方形的木框,人扶著木框手指向遠方,請人從下往上拍,像仙女?象徵希望和征服?我懼高,單單看那木梯就腳軟…,她們拍完後,回屋來,又有新花樣,從攝錄從窗外走過的情景,窗外是大片花園,人從遠方慢慢的走近,走過,走遠,就在那大片的花當中……她們連演了好幾遍。屋內鄰桌三個大陸人小聲的在談論他們認為的台灣…我邊看妻女帶點興奮的重演、重攝,耳邊也不得不聽到有人在談論台灣,心想著:這麼美的地方,你們幹嗎還滿懷著憂患意識…,真個是今夕何夕啊。
小女指著最後一張有著愛心形狀的樹,我拿著她的手機問掃地阿姨,她指著右前方,嘴裡急切的說著,我們聽不懂,但大概知道她的意思,也感謝她的協助。三個人,努力的往她指的方向走,注意看著各處的樹形,走遍各種地形—進入山洞,走過隧道,登上小丘,跨過水潭(當然都是小小的)—都找不到,最後正要放棄時,小琴突然指著經過的縷空門廊牆邊一個小小的愛心小樹形說:「在那裡!」真的很無言,看著照片上的頭像,以為是在兩棵成愛心形狀的大樹間拍的,所以看到有樹就趕快觀望,沒想到…(旅遊好玩的就在這兒。沒有出乎意料,何來啞然失笑?)
回飯店後,待到黃昏決定去找吃的,順道去逛清邁最大的僅週日開市的夜市—站在十字路口,四條筆直的馬路都成了綿延數公里的夜市—。路過Kat's Kitchen,查了下網路,評價還不錯,室內室外都有桌椅可供入座,點了三道泰國菜,分量都很大,也有芒果冰沙,最後點了顆椰子,哇,贊。
還沒天黑夜市就已開張,小女問我要不要先去柴迪隆寺參觀—該寺是清邁六大寺廟中最為著名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聞始建於1391年,直到15世紀才正式完工,高82公尺、底層直徑54公尺,是當時清邁最高的建築。後來因地震造成頂部倒榻,1990年始重建,但也僅修復部分地方。其餘則保留古蹟樣貌。最明顯的就是佛塔四面階梯斜坡兩側的護法龍,有幾隻比較新,有幾隻則又維持時間風化的模樣,或許是因保留歲月洗禮的痕跡,此寺才如此引人入勝吧?
但我要說的不是寺廟歷史和建築(這些都可在網路上搜尋到,甚至比遊客的介紹更清楚。)我從小門進去,結果需買票,繞著風化的佛塔走了一圈,頗興思古之幽情…小女他們等得不耐煩,我慢慢走了出來,問她們在那裡?結果她們說在門口,賣票入口不能出來,我走到出口,結果發現出口處沒人看管,遊客可以隨意進出此寺。我以為她們在門外,結果是在寺廟前面。買票的錢不多,然而,心裡有受騙的感覺,什麼幽情都變成了怨情了。(要嗎全部收費,要嗎都不收費,搞一國兩制,感覺奇差。)
週日夜市之大前已述及,小琴唸過幾次想請街頭藝人畫張素描(之所以唸過幾次,乃因此意念的頻率觸發了你。)於是我們就找了個街頭畫人像的藝人,他照相後告訴我們先去逛逛,四十分鐘後再回來取,我們一小時後回去(先到路邊去按摩),結果他才剛畫了輪廓,說要再等一會兒(問題是根本不知還要等多久?)我們只好再約定好集合時間,站著不動的話,熙來攘往的人潮會讓你不停被碰到,因此我們各找一條馬路往前閒逛(你知道嗎?那馬路幾乎走不到底,到處都是人。)我的腰酸到舉步維艱,但也只能勉力前行,走不動的話就找路邊角落休息一下……此次旅遊酸痛隨身,是最大的苦處。
回旅館後,跟櫃枱買了瓶酒,三人邊喝邊聊,服務人員說要送我們每人一小杯他們特別為我們調的雞尾酒,問我們要不要品嘗一下,我們怕麻煩人家,就婉拒了。回房後覺得有些不近人情,也有一些失禮,較佳的做法是歡喜接受,並誠摯道謝,甚至請他們也品嘗一下我們從台灣帶去的點心。之所以會有此想法,乃因突然記起此前聽的podcast,生病的受訪者提到,雖然還站得住,但搭車時有人讓座,仍然欣然接受,因為接受幫助或者接受好意,本身就是善意回應,協助者會因而更勇於協助—想想人家好意卻被拒絕時,心裡可能的委屈、難過一,以往認為不要輕易麻煩別人,事實上,可能是過慮了。你看看:頻率對了,你就察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