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隨筆 倫敦之於我

2024/02/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生日,我要去倫敦」

10年前的生日,爸爸隨口問了生日禮物想要什麼,我想都沒想就開口要了一張來回倫敦台灣的機票。當然是立刻被以一個人去倫敦多危險、人生地不熟等等原因被否決。但在我不斷教唆(?)以及善用身為老么的優(攻)勢下,說服父母讓我一個人踏上歐洲。

18歲,高中畢業前一個人拖著行李,飛往倫敦。

永遠記得那時買了旅遊書,訂了青年旅館,紮紮實實地安排了這趟旅行。和早已在英國讀書的Tim想著到時要看哪一齣音樂劇,他來倫敦見我時要帶我去吃哪一家下午茶。西敏寺地鐵站一出站,映入眼簾的大笨鐘與國會大厦,像是久違的好友一般說著「你終於來了」我終於來了。

那是10年前,我第一次造訪倫敦,也是第一次深深地愛上它。愛的不僅是那些電影裡的場景、英倫文化深厚的底蘊,還有倫敦允許我釋放那桀驁不羈的自己。那是生命的轉捩點,而它來的正是時候。那之後的四個暑假,我都會因為想念倫敦的空氣、地鐵的聲音而一再地回訪,而每每離去前最令我不捨的,永遠是這座城市給的自由。

那是一種渴望見到深愛的人一般的思念,我會在見不到它時,打一篇長長的文章,傾訴我的想念。

讀研究所的日子,更是毫無顧忌地享受倫敦給予地一切,它是這樣無私地、無止盡地給予,給予我創作的靈感,給予我改變的勇氣,更重要的,是給予當時的我成長的動力。從遊客變成留學生,從未踏進東倫敦的我,讀書時在郵遞區號開頭為E的東邊,找到了一種歸屬,沒有光鮮亮麗的維多利亞建築,沒有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但這裡充滿藝術與認真生活的人們,真正屬於倫敦的生活。雖然後半段的學生生活被疫情著實的摧毀,但也讓我更加確定我與它的連結。

疫情後,也許是積年累月的牽絆讓宇宙終於答應許我一個願,我又回到倫敦。但這次,它不再只給我浪漫、成長與自由,它給我更多的挫折跟挑戰。它給我的,是真正的生活,是它最真實的樣子。這兩年在失敗裡常問自己、問另一半,我是不是還對倫敦抱有憧憬?

「向下紮根的過程很漫長、很困難,但根越深,才能汲取更多養分,向上成長茁壯」看著家附近的一棵樹,另一半這樣說著。


3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