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趟旅行,我什麼都沒想通怎麼辦?」
那是個夏夜涼風的晚上,我跟寶熊牽著手走在街道
時間回到去年的8月,
我正準備要出發期待已久的歐洲大旅行
內心有點忐忑,揮別家鄉 90 天
我能在這趟旅程帶著更好的自己回來嗎?🤔
老實說,比起路途的危險,我更擔心空手而歸
寶熊轉頭看著我,輕聲的說
「你知道嗎?在我身邊有一些朋友,他們可能不太喜歡、滿意現在的生活,也常常會抱怨。但是他們再怎麼不開心,卻都沒有嘗試為生活做出一些努力或改變」
我希望你知道,單單這個願意為迷惘中的自己去尋找的「行動」,就已經是個很棒的事情了!
寶熊就是這麼個,看重「過程」多於「結果」的人。
也是因為有他,我才能撬開心裡那個「必須追求優秀表現」的枷鎖。
大旅行出發前,我跟寶熊才剛結婚幾個月
我記得我阿嬤還特地打給我唸了一頓
「沒有人剛結婚就自己跑出去旅行三個月啦!」
生怕初為人妻、人媳的我不懂事
雖然電話上,我理直氣壯的頂回去
畢竟我其實在 2020 Covid 那年就打算帶著遠端工作去旅行
而結婚其實應該會早一年,但因為習俗關係而延後
兩件我都想做的事情,因為各種原因延到 2023 而已,沒有先後順序吧!
但後來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段婚姻
或應該說,這段與寶熊的關係,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勇氣
而其中珍貴的點,還是回到他「重視過程,而非結果」的價值觀
老實說,讀書或工作對我來說不太難
我很容易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也很習慣收到別人的肯定或周圍人的讚美
或許非其他人的本意,但在這個循環過程中
我發覺我把自己跟「外在表現」劃上等號了
「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是我表現好而來的。所以我必須繼續表現好,才能得到一樣的喜愛」
就像選美小姐頭上的后冠,我把這個枷鎖戴在頭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從單純的鼓勵變成了莫名的責任
認識寶熊大概五年的時間
他的存在對我來說就像一池湖泊
寧靜、包容卻又充滿力量
我在婚禮致詞上提到一段 👉🏻
“我是在 2022 年開始接觸心理諮商與內在探索的。
我們知道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
我們必須極大安全感與包覆下,才會有勇氣向內探索的。
而這段與寶熊的相處,讓我知道「我不用那麼努力去追求表現、去證明自己」。
而我也因此有機會更多思考 —我為什麼這麼努力?我又為什麼努力?”
Oops, 幾乎把婚禮致詞講成個人演說了!🤣
時間快轉到 Gap Year 將滿一週年的現在
有時候看著寶熊早早出門工作的背影
還是會陷入三分鐘小劇場,想說這樣的我會不會很廢?
但或許,與其擔心寶熊怎麼想
更需要學會欣賞過程,而非只在乎結果的人,是我自己呢!
- - -
*書寫之路漫漫長,若文字有帶給你些些感觸,歡迎多留言跟我互動呦💛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N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