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說逐字】23Q3 新纖法說會:紡織最壞已過、2024 緩復甦、服飾品牌庫存顯著下降、纖維稼動率九成

2024/02/19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閱讀說明: 本站法說會逐字稿,都是工作之餘,額外花時間心力所整理,希望分享更全面資訊給投資人,也歡迎讀者小額回饋、贊助,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也給我更多動力做下去。部分公司雖非熱門股,卻有助於觀察產業概況。
以下為法說會內容,建議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簡報搭配文字服用,效果更佳:

本次法說會五大重點

  • 2023 年 11 月年增首度翻正至 +15.7%,(編按:2024 年 1 月營收月增 +9.76%、年增 +31.8%)。公司認為,紡織業景氣已自 23Q3 落底回升,2024 年將緩步復甦。
  • 產能稼動率方面,長纖維最低一度掉至 50%,幸好目前纖維整體已恢復至九成;塑膠酯粒稼動率 100%;工程塑膠六成(主因為歐洲市場疲軟)。
  • 目前終端品牌客戶庫存有效去化,以 Nike 來說,庫存最高較疫情前上升 70%,目前降至增加約 30%。各品牌訂單也逐漸回溫,但從長大單,轉為短急單。若美國聯準會降息,將有利服飾消費復甦。
  • 面對台灣收碳費及 CBAM,目前公司 r-PET 產能共計 25 萬噸,其中泰新廠 21 萬噸為 cr-PET 特殊製程,有利於因應客戶不同回收料比例要求,但尚未完成認證。
  • 與比利時公司合資生產半導體用雙氧水,預計 24Q2 量產、24Q3 貢獻營收,惟貢獻度與 ASP 等公司不便透露。

法說會內容

首先,我們看一下截至 11 月以前的營收概況,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營收下降約16%。這主要是由我們的PPT base工程酯粒所致,原因是歐洲市場經濟相對疲弱,影響了需求、整體量與價,造成 16% 當中近六成皆是此產品影響。

raw-image

2024 台灣要收碳費,歐洲也即將於2026年開始徵收碳邊境稅。為應對潮流,我們設定目標,到2025年減少 7%,2030年減22%,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排放目標。根據這一目標,我們設定了六大方向策略。

raw-image

簡報中的下一頁詳細介紹了這六大策略。首先是燃料替代,短期我們已經開始進行工程設計、發包,將燃煤改為天然氣。第二,提升能源,我們過去一年投入提高效率的馬達研發、汰換效率差設備,這邊比較特別的還有厭氧系統,以前水處理是耗氧系統,現在的系統不需要打空氣、養細菌。以前只在觀音廠,現在擴大到中壢廠。

能源方面投資,預計未來規劃的太陽能部分將達到80MW。風力發電部分也在規劃中,並計劃在明年開始、每年購買800萬度綠電。再來,碳盤查已經做完了,接下來在做碳足跡認證。最後循環經濟,有發展低碳產品,如織物回收、rPET製程等。剩下是綠色產品開發,如碳捕捉和低碳產品。

raw-image

介紹產品應用,我們追求多元發展和持續創新,如果產品單一,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我們產品應用包括食品包裝、服飾、戶、外汽車、光電、環保素材和數位金融。

首先食品包材,我們已建立高門檻,包材應用到醫療級。在戶外方面,除了一般服飾,我們還進入戶外高強度使用,如風帆、建築工地的保護網。

汽車材料方面,這一波新能源車成為風潮,我們也開發很多,好比推出新材料如彈性體,可以應用於汽車排氣管等。光學材料方面,我們擴展了光學膜應用,包括高機能光學膜。

環保素材方面,我們推出了物理回收、化學回收的兩大主要產品,目前已經完成建置產線佈置,並開始量產。

數位金融方面,我們董事長以前從證券業出來,新光證券,也是全台最早導入網路下單。目前與金融業合作,實現了數位金融的目標,此外還有新光國際租賃,包含汽車、太陽能交易,擴大到金融租賃部分。另外,資訊方面也投入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這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布局。

raw-image

除了多元產品之外,我們持續進行新產品開發。左邊是光學領域創新,如低彩虹膜,用在手機壓的時候不會出現彩虹痕,此外針對摺疊手機,有可折疊式光學膜等。右邊,是織物到織物的回收,還有回收的防水透濕膜等,有些是自行研發,有些是外面資源或客戶合作。

raw-image

在財務方面,我們在過去一年受到環境影響,2022 年 Q3 開始往下走,直到 2023 Q3 才開始比較明顯往上,產品也比較明顯復甦。

raw-image

近五年財報。我們純益率一直維持6%以上,2023年是比較不好,3.5%,整個純益率是比較低的,有幾個因素存在。我想大家知道第一個所謂的我們的客戶庫存非常多,所以事實上需求都很弱。

第二部分是整個世界的升息、通膨的部分,美國應該從去年3月開始,它開始升息,從在0.25~0.5升到去年年底,2022年底12月拉到4.25~4.5,所以一年當中拉了4%,所以利率非常高,我想這個之下所有老百姓的消費應該整個縮手,所以事實上影響非常大的。

第三個因素是中國的影響,事實上中國的復甦速度不像想像中那麼快,比較延緩一點,影響到我們整個獲利這個部分。

raw-image

接下來,財報去年同比的部分,每股盈餘大概衰退76%,雖然是維持獲利,不過非常艱困,這是跟去年同比的部分。

raw-image

雖然整個大環境不好,事實上我們還是擴大運營規模。泰新擴建案,年產能21萬噸,今年6月開始投產,花了將近30億的資金,在6月份已經開始投產,最主要的產品是cr-PET化學回收的PET。這個是未來一定流行,這個是主要我們利基的產品在這邊。

第二部分是物理回收,台灣持續擴建,我們目前就mr-PET部分中壢場持續在做,同時在大陸的工程塑膠我們持續也在擴,今年又增加一條線,應該是第四季開始投產。另外是我們的假燃機太舊換新,老設備沒有競爭力。

另外是跨領域的部分,半導體用雙氧水,我明年的第一季開始要投產,這個是在台南的部分。我們為了研發的能量和提升,所以事實上我們又投了一個資金要做新的 Pilot。剛剛談的物理回收部分來講,事實上我們覺得這個量一定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自己持續投資增資這一塊。

最後一個部分是新光幼獅的部分,事實上是我們未來50年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基地,11 公頃,詳細的部分後面會談,這是我們未來一直到2030年之前的計畫。

raw-image

先談一個跟比利時的合作案,新碩先進化工,這個廠已經建好了,應該是在明年第二季就會投產,我們投入是接近最高的雙氧水等級,所有半導體業者都是我們潛在的客戶。

剛剛談的新光幼獅的開發計劃,這個部分來講包括4個層面,第一是我們要做一個青年創業村,第二是智慧製造的廠區,再來是智慧物流,最後是生態園區,預計是未來8年我們要投入45億,在這個計劃裡面,細部規劃目前正在做,很快可以開始進行落實。


法人 QA 環節

Q:是不是可以談明年三條產品線的成長率?第二個問題是,剛提到半導體用雙氧水,是不是可以談一下它的應用環節在哪?營收跟獲利的貢獻的看法?

我們其實分析過,我們製造分三大部分,最大部分是在塑膠,第二部分在纖維、在光電等等。我們可以分析,過去這幾年事實上變化比例不大,因為每個產品大類裡面會持續在擴建,你可以往前看我們前幾年法說會資料,營收來講佔的比例其實都差不多。

明年展望來講,2022年大概第三季開始往下走,2023年第三季開始我們覺得感受比較強烈,開始往上,所以我們整體看法是說應該目前來講是最差的已經過了,明年來講應該是慢慢復甦回來。我們是比較是正面,但是也蠻保守的,因為事實上還是要謹慎一點,有機會大家可以聊一下有很多變數在那邊,我想慎重一點,但是我們覺得比較比較樂觀,看待這個事情,我們覺得是慢慢會又回來,這是我們看法。

雙氧水的部分來講,事實上我的部分主要用在半導體晶圓的清洗部分,但是明確講,這個東西明年第二季會投產,是我們跟比利時公司合作,它是非常成熟在雙氧水的部分,我們是覺得很快可以做認證,完成之後就開始投產,其實現在正在認證當中。

我們的定義就是在做最高等級的 G5,它雜質最少,所以比較有辦法用到半導體,類似我們常講的線路最窄才可以,如果要用到面板,可能 G2、G3 就可以了。


Q:雙氧水營收穫利的貢獻大概會從什麼時候開始發酵?您評估大概比例多少?

現在我們真正會貢獻母公司的營收應該是第三季。粗估來講,事實上他們給了一個營收數據,因為量已經換算單價就知道,容我之後跟大家報告,因為畢竟跟人家合資公司在一起,所以很多資訊我要考慮到對方,不過下次只要任何進一步消息,我們會主動跟各位朋友講,這樣可以嗎?不過他在貢獻應該說明年第三季,貢獻就會進來,這是蠻明確的。


Q:新產品開發的部分,可撓式光學膜對未來的看法?

可彎曲的薄膜。目前我想很多家手機業者都推出來,所以我們預期的產品來講是越來越流行,其實我們只是當中某一層,因為你知道面板裡面非常多層,實際上我們整體用量是在裡面一層,整個用量來講也不會說非常多。這對我來講是一個技術門檻,至少我們是已經打入供應鏈裡面去。


Q:紡織回收,可以紡織透過回收再繼續使用,我不知道我們在這邊的進展?或者是未來的應用的部分?

這個議題事實上非常大,我大概說明一下,事實上我們目前最多的就是瓶子的回收,這個叫寶特瓶回收。我們現在一般用最多的就是物理回收,剛才談的台灣直接回收之後,直接可以做出來造粒,造粒完之後可以用什麼,也可以用在寶特瓶裡面,也可以用在織物上面、薄膜上面都可以用,這個是瓶子回收的部分。

但另外一個最大的議題是織物回收,我上面寫的的部分,事實上難度非常大。比如說衣服好了,如果說你有顏色,顏色怎麼去除?第二個,如果你衣服裡面有些OB,跟PET材質完全不一樣,如果你不把OB拿掉,你後面是沒辦法進行的。

第二部分,目前所有的技術都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除色跟異材質處理,這是前面兩個部分,後面怎麼做?後面門檻更高,比如說你到底要把這個衣服顏色除掉了,你把它還原到哪裡?還原成我衣服原來的原料,PTA跟EG這兩個原料?還是回到他一個單體DMT?或者回到他一個聚合物BHED?這些都有人在做,這是化學回收法。

目前很成熟量產的是 DMT 製程,但我們認為當中有一些些不被允許的製程,比如說有一些溶劑的使用等等,比如說甲醇,所以我們的目標其實不放在DMT製程,我們放在BHED製程,我們現在有兩個部分在做,一個是跟我們下游一起在做,第二個我們現在自己建成一條實驗線,目前正在規劃當中,期望可能明年把它建設好。目前整個最後的量還沒出來,所以整個資本支出等這一部分我也沒辦法先透露,但問題是我們現在是聚焦要做BHED,去做衣服回收的部分。

我想整個 PET 的原料,它使用7成都在衣服裡面,3成可能就其他的東西,所以最重要是衣服回收,但另外一個一求了大家不敢談,碳足跡。你回收一直到原料這個過程非常耗能,碳足跡比較低嗎?也不一定。第二個成本非常貴,所以我在想這個東西需要時間,也需要整個消費者來接受,將來可能價錢都非常高。

延續這個議題,我補充一個資料,台灣相對於整個寶特瓶回收,應用到我們的食品包裝的容器的使用,我們台灣比較保守一點。台灣1月11號,衛服部才通過寶特瓶回收的東西才可以用到寶特瓶容器,這是我們今年才可以,但之前人家國外開始就可以。

現在衛服部為了鼓勵大家使用加到食品容器裡面去,又推行了一個政策,應該是在11月9號推行一個叫做綠色設計跟再生料設計。他鼓勵我們這些包裝業者去,去加回收料,加越多,政府會鼓勵一個政策。

比如說我們現在包裝業者,你一公斤要繳7塊到可能9塊到11塊,不同原料的回收處理費用。但如果你配合政府政策使用回收料,最高可以把減低30%省下來。我想可以有效地推動台灣業界的一些食品包裝業界去大膽、而且比較願意使用在包裝容器裡面。

我現在強調一點,我們泰新這套系統,cr-PET部分,事實上它有一個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一般回收來講,我們直接寶特瓶回收,最後造粒是100%。我們泰新這套系統,我們是整個聚合設備裡面,在某一個點,加入回收材料,目前能耐從0一直到50%都可以去添加。

各位可以發現到,彈性非常大。舉個例子,比如說百事可樂,它要求2025年它要添加25%、33%,誰做得到?只有我們做得到,100%大概做不到,他可以造他可以做,但是他混料來講品質不像我們這麼好,這是第一部分。

我舉第二個例子,可口可樂2030年要用到50%回收料,他不敢用100%,因為100%使用有一些問題。30、50%誰做得到,其實我們才有要辦法做到,所以為什麼我們對泰新寄予這麼大的厚望。其實原因是在這邊。


Q:R-PET 產能,未來規劃產能會到多少?現在是多少?

事實上我們今年已經投產了,目前台灣是一年接近3萬噸的100%的回收料,目前在台灣規劃已經正式投產了。

泰國,我們通稱是21萬噸的回收料,但是他是從0一直到50%的回收比例,這個東西我們還是有一些認證期,雖然說今年6月我們就開始投產,但是針對美國、歐美這邊還有日本,我們還是相繼在認證,所以說這個我也很難跟你講說會增加多少,這一定會是逐步往上提升,最多可以做到21萬噸。目前,初期的純料跟回收料,互相有交替的在生產,等認證完最高可以到21萬。其實我們台灣也有,但那是物理回收,所以現在回收料產量,可以達到 25 萬噸。


Q:半導體級的雙氧水跟我們普通的雙氧水之間的價差是會到多少?

我們有進一步結果再跟各位召開報告。


Q:目前酯粒跟化纖產品目前的稼動率怎麼樣?因為之前化纖有受到中國同業低價競爭,想問目前的狀況有沒有比較好一點?還有另一個問題,剛好說到明年會慢慢復甦,有沒有預估說大概第幾季會轉比較好?我們有哪些觀察的指標?

第一個部分化纖,實際上我們在第三季有點動,但第四季實際上恢復非常正常,目前稼動率在9成左右,事實上不是我們,台灣其實同業好幾家差不多,所以目前比較正常一點。

整個塑膠群的部分來講,稼動率酯粒是百%,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剛剛談到PPT base 這個產品,稼動綠大概是6成左右,我們有一條線沒辦法隨時保持稼動。

所以整體來講,纖維部分大概是9成、酯粒是100%,PPT這種工程塑膠大概是6成左右,因為主要的市場在歐洲,事實上他那邊整個狀況恢復不是很正常,所以裡面比較弱一點。

明年景氣看法,我們看法是這樣的,整個景氣還是應該會緩步復甦。第一個,其實最差的狀況我們覺得今年已經過了,我現在感受非常強烈,從我們稼動率裡面就看得出來,我們今年最差的稼動率、長纖維來講最慘是5成,後來應該是第三季、第四季,尤其現在到9成了,所以我想最糟的狀況已經過去。

緩步復甦有幾個論點,我們的下游客戶,各位去看他們財報知道,他們庫存一直在下降,我們看過幾家品牌商,比如說Nike它最高、最高庫存量,相較疫情前增加 70 %,現在各位去看它也降到三十幾%,所以他是每個月、每一季都在降低,Adidas、UA也一樣,所以也反映到整個訂單比較多,這個是第一個。

第二個通膨非常高,利率非常高。大家現在講美國聯準會 2024 年會開始降息,他只要降,利息低,大家就有更多消費意願,也比較鼓勵大家願意去做消費動作,所以我們覺得這是第二個部分。

第三個支持我剛才談緩慢復甦的部分。我們之前看到今年黑天鵝事件,比如說以巴戰爭、烏俄戰爭等等,事實上目前已經鈍化了,我們覺得它該影響的都影響了,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影響會把它淡化掉。

但我們講緩慢復甦,其實還有一些考慮因素的跟有些變數,我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地緣政治的部分,非常嚴峻,最近以巴戰爭,我們沒想到紅海危機會出來,紅海危機一出來,大家看到的是運費上漲,現在消息是紅海斯危機之前去歐洲運費,之前跟現在比漲了將近三倍。本來是40尺的貨櫃,1800美金,現在漲到5100美金;到美國東岸也是本來2000多,現在漲了將近4000,到美西本來1000多漲到2000多,漲幅都是50%、60%在跳,運費漲得非常高,影響非常大。

但是大家覺得不會長期的,這可能就是一個瞬間,一個巔峰出來,還是會下來。但各位想不要想太近,想遠一點。如果說今天這個事件一直在那邊,全世界的貨櫃量有30%,會經過紅海,經過蘇伊士運河,這個要去歐洲那邊,全世界影響非常大。第一個。

第二個,歐洲的能源、天然氣、石油大概本身也是要靠紅海輸到歐洲去。這個東西如果說沒辦法及時去的話,也會造成人員危機。

第三部,現在大家所有的世界港口都按照他的計劃去做排程,整個世界全部繞好望角,過去整個排程亂掉了,大家很擔心問題,會不會塞港又出來?所以地緣政治是非常嚴峻的事。

其次是兩岸的部分。各位很清楚 ECFA 前幾天公佈了12項,取消了關稅減讓部分,這一波都是石化產品,對我們來講,因為我們不是做任何上游的,所以沒有影響,但是台灣同業多少都會影響,很多人市場在大陸。但是兩岸關係如果說發展如果稍微有變數的話,不排除說中國大陸會有第二波、第三波,要廢除關稅減免的部分,對未來各產業影響是非常大。

雖然說新纖銷往大陸的產品,我們算過整個營業額大概不到5%,事實上我們不能只看我們,整個同業來講影響會非常大。

第二部分談到整個選舉,各位知道明年選舉的區域非常多。其實大家最擔心是美國選舉,如果萬一川普上來,萬一他講一句話,所有的東西都要課 10% 關稅,這個影響非常大,會不會做我們不知道,這是很大的變數,明年來講整個各國的選舉其實變數非常大。

第三個部分是中國的經濟感覺恢復不像預期那麼快,各位看到很多資訊,比如說房地產復甦不夠快,或者他很多工廠倒掉,或者一些失業率非常高,甚至到最後沒有公佈。所以中國的復甦也是影響全世界經濟的部分,我在想可能這幾個面向、幾個變數大家要考慮的。

我剛才談的是總體經濟的部分,接下來談一下我們公司的部分,我們公司纖維部分,稼動率目前比較正常一點,整個客戶庫存也比較下降,所以需求是比較多一點。不過相較於疫情以前,客戶給我們都是長單、大單,現在給我們的短單急單,所以整個狀況不一樣。所以什麼時候回到所謂疫情前的穩定訂單,這可能需要時間,這是第一個酯粒的部分。

酯粒另外一個比較廣的是工業用的部分,比如汽車用,比如輪胎用布、很多織帶或者帆布等等。這方面因為現在能源車正在轉換,所以纖維對我來講利多的部分,事實上我們是感受得到了不止織物部分,我們車用的部分也在慢慢回來,這個是纖維的部分。

第二個酯粒部分,在飲用水來講,其實是民生用品。今年雖然整個景氣狀況不是很好,但事實上我們銷售量沒有影響,最大影響是在利潤部分,為什麼?事實上中國大陸狀況不好,所以中國大陸開始往外,內銷很弱,所以往外狀況之下,造成所有世界各地產品售價被它影響,所以獲利、海外來講碰到它,獲利比較艱困一點,不過裡面的量是沒有問題。

所以提到我們另外一個重要產品叫塑膠產品,汽車比較多、或者 3C 等等。汽車來講,事實上我們在大陸有工廠,現在的產能之外,2023 年第四季、第三條線會再投產,這個東西最多用在所謂汽車的部分。

汽車其實我們很早就開始開發,因為汽車認證要非常久,所以我們一開始知道一定會最後是一個流行,慢慢目前好幾個產品已經在發酵,量慢慢進來,所以我們剛剛好也是第三條線趕快擴建,來符合市場的需求,所以整體而言新能源車是一個趨勢,我們也是剛好趕到這一波,所以我們對未來來講,事實上也是比較正面看待,事實上我剛才談的正面負面都有,但是我們比較正面來看,比較持緩步復甦角度來看。

157會員
91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產業研究、自我成長。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研究備忘錄。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