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7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緣起緣滅,和過去的自己道別

 過去的自己,小時不談,學生期就只有讀書,工作期的回憶也只有工作,確實真的只有在退休後,才開始為「我」而活。有些人選擇遊山玩水享受人生,也有人開始尋求心靈上的提昇,而我好像只有在昏沈睡夢中,勉強想活出一個像人的樣子。從退休前把休假請完開始,我先在原來的住處,睡了整整二個月,一天二十四小時應該只有六小時左右時比較清醒的狀態吧!偶爾精神比較好時就整理物品搬回故鄉,就這樣花了二個月時間才稍微好些。

 和自己這樣的過去道別,蠻容易的,也沒有太多的罣礙,這對有心想修行的人,反而是很大的幫助。蓮友們,最怕的是腳踏兩條船,一方面知道求生淨土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對這個世俗有許多貪愛放不下,如果兩隻腳不能往同一個方向走,就會往下掉,什麼都得不到。所以我前半輩子似乎都還蠻帶著一點負面情緒過日子,雖然許多道理也都聽得很熟,但真正從內心深處開始看破,還是在山居獨處時,自己面對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久久才會真的看懂,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生住異滅,和過去的我道別,才能歡喜迎接全新的自我。

raw-image


 一般的居士,最放不下的是親情與事業,而一般修行人最放不下的是弘法事業與道場,這種深刻的執著,沒有經過一番的洗滌沈澱,是很難放得開的。親情事業老僧常談,大家都熟,只是看不破放不下而已。後者的說法可能會有很多人反彈,但它確實是往生很大的障礙,當我們在弘法事業付出那麼大的心力,為建設道場投入了一輩子,這不正好符合祖師們所講的:「業重先牽」,志為大法師要度盡一切眾生,當然結果就會留在娑婆繼續努力,說是這樣在這一期生命結束時,能生起正念求生淨土之心,最好還是要先趁著身體強健之時,先自我檢視一番,因為如果流程能走得如此順利,那麼一般居士也就不妨親情事業兩得意,只要記得臨終十念,一切都很完美?靜心想一想,有沒有道理?

 與過去道別後,我應該會一直很刻意的這樣思惟作意:「一切都是三寶的加持力,我只隨緣而不去攀緣。」真正要看破放下隨順因緣,也是要時時作意觀察思惟,沒有一蹴可及、聽到開示就真能看破放下的情況。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7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