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
其實,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帶了一大卡皮箱上山,恨不得把所有家當運上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窮鄉僻壤,住了一段時間後,驚訝地發現「原來人要活下去,只需要少少幾樣東西啊!」,當然這也是因為宿舍提供了寢具、廚具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但除此之外,「鄉下」本身就幫你去除掉了大多數的選擇:
白天想出門逛街?這兒只有滿山遍谷的登山步道;偶爾嘴饞想吃零食?唯一的便利商店在徒步40分鐘外;想買東西得特地開車或搭車出城,不然就得乖乖等待一週後到達的網購。夜晚來臨後,沒有電影院、KTV,路燈也不像都市兩步一盞照得晝夜不分。
人類是很脆弱的動物,在黑暗中更是毫無視力可言,身體本能感受到不安與恐懼,驅使著大家不需要虎姑婆的恐嚇,一個個早早上床就寢。
有人說:「人一輩子都在學習怎麼和自己相處。」可都市生活讓我們靠得很近(相較於日本人,台灣人的社交距離更近),在路上、在店裡、在工作場合。且整體社會追求著高效率,奉行時間就是金錢的準則,「快快快」幾乎成了一種美德。
「快」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從小不都是這樣被教育而來的嗎?但當每個人都成了求快好手後,卻漸漸遺忘了「慢」這項能力,腦袋轉呀轉地連該睡覺的時候也停不下來,每天遇見不少人、說上不少話,卻鮮少能深刻地留在心底,每日每分每秒就像一幕幕跑馬燈快轉而逝。對身邊的人如此、風景如此、對待自己也是一樣。
好山好水好無聊的鄉下,提供了天然的環境讓人與世隔絕(當然、並不完全,手機、網路還是暢通的),在極有限的選擇中,空下了大部分的時間練習與自己對話,學習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種種美好與不便,珍惜日常少數的人類交流。錯過了一小時一班的火車,也只能兩手一攤,老實地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來「等」。
或許也是語言上的限制,讓我難以與人產生較多連結吧。好在我發揮了「山裡來的孩子」的本色,一個人滿山遍野跑,看山、看雲、看霧像一艘銀色小船緩緩升起,前後將近半年時間都待在深山的我,像隻野生動物般安安靜靜地,從大自然的給予中獲得了滿滿心靈上的滋潤。
雖然什麼都沒有
(唯一採買點是徒步走上40分鐘外的7-11)
卻也什麼都有了
(看不盡的山脈連峰、廣袤草原和傻不楞登的斑比)
我好像可以在這裡過上一輩子😇
P.s. 離人太遠也是不行的,連舌頭都變得僵硬,但一、兩個月下山一次對我來說就很足夠。
P.p.s. 深山很不錯呢,不過上了年紀後還是得考量醫療便利性,大概不能太深這樣(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花蓮目前是我心中最完美的歸鄉,有沒有人有好房子介紹呢?(立刻打包行李)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
好的內容需要投注加倍的時間和精力,蘿蔔存活無法只靠陽光空氣水💦
邀請你認養一畝蘿蔔田,支持蘿蔔在創作之路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