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那閱讀|戰爭會夢見戰爭嗎?電影導演荷索談「人之存在與意義」—《半夢半醒的世界》Werner Herzo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於宇宙、對於人民的命運、對於戰爭的進程而言,小野田的戰爭毫無意義。小野田的戰爭,是想像而出的虛無與夢境融合而成的;不過,小野田的戰爭就這樣從虛無中誕生,是一樁從永恆奪來的了不起的事件。

-

《半夢半醒的世界》書影,黑體出版/拍攝:蝦那

《半夢半醒的世界》書影,黑體出版/拍攝:蝦那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

最初細讀本書背景,便是被二戰標籤吸引,以不同面貌認識二戰,對我而言都是喜歡嘗試的方式。關於「戰爭結束」這件事,某部分來說讓我在這本書反思滿多。


維基百科有一個詞彙叫做「日本殘留兵」,根據日本學者統計戰後約有1萬名殘留兵。當時有的人自願留在當地希望重新嶄新生活;而有的是不知道或不相信日本戰敗,遺落在如菲律賓、印尼等太平洋各地。這些散兵在當地持續進行游擊行動,等待戰爭勝利的結果。

如何意識到戰爭結束,不只是一紙協議或公開表述,比實際能看見的戰敗更困難的體認,是心靈層面的承認,這部分體現在身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與思想影響的日本人民,對「日本投降」 抱持強烈質態度。

另一部分如本書主角小野田寬郎一樣,因為資訊落差而未能注意日本投降的消息,對於可見的報章雜誌訊息,都一概認為是敵軍的欺敵戰術(報導日本投降日期與小野田自己計算的日期有著差異),並將奔赴朝鮮戰場與越南戰 場的戰鬥機誤判為戰場西移(戰爭持續進行)。


活在一個封閉的戰爭夢,又要如何才能被喚醒。

而那賴以為生的戰爭信念,在大自然眼中從來都是不足為道。

「蟬,不在乎什麼是戰爭、什麼是和平,戰爭如何命名、又是由誰賦予名稱。牠們再度揚起更加高亢的單調鳴叫,現在這是牠們的戰爭,但或許也是和平協議,我們對此所知甚少。明月。拂曉的曙光照得月亮越發蒼白,一顆不具深刻意涵的星體,早在人類存在以前,便已如此。」


相較於最為人熟知的小野田寬郎,在查詢相關歷史資料看了臺裔日本散兵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史尼育唔(阿美族名音譯,又名李光輝、中村輝夫 ),在1974年12月18日於印尼摩羅泰島被搜尋隊尋獲,被找到時他以日文高喊:「日本沒有戰敗!」


回到臺灣面對物是人非的光景,像是上輩子的一場夢,在生理與心理狀態的壓力下,不到四年的時光便離開人世。


【相關資料可參閱下方】

【華視老影片】藏身叢林30年 台籍日兵李光輝返國綜合(1975年)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史尼育唔牆


-

raw-image


你將透過叢林進行作戰。你的戰爭純粹是消耗戰,從不同的藏身之處,展開小規模戰鬥。你是個鬼魂,捉摸不透,是敵軍永遠的夢魘。你進行的是一場沒有榮耀的戰爭。


小野田寬郎在1944年接受長官的秘密軍事命令,讓其持續守備菲律賓盧邦島,在美軍登島後 ,小野田便同三名戰友前往叢林進行游擊,面對自然的危險與槍擊砲火,過程是戰友一個接著一個的投降與戰死。


在無盡的時光,「戰爭」的本質讓人難以相信外界的訊息,而等待的過程讓人對於時間感的喪失變得容易。

小野田卻仍近乎執著的記著日子,29年來與真實世界的日期只算差了五天。 身處變幻多端的大自然,豪雨之下專注數著自己的心跳、大霧瀰漫周遭的沉思,有時夢境比現實世界還要真實,恍然不知是醒著夢還是夢著醒。小野田半夢半醒打了29年的仗,安靜而隱匿於叢林之中,蟄伏等待帝國勝利。直到1974年探險家鈴木紀夫為小野田帶來當年的長官,才解除了這項軍事命令。


他神情木然回答:「少校,狂風暴雨正在我心中肆虐。」

「如果今天是三月九日,」小野田六神無主說,「那麼我的日曆就晚了五天。」

谷口回答:「你晚 了二十九年。」

raw-image

-

raw-image
踩著數以百萬的步伐,他注意到沒有當下這種東西,不可能有。他走的每一步已是過去 ,新的一步則是未來。抬起腳,已成過往;踩進面前的泥濘裡,是未來。當下在哪裡?他的腳每往前走一公分,是即將到來;之後的每一公分,已是過去。就這樣越來越小,變成公釐,變成察覺不 到的極細微的公釐。我們以為活在當下,但當下不可能存在。我走路,我活著,我作戰呢?他倒退著走誤導敵人的那些路又是什麼?即使是倒退走的步伐,一樣是邁向未來。


本書作者是德裔導演Herzog,這篇小說源自一次Herzog與小野田的面談感悟,他在書的扉頁即寫下:「本書有許多細節符合真實狀況,也有許多細節不盡正確。對於作者來說,重要的不在於此,而是他與故事主人翁見面時所體認到的深刻本質。」

raw-image



Herzog以文字作為鏡頭展開這半虛構世界的樣貌,原書名為詩意的Das Dämmern der Welt,中文書名《半夢半醒的世界》直接為讀者點題,我們何嘗不是如小野田一樣,身在半夢半醒的世界?


文中不乏對叢林景觀的描寫,在書裡讓人帶入聯想——危機與瘋狂、失序的時間、人之脆弱、記憶的錯亂、朦朧的如夢如真的世界。 我很喜歡Herzog在書中談及的人之存在本質問題,如何發覺「當下」的存在,又談一種主觀的真相與客觀的衝突,文明與瘋狂各自的清醒與沉淪,戰爭與大自然對比下的荒謬。


他描述叢林裡的小野田,或者說是處在宏觀宇宙(世界)的一個渺小的人類,如何忍受現實艱困,承受劇烈孤獨,又是如何堅守「信念」熬過不斷到來的過去與未來。


「描述」不可靠,而記憶是夢,飄忽易散。 我們活在夢中,偶爾自欺欺人,我們身在混沌,也努力抓住真實。


Does War dream of war?

戰爭會夢見戰爭嗎?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隻蝦-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6
是啊~書中有段寫叢林的百萬螞蟻的景象很貼切:「牠們突然的出現,又在林木之間綿延而去職,找不到起源,也看不見盡頭。」
有時侯會覺得人在歷史洪流中的人海是很渺小的,就順著那股時代巨河順的被往前推。
avatar-img
蝦那的閱讀記錄
20會員
13內容數
📖 記錄書籍的光影 📖書單主題: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耽美小說|文學散文 📖2024閱讀規劃:世界經典文學重讀、圖博書單、東歐史 📪聯繫合作:小盒子/novelphotographer2023@gmail.com
蝦那的閱讀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4/04/09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2024/04/09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13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Thumbnail
2024/03/13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後的西伯利亞戰俘營為背景,一段關於二戰戰俘的故事。 1945年8月,大日本帝國戰敗。 滯留於滿洲國的日本軍遭蘇聯軍流放至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亞,被迫關在收容所中進行勞動改造,學習共產主義,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逐漸失去求生意志,更有不少人因不堪負荷,失去性命。
Thumbnail
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後的西伯利亞戰俘營為背景,一段關於二戰戰俘的故事。 1945年8月,大日本帝國戰敗。 滯留於滿洲國的日本軍遭蘇聯軍流放至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亞,被迫關在收容所中進行勞動改造,學習共產主義,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逐漸失去求生意志,更有不少人因不堪負荷,失去性命。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Thumbnail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以二戰末期為主題的電影《一萬個叢林夜》,改編於真人真事,敘述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小野田寬郎,在終戰時投入菲律賓盧邦島戰役,深信長官交給他的任務,並遵照長官表示「絕對不能自殺」。但幾個月後這場戰役就結束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但在魯邦島的小野田和隊友卻認為這是欺敵戰術,並深信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Thumbnail
以二戰末期為主題的電影《一萬個叢林夜》,改編於真人真事,敘述日本軍事學校畢業的小野田寬郎,在終戰時投入菲律賓盧邦島戰役,深信長官交給他的任務,並遵照長官表示「絕對不能自殺」。但幾個月後這場戰役就結束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但在魯邦島的小野田和隊友卻認為這是欺敵戰術,並深信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