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對玉米的瞭解,透過圖畫僅僅是玉米粒,孩子一生都將以為玉米是從罐頭裡生產。玉米鬚、玉米桿是什麼?他們無從知曉──台灣百大青農,王姿怡
實施食農教育目前可能遭遇的問題:
1.課程大綱本身都是上課前預排,不能突然想要做就做,需要完整的配套並且設定一個單元以利教學,而這個前置作業需要時間。想像一下你光是要做這個東西然後大家就吵成一團跟瘋狂抱怨的情況──教育局、學校、老師、田地、種什麼?老師可能自己都怕蟲怕到快死掉了。
2.假設有一個學校本身就以這樣的課程作為教學特色,也就是有相關的農作場地,並以此作為一個招生的特色,通常也會限定在桃園以南,另有些地方根本不用教!比如你爸爸就是務農,你阿嬤就在種田,這種南部的小孩從小接觸所以不陌生,但台北的孩子沒有這些田地,無法去規劃這樣的行程,光是種個花不要太快死,態度就算積極。
3.父母想得很簡單,但是父母對於食農概念、環保知識一知半解,所以也只能想想然後留下殘念,很多事情並不是用錢能解決,比如台北市的垃圾袋要購買,雖然一開始袋子要用錢所以垃圾量減少,但鮮少在課程中落實為什麼要去做環保教育,或是禁止一些危害的物質,所以小孩所有東西還是丟垃圾桶,雖然愛護地球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省水、環保杯,但這些都是口號。你如果知道一顆電池丟進海中的汙染會發生什麼、塑膠粒子的危害、洗衣服以柔洗模式塑膠微粒釋出的量......對於海洋的污染問題嚴重,你才可能去教孩子,但大人決定裝聾作啞,畢竟這最簡單。
我深信只要把環保教育落實,相關議題都可以提升,因為土地跟污染有極大的關係,雖然青農實施自然農法,但如果隔壁的還是噴農藥那只能說你那片土地毒比較少,不可能無毒,但與其去做食農,上節目推廣,那也都是一時激情。民眾今感性,明天就會忘卻,他們沒空理解有機背後的意義。王姿怡提過,如果不是他的小孩會踏在這片地上,她也不會那麼用心,換句話說──如果你明天就要死了你就會想盡辦法排毒,專注食農議題。
(雖然極可能民眾後來可能決定買保健品跟能量水。)
結論:
個人認為,台灣食農教育的推廣還有地區性,所以在北部地區的民眾可以支持本土的農業,另外能做的就是關注相關議題,這些事等我們有一天因為身體全部壞掉就會放進去基礎課程,所以先了解無妨。另依現行狀況補充:食農教育編排進入國小以下施行較容易。
本文依復興食農青松基地106迄今,耕耘食農教育經驗所彙整。關於結論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訪問國中教學經驗的老師所歸納,提供讀者一個視角思考,並非絕對。
復興食農青松基地
03-3825269(歡迎預約參訪)
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基國派路107號。
本文致敬所有為台灣土地默默耕耘的人。
歡迎轉載,愛怎麼轉就怎麼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