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要素——與人群分享交談。
換個角度想,在社群軟體上,我們與現實接近,能夠透過多媒體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或是透過互動的遊戲軟體等,能夠做到社交的概念,也許科技發展只是讓大家的社交範圍變的廣闊些,不在局限於生活周遭了。
同樣的,與人相處總有不合,或是不喜歡的人,網路輕鬆連接各式各樣的人,能夠因此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也更容易被不合的人所攻擊,而在社會潮流下,又難以斷捨離這種社交,比如台灣愛用的「LINE」,在學校、工作場合,甚至是商家交易或銀行通知等,難以避免使用社交軟體。
有了更大的社交群,自然不會受限於周遭的生活圈不可,有時覺得身邊的同伴有些科技冷漠時,不妨想想有沒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或活動可以進行,讓自己能勝過於對方社群上的同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