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文書寫終須面對的挑戰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不需要主打台語之美或母語不可滅,單是母語或族語,不足以讓人群燃起足以復興一個語言的熱情,大方承認有政治動機或敵我之分即可。直面行為動機,檢視計畫目標,才有餘裕調整行動策略。

台語從來沒有以書寫系統的方式活過,只有少部分從傳教士記事所需而來的紀錄,不是當地語言的通用書寫。台語文書寫系統,是一項創新,卻常常以為自己在復古。推廣台語文書寫系統,是場熱情與野心巨大,但常常落入復古問題的台灣文化運動。錯估情勢,會讓所有努力事倍功半。

十七到十九世紀,台灣曾經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但反覆的侵略和殖民,讓這個島嶼一直為政權轉換語境,直到二次戰後,中華民國政權一路偏安南遷,停留在台灣地區至今,使用政治手腕,讓中國官話成為官方語言為止,台灣地區至今的主要語言至今還是中文。

恕我直言,在各領域裡,一味復古者往往缺乏想像力,沒有能力建立一個新的情境,只好遁古避今。但除了酸梅湯跟蒸飯這類以單純取勝的品項,古法通常沒有比較好。1832年在奧地利王室御宴一砲而紅的傳奇甜點 Sache torte,跟當代甜品比起來,滋味跟層次都屬平凡。與其復古,不如開創新局,否則很難在新時代保有競爭力。千萬不要手刻晶片。


行為動機

以上,不表示我不認為台語文運動不值得支持,只是認為此事不求返祖,不應復古。我就是非台語母語,長大才另外學台語的例子。我是為了跟想溝通的人講話,例如我阿嬤。如果我沒有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學會台語,上週就無法成功複製她的蛤蜊刈菜雞湯。台語只是工具,目的是阿嬤,以及蛤蜊刈菜雞。

大家都聽過想學好某個外語,就去交個講那個語言的男女朋友這種話。有個必須跟想要溝通的對象,絕對是學習語言的一大動力。當然,還有工作。我一直到從事製造業,進入場內需要跟師傅溝通,才腆著臉把毫不自然的破爛台語拿出來現世。但這有用,因為雖然生澀,但展現出誠意,足以讓師傅開始認同這個本來講國語傢伙。很多人的外語能力也是在為求學或工作搬到國外才終於進入實用階段。不只是出於需求,重點還在有想要融入的圈子。

家裏還慣用台語的長輩大概是學台語最直接的動機,畢竟是直系血親。但所有家中和學校環境用語不同的家庭,往往會流於下一輩聽得懂長輩語言,卻用官話回覆的處境,有去無回。幾乎所有移民家庭都有這個處境,畢竟年輕人最想做的事,就是跟同儕相處,同時避免沾染任何老人跟小孩的氣息。這時候,不酷的語言,就是不用的語言。

充滿熱忱的方言推廣者都知道:語言是擁有軍隊的方言。沒有語言之美以外的實力,在巴別塔下,就會被更大的語種併吞。我認為大語種併吞小語種幾乎是不可逆的現代化進程,全球化也會加速這個過程。因為一旦跨文化溝通,使用單一標準就是效益最高的做法。支持小語種復興的動力,只來自大語種的顯著缺陷,或者跟生物多樣性一樣重要的語言多樣性。

但推廣就跟做行銷一樣,掘不出受眾買單的動機,產品再好也是枉然。何況學習一個語言、學習一個新的書寫系統,投入成本非常巨大,沒有非常巨大的誘因,誰要加入你?

能讓人狠下心學一個語言的動力,除了生存,就是愛。若一個語言的語境,是比自己所在的環境更好的生存空間,就是強勢語言。動漫迷往往會學到不少日語、做國際商務的人幾乎不可能不通英語,而法語至今還是聽起來最迷人的語言。但是熱愛的人事物,能讓人還停留在原地,就想學習遠方的語言,例如粉絲的熱情。喜歡 K-pop 的人終究會對韓語抱持高度好感,甚至學會;喜歡佛朗明哥的人也會盡力提升自己的西班牙語程度,因為愛。有以一個語言為基礎,值得愛的人事物,才是擴散與推廣的最大動力。


計畫目標

發展台語文書寫的目的,不外保存、復育、推廣。對一個口語語言而言,發展書寫系統的確是通用的保存方式,但留聲與留影,在技術上也十分可行。復育就更難,因為時間軸往前,不是往後。把這個語言復育到什麼程度,是個計畫難點。我的建議是:不要復育,因為復育是參考過往的生態條件,以恢復生態條件為基準來設定行動目標。在自然裡恢復生態條件還有一點機會,想在人類文明裡裡恢復社會條件,你看過嚐過自由滋味的人被關回鐵幕的絕望嗎?烏克蘭人就是為了不被俄羅斯人統治而奮戰,蘇聯是個回不去的傷疤,即使前方不知道是什麼,也不走退路。

希望下一代可以繼續使用台語、希望台灣人可以流利地使用台語,甚至希望這是凝聚社會共識的語言,應該比較接近台語文推廣的目的。但憑什麼?別人憑什麼要被你推廣?教育使用者非常昂貴,對所有廣告主、服務提供商都一樣,何況語言推廣者是真的需要教育使用者。上策還是做品牌,品牌是溢價能力最高的東西,無出其右。品牌的本質是令人嚮往,例如 Chanel No.5、例如 Taylor Swift、例如三國演義。

拿前一世代的文藝復興林強,和當下的金童阿跨面為例,因為他們的作品都是用台語會遠比用其他語言精彩,甚至把台語用到格外光彩的美物。十足道地,把任何技藝做到純熟,都能令人讚嘆。他們的台語沒有翻譯感,氣味不跟任何人的作品疊合,他們找出適合的格式來放置自己的音樂,才拿出很棒的新風格。他們絲毫沒有跟風,他們就是風。

我個人特別喜歡他們的歌詞毫無中文腔口和語法,足以讓我一個台語不好的人仰望。像阿嬤隨口說出的台語俗諺一樣,通俗有力、情境貼切,還押韻。這是未書面化的通俗語言能有的生猛力道,遠勝官話。

有在聽團的人提供一些當代台語創作樂手的參考:珂拉琪茄子蛋百合花裝咖人椅子樂團美秀集團滅火器男子漢樂團閃靈 特別提及:阿弟仔

像台語這樣發音遠比中文更豐富的語言,押韻,甚至像粵語一樣,以詞曲音調扣合的方式創作,最能發揮優勢。找出自己相較於其他競爭者,最具優勢的條件,至關重要。例如台語是後腔音遠比中文多的語言,饒舌聽起來的氣勢和情感通常遠勝中文饒舌,那就是語言條件造就的優勢。中文剛好是不怎麼適合饒舌的語言,常常需要模仿其他語言的腔調才能唱出感覺,翹舌音跟捲舌音多在此是個缺點。中文使用者既然是台語文推廣的主要對象,就必須了解這兩個語種之間的具體條件區別,以創造走進台語文的條件。

用台語做出中文沒辦法做到一樣動人的作品,幾乎是最好的品牌建立方式。就算你不曾跟唱 Bob Dylan 的英語歌曲,難免也有聽過 Under the SeaLet it Go。人類的鏡像神經元就是這麼神奇,看到或聽到喜歡的東西,忍不住要模仿一番。做出讓人喜歡的作品,推廣讓更多人喜歡,讓人想要跟你一起玩。三國演義是在東亞圈,是最多人想要跟它一起玩的故事,從火鳳燎原到軍師聯盟跟派對咖孔明,你就算沒有讀過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也知道黃蓋使過苦肉計。

推廣之際,最不重要的就是純正性。如果任何翻跳 K-pop 舞蹈都被一一指陳跟原唱的落差,就會阻斷參與的積極熱情。然後我們才有談台語文的共識基礎,同時記得不要過分藐視KTV台語字幕,那可是最多人熟悉的台語書寫系統。


行動策略

台文書寫系統的發展大致有幾個方向:純台羅拼音、漢字與台羅拼音夾寫、現代漢語與對應台語的古代漢字。都還不通用。

台語書寫系統要發展,建議一定要參考幾個現存書寫系統的現況與困境:

  1. 韓語諺文
  2. 日語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夾寫
  3. 香港粵字
  4. 中國漢語拼音系統

中文漢字在東亞的歷史地位,猶勝拉丁文在歐洲,東亞誰都逃不過。蒙古算中亞。


韓語諺文

pros

據說是世宗大王的發明,便於平民拼寫口語。純韓語書寫也是韓戰後的當代歷史,所以老一輩至今能為孫輩以漢字命名。對重建民族凝聚力有極高效能。

cons

需要注意的是,韓語同音字極多,跟以型辨字、不只以音辨字的中文一樣。而韓語字詞沒有固定聲調,所以同音是更大的混淆,以致人名往往不能沒有漢字為輔,許多專業領域如法律,也需要漢字辨析脈絡。去漢化在韓國留了個尾巴,在韓語發生更根本的改變前,不會斷尾。


日語書寫系統

pros

語言依於文字發展,發音賴於多變的字形,是漢字文化圈難逃的宿命。台語音節也逃不脫中文邏輯,跟韓語有相同的發音與對應字塊關係。日本當然也是漢字文化圈的重鎮,但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書寫策略,足以擰轉音節限制。

cons

日語是全世界發音最簡單,但書寫系統最複雜的語言。除了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夾寫之外,漢字的發音還不規則。例如東京是 Tokyo, 但東銀座是 Higashiginza。夾寫,加上發音的不確定性,是日語書寫系統的大魔王,非常不利於推廣。

而且台語跟日語的情況剛好相反,發音非常繁複,還有八個音調。日語書寫系統可能是最不適合台文書寫的參考值。


香港粵字

我真心讀不懂書面粵語,因為我不通粵語。

pros

熟悉語言的人,基於漢字能力,可以迅速上手。

可以繞過各地發音不同的標準化問題,避免復古復到漳泉械鬥。

身為一個普通的中文母語者,學習台語後最可能快速上手閱讀的,是這個參考值。

cons

漢字已多,要再擴充基本用字量,對發明者和使用者都是負擔。

打字仍然需要固定發音,畢竟不是人人倉頡。

但香港粵字是使用習慣最不需要修改的類型,甚至連排版都可以繼續完全使用漢字方塊。辛苦的是造字與輸入法推廣,後端工作量遠大於前端。


漢語拼音

pros

中國簡體字雖然美感結構不甚均勻,但漢語拼音的系統化跟標準化遠勝台灣常用的威妥瑪拼音。任何拼音文字,發音的系統化跟標準化都非常重要,千萬不要跟威妥瑪拼音一樣,用自然發音來拼湊,否則就會出現人名叫詹昌慶,拼法是 Chan Chang-Ching 的窘況,ㄓㄔㄑ不分。

cons

漢語拼音使用羅馬字母的發音有限。而且拼音與英語,甚至其他使用羅馬字母的語種發音規則都相去甚遠,對非母語者使用增加不少困難。

母語者以羅馬字母學習書寫系統,同時也會阻礙多數人的英語或其他語種發音,更難體會外語會有母語完全不存在的發音。


至於曾有方塊字,後來完全羅馬化的語言,例如越南語。但我對越南語的標注方式毫無知識,很難評析。只知道純羅馬化,對已經慣用漢字的中文使用者而言,是不可逾越的使用者習慣,跟QWERTY鍵盤一樣,沒有道理可講,就是無法普及,乾脆不論。


台文書寫系統目前仍然莫衷一是。但真的要系統性推廣,就需要在當前的流派中先爭出蠱王。當一個書寫系統能涵蓋語言九成以上的常用語句時,還要考慮擴充性。

日語用片假名容納所有外來語的擴充性,韓語也用發音拼湊適應外來語,使用羅馬字母的語言,通常都可以字面接納所有羅馬字母詞彙,並把其他書寫系統音轉成羅馬字母。漢字本就是擴充性低下的書寫系統,最具系統性的一次外語納入,就是和製漢語。後來當代的外語詞彙漢化,效果往往良莠不齊。台語因為長期不是官方語言,沒有必要納入外來語,所以無論是翻譯或者發音,基本上只從中文借用,等於幾十年的現代化都與台語無關,缺乏擴充經驗。這甚至都不是書寫系統的問題,而是語言進展封存不前。


在發展書寫系統之外,台語在口語上的發展,我建議更有想像力一點,不要拘泥於全面恢復一個以台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社會切片,而是利用台語既有的方言優勢,在表述生動和發音直接的詞彙上攻城掠地。舉個例子:「我要幫我阿嬤買芭樂。」如果改成:「我要幫我奶奶買番石榴。」水果攤老闆會覺得你夾雜方言,番石榴是方言。台語的表達力和愛用度勝過中文的情況屢見不鮮,那就是方言的力量,所有方言都比官方語言或書面語言更具象化,往往發音也更貼合使用者需求,都是利基。

回頭來看一開始我就在幹譙復古這種心態的理由:復古就是一種「子孫不肖」的心態。把對過往的美好想像視為成就天花板,堯舜禹湯。但所有的復古,通常都需要面對一些人權問題或鉛中毒,例如由奴隸制支撐的直接民主制和便宜的水管。何況台灣人說台語這幅景象,也只是一個時期閩南移民人數遠超過其他,根本不是值得複製的社會條件。復古的心理優勢,就是所有人都容易具體想像整個使用情境;但復古的心理劣勢更加鮮明:毫無面對當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其中我特別感冒有人以國民黨的國語運動迫害台語為復興台語的理由,因為訴諸仇恨與同情,對推廣最糟糕。

持有原料,想藉此發展品牌通常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因為原料生產者對原料過份執著。君不見多少蠶絲品牌、蜂膠品牌、茶樹精油小品牌,都因為太強調自己原料濃醇香,根本沒在管市場在不在意他們的定位。以原料商成功的品牌,如 Burt's Bee 和天仁茗茶,都需要引領消費者對產品使用情境的新想像,例如自然產出、例如產地品牌化。總是要想盡辦法開闢新的使用情境,才有活路。

粵語的熱門,與八、九〇年代港產片生猛的輸出和香港高歌猛進的經濟直接相關;韓語的抬頭也是經濟成長與戮力文化輸出的成果。一個語言興盛所需要的後盾一定是令人仰望的文明,所以我建議從台語作品開始。台語作品若有對應的書寫系統,會是很棒的工具。

老實說,我個人對發展台語文書寫系統毫無興趣,我只想要有人做好給我用。寫小說的過程中,有時候想要創造方言情境、或者利用方言來讓角色更鮮明。但我就做不到,因為不知道怎麼寫才能不損及讀者的閱讀體驗。好想有人把這件事情做出來,己願他力。

思考愉快。

247會員
214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